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光明乳业,业绩下滑明显,管理层集中辞职备受业内关注。在10月29日公布三季报后,10月30日,光明乳业开盘接近跌停,收盘时跌4.57%。从今年3月至今,光明乳业股价已被腰斩,从15元/股跌至7.55元/股,市值约缩水90亿。
光明乳业对于上海,甚至是长三角的朋友来讲都有着特殊的意味,很多人都自发发起了#救救光明的呐喊。对于我,光明也是承载着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爱
很快光明乳业的官方微信,感谢客户们的关爱,也陈述了现在遇到的问题。
事实上,不仅仅光明乳业遇到了危机,很多为光明乳业供货的奶企也在惨淡经营,濒临倒闭。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8月,原奶收购价格连续下跌,奶牛养殖企业也纷纷陷入亏损境地。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表示,中国奶牛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较差,一半处于亏损状态。
在在上市公司领域,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和西部牧业三家公司都于2016年出现亏损,且持续亏损至今。而中国圣牧以高达11.86亿元的净利亏损成为今年上半年亏损幅度的原奶行业上市公司。
那常温奶制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的奶制品行业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再在全球的维度看,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个德国记者的调查:牛奶的战争
德国官方的电视台DW,在2017年做了一期关于欧盟过剩牛奶的记录片《疯狂的牛奶:全球化,廉价,破坏》,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行业的玩法。
调查是从德国本土一个要倒闭的传统奶牛场开始的,牛奶的收购价一直在0.27欧元/升附近,远低于以前的0.50欧元/升。农场主根本无利可图,甚至还要赔本,不得不把自己的牲口卖掉,将这个传统的奶牛场关闭。
前几年还是按照0.5欧元/升收的
而这个0.5欧元/升的价格也是非常非常低的价格。1960年代,德国人需要工作11分钟才能买到一升牛奶,现在只要2分钟!
那只能再去查为什么牛奶的价格如此便宜?记者来到了一个奶业的展览会,发现了有三个原因导致了牛奶在低位。
1、高度的自动化,工业化。
喂草的机器人
大量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使用,使得一个工人可以管理的奶牛数量增加了3倍。
改良的奶牛品种
这种改良的奶牛。一年产的奶是改良前的奶牛的4倍。但是产奶寿命只有4到5年,只是改良前的1/4。
蛋白质添加物。比如椰奶,其他便宜的植物蛋白。
降低奶制品的成本
这几个因素使得牛奶以及下游的奶制品无论是产量还是成本都跟传统的奶牛场相比有了很大的优势。传统奶牛场当然没有跟这些牛奶工厂竞争。
然而由于生产了太多了牛奶,即便是欧洲政府补贴了奶农,牛奶的价格依然起不来。这就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带来的过剩。然后欧盟就搞出了类似于“国储奶”这样的milk bank。他们把牛奶收进来,然后再做成奶粉。
国储奶
欧盟的官员也坦承,他们生产了过多的牛奶,多的实在没有人要,那么另外一个老套路,就是大规模出口(倾销)。
记者去了喀麦隆实地考察,发现德国生产的100克酸奶只要0.33欧元,这个价格要比本地牛奶做酸奶还要便宜。
因为欧洲的奶制品实在太便宜了,导致在整个超市里几乎找不到本地的奶制品!
德国的奶制品飘洋过海之后,来到喀麦隆,奶制品居然比本地的还要便宜!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大量的大包奶粉。在德国,牛奶被制成奶粉,然后通过集装箱运到目的地。用集装箱运奶粉的运费非常便宜。
到了目的地之后,经过奶制品厂加上水还原成牛奶(复原奶/还原奶)。在营养成分和口感上来讲还原奶跟本地牛奶差别微乎其微。然后厂家用还原奶做酸奶,做各种各样的奶制品。
这样喀麦隆本地原始的奶农跟欧洲工业化的奶农同台竞技,而且欧盟对农业还有补贴,喀麦隆的农业焉有不败之理。
中国奶业的困境
事实上,发生在喀麦隆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
中国这几年大包奶粉的进口数量每年都以进30%的速度增加,13年6月粉的全脂奶粉AMF的进口量在4000公吨上下,到了18年的峰值快14000公吨一个月了!
2013~2018奶制品进口量趋势
液体奶的进口增幅也非常夸张
相比之下中国的奶制品进口国是新西兰
全脂奶粉:YOY增长是9%
液体奶 YOY增长是29%
很多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可能根本想不到,现在国内很多超市里能够买到德国的液体奶。飞了大半个地球来的牛奶,只要10元/升。
而且更加可怕的国家对奶制品这个行业的关税和保护几乎没有。比如澳大利亚的牛奶是可以非常低关税甚至是0关税进口的。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用进口大包粉的成本要低于国内的原奶,直接进口液体奶的成本也要低于国内的原奶。这也就是光明乳业三季度报中所说的乳制品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
在这种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光明以及相关的奶企要跟欧洲,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这种工业化的奶牛场同场竞技。国内企业上技术上不占优,奶种上也不占有。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在没有保护的前提下,这也是中国农业的宿命。
到此,你以为知道了这句话的全部含义?!不是的,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现实更加残酷。
奶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外敌包围的情况下,中国奶业内部也是危机重重,这一点在这几年围绕牛奶的标准上显示的格外充分。因为现在外国的奶,无论是复原奶还是原装的液体奶,已经杀到了家门口。卫生标准已经摆在那边了,成本也已经摆在那边了。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品质的牛奶肯定选择便宜的。
前面我已经详细介绍了欧美澳新这些国家牛奶的成本优势,而国内暂时不具备这种条件。有些企业操控国家标准,比如将原来的国家标准是每100克牛奶含2.95克蛋白质,调到了2.8克。这样,这些企业,可以用降低标准的办法降低成本。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赞成这种玩法,因为这种玩法是在葬送整个中国的乳业。因为会形成一种印象就是此标准要低于欧盟标准。中国的奶粉行业就是这么被葬送掉的。
光明乳业和其他不赞同这个标准的企业,所以自行组织了农垦乳业联盟,蛋白质含量要求是3克,跟欧美标准一样。还有菌落总数,欧美要求少于10万个/100毫升,农垦乳业联盟的标准和欧美一样。
这样问题来了,前面有高效,政府补贴强大的外敌,后面有面目不清的二五仔。现在再来理解一下,光明的那句话:乳制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
结语
奶制品市场在欧美是个非常特殊,非常受保护的市配合场。前段时间,美国和加拿大要重新签订自贸协议,就卡在了美国要求加拿大取消进口奶制品的配额上面。欧盟也是大幅补贴农业和奶制品行业。
中国在这个情况下,
如果对奶制品0关税,或者超低的关税是对光明这样企业的不公平。
如果继续对低标准的牛奶冲击市场不闻不问,这也是对农垦联盟企业的不公平。
在这场牛奶的战争中,不知道光明乳业们的胜算又有几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