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搬运工”即将上市。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夫山泉”)于北京时间4月29日晚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募资规模预计为10亿美元。
成立于1996年的农夫山泉是中国包装饮用水及饮料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覆盖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功能饮料及果汁饮料等类别。资料显示,2019年,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20.9%,高居业内;茶饮料产品、功能饮料产品、果汁饮料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位居业内前三。
尽管名声在外,但农夫山泉的实际业绩情况却鲜少公开。卖水赚钱吗?本次招股说明书首次披露了农夫山泉近年来的实际营收情况。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2019年,农夫山泉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74.91亿元、204.75亿元和240.21亿元,分别实现毛利98.09亿元、109.21亿元和133.11亿元,逐年增长。该公司的利润率也较高,2017~2019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6.1%、53.3%和55.4%。农夫山泉表示,公司建立了包装饮用水和软饮料的双引擎发展格局,既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又能有效降低业绩波动风险。
亮眼的数据提升了农夫山泉欲冲刺港交所的底气。过去3个财年的收入中,饮用水产品收入远超国内饮料行业不足10%的平均盈利水平。在毛利率方面,相较过去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包装饮用水和茶饮料两大产品类别的毛利率也高于平均水平。2019年,其包装饮用水和茶饮料的毛利率分别为60.2%和59.7%。这也意味着,人们常喝的农夫山泉矿泉水,每1元钱的销售收入可以给农夫山泉带来6毛钱的利润。
农夫山泉高毛利的背后,是农夫山泉将更多费用花在研发端口以及产品的包装和品牌文化建设上,而非像一些品牌将大量资金花在营销端口,这是农夫山泉收获较高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核心。
既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赴港上市?本次农夫山泉上市预计募资规模为10亿美元,数额可谓不低。农夫山泉在招股说明书中称,所筹资金计划持续进行品牌建设,稳步提升分销广度和单店销售额,重点计划对位于浙江千岛湖、广东万绿湖、吉林长白山的生产基地进行产能扩大,加大对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以及探索海外市场机会。
农夫山泉欲上市的决心在业内并非秘密。其早在2008年时就计划上市,并聘请了中信证券做上市辅导,但于2018年暂停。经过新一轮调整后,农夫山泉重新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今年3月17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关于农夫山泉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申请材料已获得接收。
近年来,国内饮料多家行业龙头寻求上市。总部同样位于浙江杭州的娃哈哈在“拒绝”上市多年后,创始人宗庆后近期也表示,未来会考虑上市。目前,国内水饮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大。除了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康师傅和统一,华润怡宝、冰露、百岁山等品牌也在摩拳擦掌。
相比其他品牌,农夫山泉的优势在高端饮用水市场和细分饮料市场。从高端水、婴幼儿水再到“老人水”,农夫山泉通过开发不同品类产品,对不同圈层的消费者进行覆盖,解锁“卖水”新姿势。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食品生产经销商登陆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潮流。休闲零食“三巨头”百草味、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通过借壳、IPO等方式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乳饮巨头飞鹤赴港上市;即使仲景食品这样的调味品企业,也通过资本开始“造血”。
此外,招股说明书中也显示,2020年前3个月,农夫山泉银行贷款增加了15.5亿元,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的饮料产品销售较2019年同期下降,2020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餐饮、旅游等行业普遍受到影响。作为上游供应商的水饮企业,一方面受到下游市场的考验,另一方面也迎来消费者“囤货”的机遇,这种危与机并存,也加快了农夫山泉的上市进程。
在此背景下,农夫山泉登陆资本市场、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也就不难理解了。相比登陆A股市场,港股IPO有利于农夫山泉将营销和研发国际化,加速海外布局和引入境外资本入场。业内人士称,目前而言,国内食品饮料行业竞争格局已成型,而相比海外的竞争对手,国内饮料巨头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尚未显现,一旦有机会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对于农夫山泉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毕竟,随着食品饮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资金的周转要求也越来越高,上市虽然要提高企业的透明度,但是相比于融资成本的降低,吸引力仍然很大。一些证券公司已经纷纷对农夫山泉IPO的前景看好,农夫山泉在港股登陆后,很可能成为国内非酒精饮料行业的巨头。
相信不久后,如果农夫山泉顺利登陆港交所,那么它的新历程才刚刚开始,将经受全球资本市场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