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下称“特医食品”)正在成为乳企争夺的下一个新机会。
4月24日,雀巢集团宣布在中国斥资10亿元的新工厂在江苏泰州竣工,作为雀巢在华投建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工厂,该厂也被认为是雀巢抢食中国特医食品市场的重要战略布局。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对特医食品管理方式从药品转向食品,特医食品市场逐步解冻,目前包括健合集团(01112.HK)、美赞臣、圣元国际、贝因美(002570.SZ)等国内外主要乳企近期都在扎堆进入特医食品领域试图分一杯羹。
据了解,雀巢的新工厂将包含雀巢健康科学和高德美两大业务组成,分别生产特殊医学用途产品和皮肤健康产品,项目一期投资超过10亿元。雀巢方面表示,泰州工厂也是它在国内现代化等级、技术先进的工厂之一。根据规划,这家工厂将为雀巢健康科学公司生产液体类特医食品产品。
目前雀巢健康科学在中国销售多款成人和儿科营养领域的特医产品,但此前主要是在瑞士和德国生产,进口到国内销售,而斥巨资在中国修建新工厂,不难看出雀巢在特医食品方面的布局。
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顾欣鑫告诉财经,特医食品在国外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包括数千种产品,但在国内这一领域才刚刚解冻,只有几十款产品在售,还是一片蓝海。
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记者了解到,此前特医食品被作为药品监管,由于临床试验操作复杂,大量产品被拦在市场之外。而随着去年开始,国家对特医食品采取注册制,推动特医食品从药品转向特殊食品过渡,让雀巢也看到了市场的新机会。
顾欣鑫告诉财经记者,特医食品也是2030健康中国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该战略提出了要强调国民营养计划,并强调微量营养素的补足,尤其是加强临床营养,这将对特医食品发展形成利好,加上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公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将进入良性发展期。
而雀巢高层也对新工厂寄予厚望,在竣工仪式上,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罗士德表示,雀巢健康科学是雀巢中国整体战略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并希望工厂的落地可以带来非常快速的业绩增长。
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看来,雀巢新工厂的布局是一种前瞻性的投入。
他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国内特医食品市场规模还有限,据不完全统计,1岁以下产品市场在30亿元左右,而成人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在50亿元左右,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特医食品作为药品在医院渠道中销售,且消费者对此缺乏认知所致。未来随着公众认识的增长以及相关领域法规法规的完善,市场还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不止雀巢,国内外乳企也纷纷入局特医食品领域“抢位置”。
4月22日,美赞臣宣布将从美国引进拥有75年历史的特配粉产品安敏健LGG,以期在中国牛奶蛋白过敏市场上占据优势。而近期健合集团BNC中国区执行总裁朱定平也向财经记者透露,目前健合集团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注册一款水解蛋白的特配粉产品。而此前就在特配粉领域布局较多的国内乳企圣元国际和贝因美,已经提交了多款特配粉配方申请注册。可以预见,未来国内特配粉领域将成为下一轮乳企争夺的重点。
对于为何选在此时引入特配粉产品?美赞臣方面向财经记者回复称,此次特配粉入华经过了较长的筹备期,美赞臣之所以引入这一产品,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好国内特配粉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中国牛奶蛋白过敏市场产品销售相对5年前翻了一倍,而且随着国家颁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相关政策,证明特配产品市场将得到国家的重视,中国的特配粉市场也会越来越成熟和规范,目前美赞臣还在持续评估国内市场,并计划继续引进特医婴配产品。
根据尼尔森统计数据预测,牛奶蛋白过敏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5到2021年预计增长1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
顾欣鑫表示,目前国内对于特医食品领域的需求正在不断加速,以儿科营养领域的牛奶和蛋白过敏产品为例,国内1600万新生儿中,大概有5%到8%的孩子存在这一问题,由于产妇年龄偏大等因素,在城市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告诉财经记者,乳企密集扎堆特医食品领域,一方面是垂涎特医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除了婴幼儿,老人也是特医食品的重要消费群体,二孩政策和中国社会老龄化,给特医食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虽然市场还是开放初期,但各企业提前占位的意图浓厚,希望在市场初期就先入为主。
不过对于大型乳企来说或还有另外一个打算。
根据国家公布的GB29923国家标准,对特医食品生产要求满足GMP,也就是药品的生产规范,实际上国内的奶粉企业在硬件条件上都满足这一要求,但想入局特医领域并不是谁都可以。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乳企从单纯的奶粉产品向营养品领域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目前各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相对稳固,每一步增长将变得更加困难,营养品业务可以带来更多增长机会。与此同时,目前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巨头间的竞争转为品牌和科研实力的竞争,特医食品的关键在于配方和研发,这也是企业科技实力的体现,大企业也希望借此拉开与其他对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