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居全球乳业阵营、蝉联亚洲乳业,中国规模、产品品类全的乳制品企业,中国惟一一家符合奥运会标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中国惟一一家符合世博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近日,有着耀眼光环的伊利再一次用自己的宏大的格局和前瞻的视野赢得了中国国际奶业的一致认可。
四川成都,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聚集地,辐射西南地区的战略要塞,大中型乳品企业与乳业从业者众多,乳品消费需求居全国前列。4月25日上午,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及乳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企在会上分享创新经验,在成都展出创新创意的乳制品,获得了不凡反响与消费者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营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乳业应该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伊利集团副总裁侯继东表示,中国乳业应该坚守品质发展信条,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健康营养需求。而伊利正扬起坚守品质的风帆,阔步驶入乳制品创新发展的蓝海。
走向国际,整合全球优质资源
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养牛合作小组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中国“液态奶时代”,伊利从内蒙古走向全中国。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伊利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国际化成为了伊利集团的重要战略。
企业要发展,不光要有大胸怀,还必须要有小细节,伊利的国际化道路正是在这些小细节中找寻到了突破口。当年,伊利想和一家新西兰公司进行合作。由于新西兰公司之前的合作方只重资本运作,忽视实业发展,因而对伊利的合作意愿持怀疑态度。为此,伊利和该公司大股东频繁沟通、交流,甚至邀请他访华参观伊利牧场。这位大股东看到一位伊利员工在为奶牛换沙床时,竟然用跪姿测试沙床的软硬,当场对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和专业化的操作表示高度赞赏,并很快和伊利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4年2月25日,伊利在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学府--瓦赫宁根大学,打造一个研发实体--伊利欧洲研发中心。这是中国乳业与海外研发机构达成的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之一。同年8月11日,伊利集团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 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伊利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能力。
2014年对于伊利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1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西兰时任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揭牌,该项目是全球一体化乳业基地之一,覆盖科研、生产、深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总体投资额高达30亿人民币,创造了中新两国投资规模的新纪录。仅一年时间,该基地一期的收奶量和产量增长了近30%。此外,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伊利集团分别与占据新西兰全境约42%原奶产量的怀马特市、以及南半球的农业和食品专业大学--林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且长时间参观了中新农牧业技术展览伊利展台,了解伊利产品等相关情况。无论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程度,还是协议签署数量,抑或是项目投资额度,伊利集团都刷新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多项历史纪录。
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和中美农业合作的大氛围下,中美食品智慧谷应运而生,由伊利集团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是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的重要农业合作成果之一。伊利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美的常青藤联盟名校、全球综合排名前十的大学及在农业、管理、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全球排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他们与伊利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畜牧兽医、生态环保、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合作,形成中美乃至全球在农业食品方面“集聚院校机构多实力强、涉及领域广前沿、模式独创机制灵活、影响深远受益面”的高端、超前智慧集群,共同为中美创新合作形成新引擎、注入新动能、树立新典范。
2018年9月12日,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正式升级为伊利欧洲创新中心,伊利-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同期举行。未来,伊利欧洲创新中心将制定联合研发计划,并通过中心的桥梁作用,与欧洲的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伙伴等开展创新合作;同时也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加入进来,研究的方向涵盖生命科学、营养健康、食品安全和技术研发等各个方面,以实现在健康食品领域对新前沿科技的全方位探索。同年10月23日,伊利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隆重举行Joyday 冰淇淋的。Joyday 冰淇淋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伊利将全面进入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营养美味的乳制品,开拓一条让世界共享健康的“乳业丝路”。
也是2018年的11月7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伊利举办了“共筑世界品质--乳业全球合作伙伴论坛”。论坛上,伊利与SGS、必维、天祥、利乐、康美、杜邦等32家全球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取得了全球乳业合作的新成果。还是2018年的11月29日,伊利集团发布公告称收购泰国本土冰淇淋企业Chomthana,并于当天在泰国曼谷隆重举行了签约仪式。这是继Joyday系列产品在印尼上市之后,伊利乘“一带一路”东风与东南亚市场的再次携手。
多年来的国际化战略在推进伊利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让企业赢得了合作伙伴的尊重。伊利在荷兰第9届世界乳业大会上的主旨演讲被与会嘉宾评价为“精彩的演讲”。新西兰怀马特市长Craig Rowley更是对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评价:“伊利就像我们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一直把它当成一个100%的新西兰企业。”
目前,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伊利通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伊利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伊利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从“全球织网”到打造“全球智慧链”,再到“让世界共享健康”,伊利持续推动全球乳业“资源互补、创新协同、互利共赢”。
聚焦全链,布设全球创新网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伊利一直坚持和推动创新战略,紧紧围绕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了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效。
伊利“全链创新”是指,在创新思维指导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深化管理创新,建立起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终与消费者和产业链合作伙伴共享创新价值。产业链上游,伊利运用创新理念提升奶源建设和基础研发水平。无论技术培训、资金帮扶还是牧场管理培训,伊利为奶农提供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全方位服务,与产业链伙伴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奶源基地。产业链中游,从生产、加工到流通,伊利积极建立智能工厂,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从研发、成本管控、品质保障到产品流通全过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敏锐地捕捉生产制造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使食品安全链条变得可视化、可数据化。产业链下游,伊利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手段,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多新型业务形态与营销手法,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体验和良好的互动体验。
学术界普遍认为,80%的亚洲成人体内缺乏乳糖酶,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很多国内消费者饮用牛奶后会产生腹泻、胃胀等不适感。2003年起,伊利自主研究中国母乳特点,从全国不同区域收集母乳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样本,通过多实验室比对分析,掌握了母乳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牛磺酸、微小核糖核酸、核苷酸、脂肪结构、功能性蛋白质等成分的手资料。
2007年,伊利对北京、哈尔滨、西安三个城市的2000多名各年龄层的人进行了乳糖不耐饮奶实验,终得出50.6%的人乳糖酶缺乏。当年,伊利推出了舒化品牌系列产品,打造了国内款可以有效解决乳糖不耐症或乳糖酶缺乏问题的牛奶产品,促进了不同体质的人群更好地吸收牛奶营养成分,获得了市场的巨大成功。
众所周知,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适宜的天然食物,也是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纯母乳喂养应坚持到6个月,有条件者应母乳喂养至幼儿2岁以上。但受种种客观因素影响,世界各国的母乳喂养特别是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现状并不乐观,与WHO目标有一定差距。为了解决婴幼儿母乳不足的现状,找到贴合母乳的奶粉,伊利开展了长达17年的中国母乳研究。研究的前提是母乳采集,而母乳采集的工作十分艰难,因受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妈妈们不能理解伊利的工作,往往是采集员沟通10位产妇,只有1-2位愿意提供母乳。但就是靠这样的“笨功夫”,伊利把这项工作坚持了十几年。
综合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地理位置等因素,伊利选取中国东西南北中七个区域共43个市/县的健康妈妈采集母乳样本,并获得了累计达到100多万个母乳分析数据,于2007年建立了“中国母乳成分研究数据库”,在权威刊物发表科研论文 25 篇,研制出“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配方。该数据库的研究文献总量多达2000余篇,采用NoteExpress软件系统将收集到的不同来源、不同语言文字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管理。婴儿配方奶粉的研究资料涵盖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多个产品,其覆盖率、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国内首屈一指。
2008年,伊利应用母乳数据库研究成果,开发了“金领冠”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该产品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母乳研究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2009年,伊利发布了以企业为主导的首部《中国母乳研究白皮书》,标志着中国母婴数据全面、系统地进入全球高端配方奶粉研发序列。2013年,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2015年,伊利整合全球优势创新资源,升级了中国母乳研究数据库,将母乳研究数据拓展到更加细微的母乳功能成分研究,并且建立更前沿、更准确的母乳成分检测方法,形成具有伊利自主知识产权的母乳科学研究数据。2018年,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正式升级为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
智能制造,立足多元健康需求
智者顺时而谋。紧跟时代步伐的伊利大力推进“智慧乳业”战略构想。伊利“智慧乳业”是立足于人类多元化的健康需求,通过推进乳业智能化、信息化,将互联网贯通于养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服务等全产业链,并且利用互联网工具对核心数据进行抓取、挖掘、分析、洞察等,为人类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而伊利更是成为了国家工信部颁布的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
全链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伊利在行业率先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追溯程序,并且和国家信息平台实现对接。比如,消费者在购买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时,可以通过扫描产品追溯码等方式,了解到该款产品的生产日期、批次、配料等基本信息,并且查看该产品的诚信评价、选购建议等附加信息。
预判就是通过“互联网+” 提前精准识别关键风险点。伊利智能工厂在业内率先搭建了产品信息双向追溯系统(TTS),通过获取和分析生产制造数据,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把关和预警。此外,2015年,伊利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建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利用数据库,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及时监测、预警和排除。
洞察就是通过“互联网+”全方位构建消费者生态圈。伊利整合500多万销售终端、10亿级消费者和数量庞大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实时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深层次需求。伊利是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等零售商的品类舰长,通过分析这些零售渠道的乳制品消费数据,洞察消费营养健康需求,并且研究消费场景、营销策略、购物时机等不同因素对消费行为影响,从而站在行业发展角度,提供优化消费体验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2015年,伊利发布了中国“母婴生态圈”战略。该战略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通线上和线下平台资源,通过抓取和分析母婴人群的大数据信息,判断其主要的营养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说,伊利“母婴生态圈”构建了一套全方位、专业、精准的定制化母婴服务生态体系。2016年,基于互联网全网消费者的超大量数据,伊利搭建了覆盖420个数据源、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90%以上的大数据雷达平台,全方位扫描、抓取、分析消费者存留于互联网线上线下各类场景下的海量数据。随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涵盖品牌资产管理、消费者洞察、产品设计、媒介策略、渠道管理等方面的产出,支持伊利的全产业链环节,提升各项工作绩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多层次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开放就是通过“互联网+”创造更多的新型业务形态。2017年,伊利与京东到家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低温产品在线上渠道销售全新突破。同时与京东联手打造协同仓、区块链产品追溯及线下无人超市创新实践,实现传统企业与新零售的融合发展。
2016年4月,伊利正式推出“京东来点”智能便捷购物硬件,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把U盘一般大小的伊利“京东来点”产品放置在冰箱等家居设备上,在京东APP进行消费参数设置。随后,消费者就能轻松地通过该智能硬件实现一键式下单购买伊利产品,实现O2O消费。2015年9月,伊利集团和百度公司达成战略协议,共同推进乳业全球产业链的全景化和智能化,通过线上打造智能交互的全景伊利全球产业链以及线下利用新技术智能升级参观工厂活动,全面升级消费者互动模式。
品质为王,升级质量管理体系
品质就是生命。伊利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升级为“质量领3210战略”,聚焦“全球优品质”,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持续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将严苛的质量管控标准贯穿于全球产业链,保证零食品安全事件。截至2017年年底,检测设备累计投入6.35亿元,全年的检测费用投入近3亿元。
长期以来,伊利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验单元,检验项目总数达1000多项。率先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预防。这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伊利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构建和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在伊利全球产业链运作和实施。具体而言,伊利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 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持续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伊利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能力。
同时,伊利在业内率先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程序。奶源基地从奶牛出生即为其建立养殖档案,原奶运输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GPS跟踪,原奶入厂后采用条码扫描,随机编号检测;同时,建立了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国的ERP网络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并且与国家平台进行对接。
此外,伊利围绕产品品质积极建立智能工厂,除了组建自动化生产线和使用自动码垛,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从研发、成本管控、品质保障到产品流通全过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敏锐地捕捉生产制造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使食品安全链条变得可视化、可数据化。
伊利还致力于利用现代高科技实现全球产业链的全景化,对液奶、奶粉、牧场等代表性全球产业链进行全景取景,并利用无人机等技术,为用户呈现出一个全面透明的线上全景伊利全球产业链。
在产品和乳品原料质量控制方面,伊利一直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世界一流、极为严苛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不仅增加了众多质量控制指标,而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不少全球乳品供应商都称伊利的标准严格程度堪称“”。伊利的部分乳品原料甚至需要通过供应商特别加工定制才能满足要求。以生鲜牛乳质量控制的部分指标为例,伊利比国家标准多增设了5个卫生指标,同时对多项指标根据夏季和冬季作了明确规定,明显高于国家统一标准要求。
检测规程中,在国标线的基础上,伊利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奶粉生产车间的空气洁净度可与药品生产相媲美。
正是源于对品质始终如一的追求,伊利才能在继成为中国惟一一家符合奥运会标准、惟一一家符合世博会标准的乳制品企业后,于2017年8月30日与北京冬奥组委正式签约,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成为中国同时服务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的健康食品企业,成就中国乳业新的里程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面对消费升级与分级的新时代,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企正坚守品质,以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把握消费新时代,赢得消费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