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俗称“麦口”.今年的麦口在丰收的喜悦中紧张地、热闹地、满足地远去。麦口里挥汗如雨的身影、欢畅愉悦的笑声和热热闹闹的场景依旧鲜活如昨,一种激昂活跃的精神还在血液里澎湃。思绪,仍在麦口。
与其他农村的麦口相比,南街村的麦口别有一番风景。尽管在南街村身临其境度过了20多个麦口,但每个麦口都让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尤其是今年。在参与政治部的麦收劳动中,我看到的是忙忙活活的场面,听到的是开开心心的笑声。地里大型收割机轰轰隆隆,路上很快“黄金”满地。领导无论职位高低,丢了扫帚拿木锨,摊着、翻着;党员群众不管年龄大小,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20来岁的年轻人,不分活儿轻重,争着干,抢着干。渴了,喝瓶矿泉水;饿了,啃一口蒸馍。粉尘裹面,看不出职位,分不清年龄。晚上10点多收工,颗粒归仓了,大家的热情依旧不减,没干够,嫌麦口太短。从这个浓缩的场景,我看到了整个南街村红红火火的麦收景象,看到了集体主义道路上南街人的团结协作,看到了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南街人的无私奉献。
往年也曾回老家过麦口。麦子一熟,老家人就早早地蹲在地里等收割机,轮到的,不分白天黑夜,拼着命地抢收。轮不到的,心急如焚,唯恐天不作美下场雨,麦子就减了产。家里有年轻壮汉的,有小拖拉机、电动三轮的,拉到附近的柏油路上翻晒;家中只剩老人和妇女的,只好和邻家或亲戚合作收种。几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好久歇不过来。
尽管麦口已不再是镰割、手捆、牛碾场的时代,但同样是一个麦口,集体的优越显而易见。在集体的熔炉里,集体主义精神在感染、凝聚着人心,它能让人在苦与累面前乐观、向上,在困难面前凸显智慧,在磨练之中提升意志,在奉献之中提高素质。
麦口虽过,麦粒的碰撞声仍娑娑地响在耳旁,自己仿佛仍置身于这个快乐的战斗中。明年的麦口,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