“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17日,由国务院食安办等10余个部门共同主办、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等单位执行承办的2013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开幕,“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作为今年的主题引发社会新一轮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从2009年至今,国家陆续出台了《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的集中整治,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消除了大量风险隐患。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堵塞监管漏洞,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今年全国“两会”后,国务院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整合了原来分散在几个部门的监管职能,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强化了监管责任。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篇都体现了从严惩处的精神。种种迹象表明,维护食品安全正在形成社会共治的强大之势。
社会共治,首先要“从我做起”.尤其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或个人,都要有传承道德的公益良心和无愧民生的责任底线,这些不仅需要约束和惩戒的威慑,更需要生产经营者的自警自省和自我提升。
社会共治,还要规范监管。未来的监管不应仅仅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把隐患消除于萌芽。这就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惩治力度,以机制的规范和法纪的威严倒逼食品企业遵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共治,更要形成科学普及的良好氛围。面对食品安全这一敏感“神经”,加强食品安全生产、检验检测技术的普及、推广与传播尤为重要。商家要秉承良心,监管要杜绝死角,执法要加强力度,群众要擦亮眼睛,都要求全社会维护食品安全的执行能力和群众的认知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这样,全社会才能同心携手,把“舌尖上的安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