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建设食品安全城”最引人注目的美食事件之一,就是在牛年第一季美食节的启幕式上,“百年老店百位名厨”郑重承诺,“食品安全,从我做起”。而第一批由省政府授予的中国湘菜大师许菊云、王墨泉、张力行、谭添三的出席,表现了大师们勇于担当,率先垂范的长者之风,德者之风。
金庸《鹿鼎记》中有句名言:“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在长沙,自称识吃懂食,如果不了解许菊云、王墨泉、张力行、谭添三、聂厚忠五大师对于长沙美食的贡献、影响和态度,真的是自称“美食家”也枉然。
本周一下午3时,我们在湘江路咖啡之翼水岸店等来了王墨泉大师。
几乎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如今,王墨泉大师在湖南餐饮界依然活跃。近日,来自南昌、广州、西安、武汉、深圳等地多个餐饮市场调查团皆邀请王墨泉大师,请其引领,穿行各大餐馆间。而王大师也频频受邀,在全国各大城市间飞来飞去,从一个城市的餐桌,飞奔到另一座城市的餐桌。
王大师说,根据各地调查团的反馈意见及自己在各地的观察,长沙餐饮市场相较广州、西安、武汉等地,生意可谓十分火爆,在外来餐饮界人士眼中,长沙几乎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或者影响十分小。
也许长沙这座城市的人天性乐观,又或者,对于美食,长沙的食客天生具有包容性,快乐的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湘菜拱手让出海鲜烹制阵地
王大师说,湘菜餐饮管理者和在各地占山为王的湘菜大厨,经常问到他同一个问题:湘菜为什么卖不起价?
王大师鲜明地表达他个人的观点:湘菜有自己高档和高端的菜品,对于燕翅鲍的处理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烹调方式;湘菜除了闻名中外的蒸、炒等大众烹饪方式外,煨、炖等高端烹调方式在晚清民国时期就已成熟。
近十年来,湘菜发展的势头可谓高歌猛进,但发展过快的同时,也使部分湘菜经营者及湘厨,在快速发展中,流于肤浅。在餐馆经营上,又以开办零打碎敲的大众实惠型中小餐厅为主,湘菜人似乎自己炒点萝卜白菜以及辣椒炒肉,蒸个酱椒鱼头就满足了,而其他高档菜就全部拱手让给了别的菜系。
王大师盯着我,问,咯样搞,湘菜如何卖得价起?自己把自己的阵地让出来。燕鲍翅及各类高档海鲜,湘菜不跟进,是不是湘菜在传统上不能制作燕翅鲍及各类高端菜,是不是做出来不如人家,或者做得不行?
王大师挥了一下手坚定地说,绝对不是这样。红煨土鲍、组庵鱼翅、红煨裙爪等湘菜高端名品,近年来,在长沙这个湘菜的大本营也基本看不到了,闻名全国的奶汤也很少听人说起……你说,湘菜卖不起价原因何在呢?
“撒辣椒成湘菜”是种误会
六年前,创新湘菜正是最红火的时候,我曾客串跑过美食这条线。当时,一位新闻界朋友私下叮嘱我,不要与王墨泉大师谈厨艺,他对很多湘菜的创新之举看不惯,比如辣椒切圈圈,他就认为不是湘菜的正宗搞法,王大师似乎有些保守。
六年过后,正好无意中亲耳听到王大师谈起辣椒切圈的问题,以前的误传焕然冰释。
王大师说,湘菜在近年来确实红了,但是并未火,因为红起来的湘菜丢掉了传统,根基不稳,流于肤浅,如果湘菜能确实立足传统之上,有了站立基础——这是一种高度,有了站立的脚跟——这是一种根基,湘菜用厚积薄发之势,才会真正又红又火,星星之火燎原中国的餐桌。
谈到湘菜厨师的基础,王大师认为近年来湘菜餐饮发展过快,忽视了厨师队伍建设,别人是撒豆成兵,长沙是撒辣椒成湘菜,这是一种误会,其实传统湘菜十个菜中只有两三个是辣菜,其余的则重视原汁原味,百菜百味,非常需要厨师的功力。
现在厨师的功力不足,可从辣椒切圈和切筒上见到一斑。传统湘菜的根基,刀工是其起步阶段之一。湘菜刀工精细,讲究丁、坨、丝、片、块、条、米、茸、末、花基本的十种刀工,由此组合,而变化为数十种。
而现在全国湘菜刀工看来却是祖国湘菜一片圈。圈和筒的切法,是传统湘菜中所没有的,刀法创新,创新是好事,但如果泛滥,处处只有单调的这一种刀工,这就丢掉了湘菜基本功的本质。之所以切筒切圈,王大师说,这不是创新,是偷懒,图省事,同时也是厨师在起步时,基本功不稳。他说,恢复湘菜传统面目,复兴湘菜,同志仍需努力。
必须补充一句的是,根据我个人采访中的了解,王墨泉大师非但不是保守派湘菜大师,反而总在创新湘菜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是他提出“湘菜要由原来的浓重油色向清淡型、营养型、保健型转化,他极力倡导湘菜肴传统形式美与现代格调美融合 ,东方美与西方美的融合,南料北烹、北料南调,中菜西做,西菜中做”。在传统湘菜中菊花鱼球、狮子毛鱼、蒜茸虾是他的名作,而剁椒鱼头、酱椒鱼头中蒸鱼豉油的推广使用,王大师功莫大焉…… 趟出创新湘菜的路子,肯定留有王大师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