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人当家作主
南街村公有制经济为什么能够迅猛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村民都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处处事事时时都能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南街村事业。下面记述一些生活片断,从中可以看出南街人的精神风貌。
冒雨拣蒜薹
每年蒜薹一上市,南街村冷冻厂就要收购近百万斤。这期间,是冷冻厂最热闹的时节。白天,拉蒜薹的汽车一进院,拣蒜薹的人们就跟了上来。这里有各厂、队的干部、职工,有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村民,一个个坐着自带的小凳,把蒜薹一根根放齐,一束束扎紧,一捆捆送往冷冻厂大仓内。
每当晚饭后,南街村的干部、歇班工人、男女村民不约而同齐聚在冷冻厂,就自觉地拣起来。院内坐不下,坐到大门外。幼儿园的小朋友,南街学校的学生,也都自觉自愿地跟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义务劳动。有的往外运,有的往里抬,有的拣,有的扎,有的捆,忙碌不停。
为调动大家的情绪,南街村文工团特来慰问演出。看吧,院内灯火辉煌,到处是蒜薹,人山人海;听吧,欢声笑语,锣鼓喧天。优美的乐曲,悦耳的豫剧选段清唱,回荡在夜空。大家干着活,听着豫剧,人人脸上绽开了笑容。有时,尽管天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但人们看着运回的一车车蒜薹,谁也不愿意离开,都以最快的速度严格拣着一根根又青又嫩的蒜薹。拣呀拣,谁也不觉得疲劳。
外地来南街村参观的旅客,看到大伙热热闹闹冒雨拣蒜薹的场景,深受感动,也主动参加了劳动。他们问这发不发加班费。小朋友心直口快地回答:“南街人干南街的事,是应尽的义务,从来不要加班费,也不要任何其他报酬。”外地旅客听了,啧啧赞赏,竖起大拇指赞扬说:“南街人好样的,主人翁意识强。如果是在别处,加班费少了没人干。”
赤日炎炎夏收忙
六月,“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
南街村的麦收,是忙碌的,欢腾的。
王洪彬书记说:“南街村现有26个企业,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是农民,不能忘了参加必要的农业劳动。”每年麦收季节,除各厂队值班职工外,其他人都主动参与麦收,或割,或装,或运,或晒,人人都派有用场。
麦田里,五部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往奔驰着,转眼工夫,麦粒、麦秆、麦糠自然分了家。大卡车把一包包装满金黄麦粒的麦包,迅速拉回南街的晒麦场。
联合收割机在前边收割,拾麦的队伍在后边紧跟,队伍中还有不少年迈之人,一手挽篮,一手认真地拣着地上散落的麦穗。在烈日下,人们脸上身上全是汗。有一位八旬老人,干部劝他回去,她说:“我是南街人,麦收大忙,我要不出把力,吃着大家种的粮食,心里有愧呀!”其中还有幼儿园和南街学校的学生,他们一字排开,顺着麦垅,一步步搜索前进。他们一边拣,一边高声唱道:“麦粒饱,麦粒黄,颗颗麦粒归仓房。”近午时,有人要学生们先回去,同学们回答:“不,爷爷奶奶还没走,我们怎么能先走!”说着还用手指着一台联合收割机告诉别人说:“你看,那是南街的王班长开的收割机,跑得多欢。班长伯伯不怕热,我们也不怕。我们是南街的学生,不能让麦穗躺在地里,要做到颗粒还仓。”是的,在南街人身上时时都焕发着主人翁精神。
头顶骄阳剪花椒
剪花椒的季节,正是暑天,炎炎赤日,即便有风也是热的。
赵桂喜同志年年主动带领婆婆队,忙碌于花椒丛中。这项劳动一般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收完这三千多棵花椒,但从没有一人叫苦喊累。她们说花椒是咱南街的,咱是南街人,剪花椒是咱自己的活,不干好心里不舒服啊!这三千多棵花椒树,生长在南街村的地边上,高的一丈多,矮的也有五六尺,活像一条绿葱葱的长城,到了暑天,花椒叶又厚又密,离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花椒香味。
婆婆队中的王清莲、王秀娥都已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却不减当年,她们每人包剪20余棵,高的够不着,或站在凳子上,或用钩子把花椒枝钩弯,再一剪一剪地把花椒籽剪下来。花椒刺有时把手扎破,有时把脸划破,鲜血直冒,可她们却风趣地说:“我们挂彩了。咱的血没白流,咱也没白吃闲饭,总算为南街村做了点贡献。”
她们剪下的花椒,一袋又一袋,可谁也没私自拿一把,统统交给了村里。她们说:“花椒是集体的东西,咱一粒也不能抛撒。”
是的,热爱集体是南街人的共同特征。
先扫路上雪
中国有句古老的俗谚:“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冬季,大雪也好,小雪也罢,只要雪一停,风一住,家家户户,男男女女,都拿起铁锨扫帚争先打扫大道上的雪。用一位老人的话说是大路上行人多,把雪铲干净,孩子们上学方便,职工上班方便,产品原料运出、运进方便,这是先方便“大家”.这时候,你若站在高楼上四处张望,南街村东西南北各条道路上,都是忙着铲雪、扫雪的人。由于人们衣服颜色各异,从高处往下看,就好像洁白缎面上的彩画。人们干着,说着,笑着,青年人相互比赛着,生龙活虎,热气腾腾,欢声笑语,融成一片,这是多么愉快的劳动场景啊!南街人崇尚公,以是否对集体有利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这就是南街的特色。南街人就是这样,不论大事小事总是先考虑“大家”,“大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家”的事情先于一切。
雷电交加护麦垛
1993年7月6日,气温高达37摄氏度。从上午9点就闭上“风门”,树梢纹丝不动。万里长空,连一片云儿毛也找不到。太阳像火笼似的炙烤着大地,晒得大路上升起缕缕白烟,这是暴风雨的前兆。
晚饭后,层层叠叠的乌云,从东南直往上翻,隐隐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闷雷声。刹那间,乌云已控制了半边天,连续不断的闪电,如同一条条火龙,从云缝中钻出,射出刺眼的亮光。雷声越来越急,愈来愈响。
这时候,面粉总厂的甄启明副厂长,预感到大雨将至。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厂门前路东的麦垛上,这是刚收购的七百多吨麦子。他认认真真地察看了一周,用力拉好盖垛的篷布,拴紧绳索,觉得工人们盖的还比较牢靠。他刚迈进厂门,一个炸雷使他下意识地震颤了一下。霎时,大雨瓢泼似地倒下来。雨暴风狂,狂风肆虐,把坠有几十斤重的石头的篷布竟掀起老高。在这风雨交加的紧急时刻,甄启明、李黑、王金灿等厂领导和20余名职工自觉冒雨向麦垛奔来。22岁的工人赵新豹,看到覆盖麦垛的篷布被恶风鼓起,第一个爬上去,还没站稳,就被风推了下来。他不顾胳膊腿的伤痛,二次又爬上麦垛。雨更大了,砸得人睁不开眼。同志们七手八脚搬来了石墩,绑紧篷布上的大绳。另几个青年职工,也先后爬上麦垛,和赵新豹一起,压着篷布,勒紧帆布篷。方便面厂、食品厂、冷冻厂的职工,也主动加入了护麦垛队伍,与恶风大雨搏斗。众职工和面粉厂领导苦战30分钟,终于把麦垛严严实实地盖好,使这七百吨小麦免受大雨的浇淋。
这是一场没人招呼、也没时间招呼,干部职工自觉参加的战斗!
这是一场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一意保护集体财物的战斗!
这是一场南街村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大发扬,一心为公英勇顽强的战斗!
大自然的肆虐随时可以降临人间,但人们以事业心、责任感铸成的大无畏精神,是能够征服大自然的!
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南街村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十几年来,之所以能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凭的就是共产主义信念、珍贵的主人翁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南街人为集体做出了可喜的贡献,谱写了光辉的诗篇。
老党员的奉献
老党员王明离同志今年74岁高龄。1992年从县供销社主任位置上退下来后,任南街村图书室负责人。当时的图书室房一间半,“兵”二名,破书架两个,破桌一张,旧书500册。面对这个烂摊子,他寝食难安。他深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用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武装南街干部职工的头脑,提高人的素质,事业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小小的图书馆,关系着南街村的千秋伟业。他觉得图书室急需扩大发展,首要是把现有的图书管理好,然后再逐步扩大。于是他和另两位同志立即着手整理这500本旧书,分类编号,粘贴缉订,并把书橱桌案摆放整齐。室内室外打扫洁净,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作用,保证了正常的借阅。
在南街村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王明离同志冒着酷暑,踏上了赴郑州的汽车,前往新华书店购买图书。明离老人根据手中的现金数目,首先选购南街村干部职工急需的书籍,重点放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医学、文学、历史、科技、养殖、机械修理等方面,要购回一批南街人最急需的精神食粮。下车他就直奔省新华书店。他一本一本认真挑选。腿站痛了,眼看酸了,饥饿和劳累也全忘了。他一口水也没喝,一气挑选了一千多本书。书拉到南街后,他没休息就打开书包,逐本登记入账,然后三人加班加点将这批新书分类编号、盖章,提前与读者见面。
为了满足干部职工读书的热望,明离老人每年要去郑州购书两三次,不论炎夏或寒冬,他总是一马当先。他说:“我要为南街人选购精品,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能力,决不让一本思想不健康的书混入南街图书室,为南街人把好读书关。”
图书室规模扩大,借阅人员增多,损坏书籍的现象也随之增多。为了及时把破损的书修好,明离老人一个人坐在室内,用小锤、铁钉,扑扑腾腾打眼,缉书订书。书粘好用绳订好,再用木板夹住,上面压上七八十斤重的水泥墩子,使书板板正正。他对每本书都倾注了一片爱心。
70多高龄的老人,能干好图书室这份工作,已够辛苦,就是满负荷工作了,可他还要尽力多为南街做事。他是南街图书室的领导,又是南街体协和气功协会的领导成员。白天,以图书室工作为主,粘书、订书、缉书,给职工办理借书证。有时借书的人多,其他同志忙不过来,他也跑着找书换书,这本不行,再拿那本,态度和蔼,不烦不躁。
对门球训练,明离老人是这样安排的:三个门球队,队员多是村民,每天下午四点开始练球。队员在陈秀荣、刘改莲两个支部委员带领下,自觉准时到场,没有迟到的。明离老人也准时到门球场。他认真观察队员练球,严肃纠正队员练球时出现的毛病或缺点。在他的热心指导下,队员进步很快,打出了好成绩。近年来,多次参加省市县甲级队比赛,还参加过鸡公山、“黄河杯”邀请赛,今年又参加了全省农民运动会,取得好名次,夺得了集体奖和个人奖。奖杯、奖旗、奖状记录了他和队员们的成绩。
对于气功,明离老人也是一副热心肠。每天晚上,他到气功场,既宣传组织大家学习气功,自己也一丝不苟地练,天天如此。
明离老人心里装的是南街事,想的是南街人,只要对南街有利,又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他就主动去干。他的余辉光彩照人,在南街的村史上,留下璀璨的篇章。
管得宽的人
翟西灿、闫林森二同志,是被南街人誉为“腰里别扁担--管得宽”的人。在南街村,小偷小摸恨他俩,流氓无赖骂他俩,不法商贩怕他俩,党员、干部、职工、村民赞他俩。
南街村这片净土,所以能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正气升,邪气降,社会秩序井然,家家户户安居乐业,除了党委的措施得力外,他俩也是功不可没的。这里仅举两例:
(1)严管小商贩。
随着南街村的发展,小商小贩也多起来,不时出现在南街的道旁路口。“买卖要公平,要遵守村规民约,注意卫生,不能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不能讹买讹卖,不能影响南街的形象。”尽管村里对他们多次教育,但少数小商小贩仍免不了有不轨行为。闫林森常常走街串巷,只要发现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定罚不饶。由于他办事公平、果断,手腕硬,态度坚决,风里雨里,常抓不懈,来南街的小商贩,都不敢骗人哄人,维护了南街市场的好名声。
(2)敢于碰硬,制止坏事。
南街村党委曾明确表示,对于坏人坏事如果牵涉到三大班子成员的亲戚朋友者,要从严惩处。
1994年6月某日晚上10点以后,翟西灿、闫林森见一个青年在纠缠一女孩,立即上前义正词严地对男青年进行了一番训教,叫他马上放开女孩。可万万没有想到男青年却态度蛮横,说他是××书记的亲戚,声称“你管不了”.这下可激怒了“管得宽”.他俩把这个男青年弄上汽车,拉到车队门口,严厉对他再次进行教育,直到这个青年跪地求饶,认错赔情,表示改过,才放了他。
1996年8月某日,王孟乡一男青年,在小磨油厂上班,欺负一个女孩,被翟、闫看见,教育不听,并说××书记是他姑夫。翟、闫深知村党委对坏人坏事从不袒护,照样弄上汽车,对他严加教训,后来男孩彻底认错,才由小磨油厂派人将他领回去。
心向集体 公而忘私
闫林森同志今年68岁,老伴也年逾花甲,全家五口人,享受着供给制的优厚待遇,但他和老伴谁也不愿坐在家里享清福,都还在上班。他说:“公有制优越,也不能只享受不干活,要活到老为南街村干到老,一息尚存,决不坐享其成。”他家月收入500多元,不算太丰厚,他们节约度日,把节省的钱捐献给国家或村集体。1992年闫林森同志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2000元,平时还不断为南街敬老院的老人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捐款捐物。他说:“我前半生跑江湖,苦没少吃,罪没少受,挨打挨骂,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南街村出了个好领导王洪彬书记,俺跟着他走集体富裕的道路,过上了好日子。人不能忘本,现在我住上了居民楼,夏有空调冬有暖气,这是神仙过的日子。生活这样好,自己存钱没啥用,捐给国家集体办大事。”1996年,因他工作出色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奖品是一个冰箱,价值两千余元,他只领了一个荣誉证书,把冰箱捐给了村集体。他说:“我家有个旧冰箱,挺管用。”
“我一心为集体。”闫林森这话很朴实,他的思想升华到一心为公的崇高境界。1997年11月22日,他听了班长的讲话,干公有制的信念更强了,当即把积蓄的5000元捐给了村集体,受到领导和群众的热烈称赞。他说:“我要与私一刀两断,把私从内心深处扫地出门,让公在灵魂深处安家落户,要为公有制奋斗终生。”
馍头现场会
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翟西灿、闫林森二同志不仅抓社会治安,管小商小贩,对于各厂队职工就餐情况,也密切注意。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职工食堂要千方百计保证广大职工吃饱吃好,但绝对不能浪费。常言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部分青年职工不爱惜粮食,馍头乱扔,饭菜乱倒。翟西灿、闫林森目睹这种现象,决心狠抓一下浪费粮食问题。经过半年周密的调查,他们发现方便面厂职工常把整个馍或馍头往楼上扔。1996年6月,他俩爬到方便面厂楼顶上,彻底清理扔到上面的馍,总共拣了五尼龙袋子。抓住这个典型,由党委副书记贾忠仁主持,在方便面厂连续召开了两天现场会,各厂队领导带领职工来方便面厂参加会议。回去后组织座谈,联系实际,对照自己,检查平时浪费饭菜的现象。在座谈会上,不少老职工流着泪说:“在我们南街吃饭不要钱,有人不知是福,竟这般浪费,作孽呀,这样糟蹋粮食,天地不容。”通过这次现场会,浪费粮食的现象大大减少。大家齐声称赞:“管得宽,管得好,为南街村除了一大弊端。”
舍小家 顾大家
在南街村,每逢佳节盛典,必有文艺节目演出。在众多的文艺节目中,干部职工评价最高、得奖最多的要数农村支部演出的节目。农村支部获奖节目的特色是:剧中人物事件,来源于南街的实际生活,真真切切;演员表演认真,以情感人。观众看了既受到思想的陶冶,又获得了美的享受,达到了健康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那么,他们演出的高超水平是怎样获得的呢?用演员朴素的话说就是他们凭着一颗爱南街的心,决心把南街人的精神,南街村的风貌艺术地搬上舞台,以促进南街事业的发展。他们演出的成功,还与领班赵桂喜的努力密不可分。
赵桂喜今年53岁,性格开朗,大胆泼辣,有一股死拼硬干的劲头。她家中有老人还有孩子,家务活也是够忙的,但是,只要农村支部把演出任务交给她,宁可不顾小家,也要千方百计把节目排练好。她接受演出任务后,先是选题材,接着请人编剧本,找演员,请导演,终日忙的连轴转。为了集中精力抓排练,她先到娘家,把76岁高龄的母亲接到家,帮助料理家务,自己好腾出手抓节目。直至舞台赢得热烈的掌声,演出后捧回奖杯,她才能和众姐妹快乐地舒口长气。
1994年元旦前夕,排练《过年》、《我生在这片土地上》,正当紧张之际,恰逢给孙女吃喜面,家里待着客,她也没顾上帮帮忙。酒席宴上,客人都坐好了,酒壶酒杯摆齐了,她还在排练场和演员研究节目。家里人生气地说她疯了。她不是不知道家里忙,她不是不愿意去照顾客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她不能离开呀!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节目评审小组评定,农村支部演出的节目荣获一等奖。
南街村的时传祥
段同胜,90年代南街村的清洁工,管理六个厕所,连续四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受到村党委的多次表扬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段同胜虽已五十挂几,但工作劲头大,对自己要求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人生亮丽的乐章。
每天早上四点钟,当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就开始工作了。先是捡厕所里的杂物,接着便用拖把擦便池,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擦一遍。见有擦不干净的污痕,就用盐酸刷,然后再用水冲。冲过之后,厕所内洁净光亮,不仅不臭不臊,连蚊蝇也没有。他收拾好厕所里面,再整理外面,擦墙壁,扫院子,清垃圾,样样认真,处处细心。遇着雨天,他还排水垫路,方便大家进出厕所。民兵营西边有个厕所,紧靠南北大路,因为建房,路旁堆着煤渣、沥青。建筑工人拉煤渣、沥青时,路上撒了不少。他把厕所打扫停当,就主动打扫这条路,铲煤渣,挪沥青,扫尘土,洒清水,任劳任怨。不少人都感动地问他:“这条路不属于你工作的范围,怎么也打扫?”他却笑着说:“啥范围不范围的,只要对群众方便,能干多少就干多少,趁身体好,多出把力。过去日子苦,现在住上居民楼,有煤气、空调,生活条件真是变化太大了,多干点活是自己的本分,不多干点活,咋对起南街村党委?”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宽阔的胸怀!一番话道出了他对村党委的无限感激之情。
他那半旧的自行车上,常驮着扫帚、拖把、胶管,一来用着方便,二来也保护了用具。他腰间经常带着小便池节水阀上的开关,用时就开,不用即关,既可节约用水,阀门又不会被人拧坏。他珍惜公物,家里的阳台,实际是修扫帚和拖把的工作间,凡修一修能继续用的,决不轻易弃旧换新。他说:“我们的家业虽然大了,但一砖一瓦,一颗螺丝钉都是职工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应当珍惜。”
早晨,把厕所整理好,并不是“一劳永逸”,上午下午他还要察看、打扫,一般一天要打扫三次。他深有感触地说:“厕所没人管理不行,管理不好也不行。既叫我管,就得管好,要叫南街父老乡亲满意,叫南街的八方客人满意,不能因厕所损伤了南街村的声誉。”说得多好啊!一位普通的村民把对集体的爱,对工作的爱,倾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这感情多么淳厚,多么难能可贵!
有人可能觉得干这活不体面,而他却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光荣,当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需,不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他说:“工作不分贵贱,体面不体面不在于工作,而在于能否真心为人民服务,能否时时想着群众,能否达到群众的满意,能否真正赢得群众。”不少参观者都感慨地说:“看看南街村的厕所,便知道人家的管理是多么严格。”
段同胜,就是这样一个不怕脏,不怕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宁愿一人脏,换得众人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最高愿望的南街村的时传祥。
第二节 实行民主集中制
在“公有制大讨论”中,全体职工、村民一致认为:南街村公有制经济之所以迅猛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村党委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对此,村党委是这样认识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我们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它不仅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而且能够有效地唤起和调动广大群众当家作主、积极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村党委书记王洪彬曾多次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是为人民掌权,是替人民群众也就是替全村父老乡亲掌权办事的,咱当干部的都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一切决策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群众中来的,是从群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来的,它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我们实施公有制,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实践中,群众是主人,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体现者。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因此,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再贯彻到群众中去执行。这就是我们所以能够工作顺利的根本原因。
南街村党委实施民主集中制就是这样的:在党委内部,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村党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委委员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委委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允许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套。
南街村实施公有制,从创业开始,每一项事业都是领导集体决策。决策前,充分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也实行科学化,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论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的原则,很好地集中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智慧和正确的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这样就在全村出现了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既热烈又紧张有序的生动局面。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1984年,面粉厂由私人承包转为集体经营后,为企业生产注入了活力,利润翻番。此时,乡亲们都看出了企业发展的好势头,看到了南街村美好的明天,纷纷要求建新厂,上配套项目,扩大经营范围。新厂建在哪里?今后南街村如何规划?这是一个重大问题。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再大的困难只要交给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任何问题就不难解决。基于这种认识,村领导班子决定把这一问题交给群众讨论。
建厂迁村问题一提出,南街人就活跃起来了,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主人翁的积极性,不仅开会谈,会后也谈,有的三五一群走在路上还在商量,甚至一家人围着饭桌仍在争论。全村人人操心,个个动脑,后来村领导班子把群众的意见、设想收集起来,经过梳理,归纳为两种有代表性的方案。一种是就南街人原居住区拆旧建新,逐步扩大;一种是从临颍老城南门外护城河往南扩建,建个南街新村。持后一种意见的人还引用毛主席的教导“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从理论上阐述这样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便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又因为护城河一带,多是坑坑洼洼的废弃地,这样还可少占耕地。一些有远见的村民,还绘出了草图:靠着护城河,由西往东,一排连一排,一栋接一栋,建村民住宅,最东头,建幼儿园和学校;连接107国道,修一条东西大道,对着老县城菜市场修一条南北大道。厂房建在东西大道、南北大道两侧;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厂房可层层向南扩建。村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这种方案。目前新南街的布局,基本是群众绘制的。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新面粉厂建成后,开始以卖面为主,利润微薄。后来在外面跑生意的人看到社会上方便面很走俏,建议村党委搞面粉深加工,建方便面厂。村党委通过深入市场实地考察,证实生产方便面确有发展前途。当时有人得知平顶山有一条方便面生产线的全套设备出售,价钱公道,通过几次交涉,终于把这套设备买了回来。接受群众的建议,又将原设备的烘干机改为油炸,提高了产品质量。1998年,南街村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投产了,接着又上了两条生产线。随着方便面生产的发展,又组建了马车队,后又成立了汽车队。一业带动百业旺,一厂促进多厂兴。方便面生产的发展,带出了包装厂,后又催生了彩印厂。这样,方便面从生产到包装,再到运输,初步形成了一条龙,利润不断上升,资金越积越厚。
最初的调味品厂,生产的汤料只供南街方便面厂自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优质佐料紧缺,南街干部职工,尤其是调味品厂厂长陈书欣同志,强烈要求扩大调味品厂的生产,由内用兼顾外销。当时村领导班子中也有顾虑,担心冲击方便面厂的经济效益。经过反复论证,确认调味品厂内用兼外销,双管齐下,定会出现经济上的并驾齐驱、同步上升的好局面。又经过反复调查研究,1993年扩大了调味品厂的生产,当年效益就非常可观,94、,95、,96利润直线上升,1997年达到了月产值由原来的500多万元,上升到1000多万元。
南街村办什么企业,怎样办,都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先提出初步意见,然后由村党委班子考察论证研究决定,最后再交给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实施。南街村十几年来之所以干一件事成功一件,就是因为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南街村事业根植于群众,代表着群众的智慧和愿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因而群众主人翁意识强烈,干起事来热火朝天,这岂有不成功的么?
集体领导 分工负责
南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迅猛的,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称赞说比深圳速度还要快。总结其中好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一个为人民掌好权的坚强的领导班子。它的“坚强”主要表现在公正廉洁,不仅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而且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善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凡是重大事情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然后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在执行过程中,村党委根据“决定”严格要求,步步落实,不喊口号,不放空炮,不摆花架子,会议定下的任务,决定的内容,一条一条监督实施。党委、村委、公司三大班子成员,间日开会一次,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有好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不踢不拖,不等不靠。三大班子成员夜晚还要轮流值班,深入各厂队,甚至车间班组,认真检查,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党委集体研究解决,不让问题“棚架”.党委书记王洪彬同志,经常一个人徒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没有特殊情况,很少坐在办公室。所以,他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对党员、干部、村民各个时期的思想动态,一清二楚,对生产销售、市场行情明察秋毫。由于他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所以指挥全局得心应手。加上他刚正无私,作风正派,职工、村民、党员、干部无不敬仰。他布置的工作,交代的任务,广大群众都能闻风而动,干起来雷厉风行。这就是南街成功的秘诀。凡是外地到南街村参观的人都说:“坚持公有制,走集体富裕之路好是好,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班子,班子里没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班长,这条路就走不好。”这是从很多地方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出的结论。领导人一身正气,群众中的邪气就起不来;领导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群众就不怕死,不要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南街村班子里没有王洪彬同志那样的好班长,就不会有南街村的今天。
设置意见箱 细看八方信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的眼力不够,要借助显微镜和望远镜。”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要想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还要善于借助外物外力。南街村党委,为使自己耳更聪,目更明,多处设置了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钥匙由王洪彬书记掌握,定期开箱收看。群众意见,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有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的;有实事求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也有非实事求是歪曲真相的。但不管真实情况与否中,对村领导班子都有借鉴的意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的听取,不对的作为反面教材。这是广泛实行民主的一种好办法。
另一方面,目前的南街村今非昔比,这是中州大地的“明星村”,它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先进典型,它受到国人关注,世人敬仰。南街朋友遍天下,很多关心南街的同志,将心意通过如雪片的信件,飞到王洪彬书记手里。不论多忙,也不论一天能收多少封信,王书记每一封信都要亲自细看,还要亲笔批字。有些批评意见,洪彬同志视如珍宝,或在班子会上读,或交有关单位对照检查。有些建设性的意见,他反复琢磨,能办的立即办,今天不能办的,留待今后办。从群众信件中,王洪彬书记学到不少知识,弄清了不少问题,懂得了不少道理,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增长了才干。1997年11月,他收到一封自称北京人的来信,信中先肯定了南街的成绩,后指出了南街村现在存在的矛盾。他不仅在三大班子领导成员会上读,并根据这封信提出的问题,结合南街村的实际,加大了村党委工作的力度,五个书记集中力量抓反腐败,祛邪扶正,推动工作向前发展。现将北京“游民”的信摘要刊于后,供同志们参阅。
这封来信的大意是(摘要简述):
我们在此数日,心情还算舒畅,相比之下,比在北京还理想。共产主义小区,人间天堂,颇有世外桃源之风味。
由此,不少参观者从心底佩服您及您所辖的干群。
可你要常呆下来,就会发现某些地方管理之缺陷。不要说群众,就是干部,有些甚至是主要干部极不称职!
就南街现况而言,干部中真懂实干事业的人只是少数。他们中间有的能摸到公家的东西,因离家近而方便,所以屡拿不止;有的混日子,出勤不出力,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损坏公物……村民有相当一部分不如外工,因生活环境好,又是在保险箱里,有的并非不能干活而在家歇着,有的上班连本职工作都干不好,有的把钱、物随便往亲友家送,有的干部严重失职,不要说钱财,而且把亲友也安排得很得劲,有的是安排为干部。……业务员假开支为正常,有的货钱双无;有的要过来,说丢了;有的存入银行吃利息……不择手段:由于这些人没有良心,说重一点,是败家子!一些忠诚老实的人说:“就苦了那些家里没有出头露面的人家,捞不住钱财。”对此,要治理好,难度相当大,因为有的人根子粗,是“光棍”,……等不少的说法。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闻名全国,常有那么多的人来参观。辉煌的事业,金光闪闪的硕果,要令人心服口服而名副其实。您及您那一帮创业人的心血怎能叫几个败家子糟蹋?
朋友们,特别是曾到南街走马观过花的朋友们,看了这封信也许会感到惊讶:南街这块土地上还会潜存着暗流吗?情况是这样吗?
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样,问题还没那么严重。我们披露这封信的目的,是想让读者了解南街村党委接受意见的虚心程度,从而能收到更多的帮助意见。揭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光乐于听奉承,就会使人昏昏然,不思进取;能听进批评意见,闻过则喜,就会使人昭昭然,保持清醒,不断进取。对于一个组织者来说,也是这样。
“游民”同志所反馈的信息决非捕风捉影。这些情况,村党委早就有所觉察,并且也不止一次地采取措施予以遏制或纠正,但因力度不够、坚持不够,收效还不够理想。南街人感谢“游民”同志,感谢他又重重地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对本村群众或外来的意见,建议也好,批评也罢,村党委一律认真对待,但也决不是“人指东则东,人指西则西”,而是据本共产主义小社区大目标,根据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结合本村的现实,决定取舍,采取相应的措施。古人讲究“慎思而明辨”.南街村党委对各方面的意见,就是经过“慎思”,达到“明辨”,而后决策,最后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