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11月12—13日财政部在河南鹤壁市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11月12日大会全体代表来到河南中鹤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30万亩现代农业高标准粮田示范方等5个农业现代化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对“中鹤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此次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重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回顾“十二五”时期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明确“十三五”时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路和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厅(局)或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十三五”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着力突破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困局,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新途径。二是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使用范围,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范围,以建制镇示范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为抓手,建立城乡协同发展新机制。三是着力突破农村资源环境瓶颈,探索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工作。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探索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四是着力突破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弊端,探索实现农村产权权能新通道。支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据悉,近年来中鹤集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践行一条用农业现代化引领美丽乡镇建设发展之路。那么,中鹤集团是如何践行《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并用农业现代化引领美丽乡镇建设的呢?中国经济网记者随同与会代表一行带着疑问来到了中鹤集团所在的土地肥沃、乡土文明的王庄镇。
怀揣梦想绘蓝图 “四化同步”我先行
中鹤集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王庄镇,这里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中国内陆知名的产粮大县。这里还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中鹤集团董事办公室主任王文明向前来参观的代表介绍,由于传统分散的农业作业方式与高度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食品加工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对于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中鹤集团更是如此。因此近年来,中鹤集团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本着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人口向新城社区集中地原则,对中鹤集团所在地王庄镇进行了整体规划。
“规划后除去工业园区、新城社区和沟塘道路占地,耕地面积将由目前的9万亩增加到12万亩,净增耕地3万亩。这是对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与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王文明介绍说,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践行出一条用“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方式保障安全食品生产的新路径,被有关领导、专家、媒体统称为“中鹤模式”。
现代农业作根基 中鹤新城拔地起
在中鹤集团今年新流转的1.5万亩的高标准清洁粮源生产基地上,中国经济网记者一眼望去3台臂长1000米的大型平移式智能喷灌设备正在紧张作业。
据王文明介绍,中鹤集团为了加快集团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从而实现农业高效、稳粮增收、提质增效、食品安全,从根本上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中鹤集团在2014年引进2台凯斯875联合整地机、8台凯斯DV90R精良播种机、3台纽荷兰CX6080联合收割机、2台纽荷兰FR9040自走式青贮收获机、8台纽荷兰T2104轮式拖拉机、1台纽荷兰BB1270大方捆打捆机、1台海内克5630灭茬聚拢机、2台凯斯STEIGER450轮式拖拉机以及1台480米指针式智能喷灌机。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又分别引进8台1000米平移式智能喷灌机、2台凯斯5000HD空气播种机、1台凯斯PATRIOT 3230高地隙喷药机。在新流转的清洁粮源生产基地中共规划新建提灌站3处,新打配套机井80眼,输变电线路配套77.4公里,其中高压线路7.4公里,农用地埋线70公里,安装250KVA变压器18个台区。开挖疏浚沟渠10公里,衬砌渠道20公里,铺设地埋管道30公里,新建桥涵6座。新修水泥路35公里。
王文明介绍,清洁粮源生产基地规划和建设是按照农业部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目标,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中鹤集团利用机井通过地埋管道向渠内供水,将灌溉水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输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洒落到田间。从传统的大水漫灌改变为精准喷灌,这样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精确供水,均匀度高;对作物种类、土壤、种植方式及地形坡度有较强的适应性;结合灌水可以喷施化肥和农药,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实践证明,自走式大型喷灌机是迄今为止自动化程度的喷灌设备”。王文明对此解释说“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该示范方可节水50%左右,提高肥料利用率20%左右,同时能节省90%以上的劳动力,2—3个人即可对成千上万亩耕地进行灌溉管理,亩节约成本100元以上。由于灌溉适时适量,与普通喷灌相比,每亩可增产40—60斤。大型自动化平移式喷灌项目的实施,达到了节水、节肥、提高节省劳动力的目的,实现了节水增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模农业不仅降低成本、提高耕地效率,更解决了长期困扰食品工业的极度分散的农业出产的农产品难以满足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需求的问题。”中鹤集团董事长王学军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获,解决了过去的粮食原料品种不一、品质不一的问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中鹤集团的上万亩农田上没有传统田间的一道道田埂与地畦,而是连绵成片的绿色。王文明对此解释说,“只有这种大面积连片的土地才能实施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的作业。”
土地流转增收益 农民务工拿薪金
那么从一家一户的散种散收是如何转化为连片种植的规模农田的?从机械化农业中剩余的耕种者又将从事什么工作?
王学军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鹤集团曾是玉米和小麦深加工为主营业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意识到“安全食品”的生产和供应必须解决农业的“极度分散”与加工业“高度集约”的矛盾后,积极向新型农业产业延伸。探索出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生产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方式。
据悉,中鹤集团与农户联合创建了“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民首先将承包的耕地流转给王庄镇土地流转中心,再由镇土地流转中心转租给鹤飞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价格按每年每亩600公斤小麦的市场价结算。每流转一户中鹤可提供2—3个就业岗位,满足老百姓的就业需求。
旧宅拆迁有补偿 不用拿钱住新房
王学军介绍说,按照“工农互补、产城联动、协调发展”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的中鹤新城社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投资6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8万人居住。按照《鹤壁市拆迁补偿条例》针对搬迁老百姓房子的结构,按照土木、砖混等从380—480每平方米进行补偿。农民可使用政府拆迁补贴进入楼区居住,富余农业劳动力,一部分转为新拓展的种养一体农业,一部分转化为产业园区的工人,一部分在社区配套建设的学校、医院、商业、服务设施就业。
“新城内水、电、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完善,绿化、美化 、亮化工程应有尽有(包括污水、垃圾统一处理),它不是简单地开发一个大的小区,而是约等于建造了一个小社会、再造了一座浚县县城。由于是土地流转后的、土地收益完成了由经营性收益向资产性收益的转变,是与农业生产脱离了关系的并村进城,所以是真正地实现了农民变市民,从而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王文明向考察的代表们介绍说。
王学军表示,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在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业规模化生产中,中鹤发现以往的农业产业结构不符合规模农业的规划,籽用玉米种植难以实行全程机械化,于是流转后的耕地改变传统的小麦、玉米季节轮作方式,改籽用玉米种植为饲用玉米种植,实现了小麦、饲用玉米种植的全程机械化。种植结构的转变,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提供了条件。
王学军表示,用青贮玉米和小麦秸秆发展规模化肉羊、肉牛养殖,大幅提升了牛羊肉的生产能力、水平和产品质量。牛羊养殖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施用于粮食和果蔬种植,减少农业种植中农药、化肥等使用,实现农业循环生产和环境保护。形成了“地种粮,粮结秆、秆喂羊、羊拉粪、粪还田”的绿色、低碳农业。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养殖可以使大田种植中大量使用羊粪肥进而减少化肥的用量,秸秆过腹还田又消灭了虫卵从而减少了害虫进而减少了农药的用量,改善了土质,保证了粮源清洁。多余的羊粪、牛粪还可以为葡萄、蔬菜、经济作物施肥,提高循环利用。在生态养殖循环农场,公司提供设施和技术,富余劳动力的农户可以承包劳作,喂牛羊、种蔬菜、擦拭光伏板,可以额外获得劳动收入。因此,发展“种加养”生态农业,转化了部分农民就业,也带动了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现代化 幸福就在家门口
王学军认为,“中鹤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打造清洁粮源基地,通过“种加养”模式,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不仅践行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保障了“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更重要的在于用农业产业化引领的方式,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让老百姓提前20年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