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作为国内乳行业的知名品牌,在国内一直备受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近日,伊利股份股价发生异动,全天股价跌幅达7%,引起资本市场一片哗然。对此,记者采访了伊利集团总裁张建秋,了解当事企业对于这件事的直接看法。
据了解,媒体误读主要源于日前公布的一份生产企业名单。5月29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了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以下简称“新细则”)的82家生产企业名单。食药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伊利集团申请的旗下所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厂,全部在批通过了新细则审核,并且获得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企业不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的工厂或单位,则无需再持有该生产许可证。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无需”的部分,让一些不了解伊利经营情况的媒体,产生了误解--因伊利有4家单位没有再申请该许可证,竟有媒体以“落榜”等概念对此进行广泛报道,遂引起了二级市场的利空判断,最终引起了股价的异常波动。
张剑秋表示:新细则是政府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的有效举措。但媒体的解读实在是让人既无奈,又冤枉。“比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们的集团名称,不是具体工厂,按照新的规定,集团公司不需要再持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没想到闹出了这样一个大误会。”
同时,光大证券出具了一份有关伊利的利空报告。因此,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伊利股价的波动与此研报相关。对此,张剑秋表示:各机构对于乳业的发展都有不同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实属正常。“从我们来看,光大研究员此前一直专注于白酒领域,可能在思维习惯及数据估值上有一定的操作惯性。乳制品业毕竟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相信时间久了,该研究员对于我们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张剑秋表示。
有数据显示,伊利集团去年全年实行营业收入477.79亿元,稳居行业位。此外,伊利也是中国的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各项业绩指标领跑中国乳业,原因盖是因为其同时具备估值偏低和长期绩优的双重概念而长期被多家机构青睐。据介绍,其不但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在国内属于水平,伊利更完成了从源头到生产、从物流到终端渠道等环节的全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