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龙号称“中国有机葡萄酒创导者”并在酿酒葡萄产区甘肃地区拥有有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近日更是连收11家葡萄园,布局海外市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威龙此时库存居高不下,却上马海外项目执意扩大原料来源,有可能是通过投资海外项目拉高国内股价,或在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牟利。
威龙日前对外宣布,拟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累-达令产区收购11家葡萄园(含土地附属资产),此次收购涉及金额为1341万澳元,约合人民币6706万元。威龙对此表示,通过收购将有利于公司提升优质葡萄原料的供应能力,保障公司酿酒葡萄的质量。
威龙此次大手笔收购,距离登陆资本市场尚不足半年。据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威龙的货币资金仅为1.54亿元,因此威龙选择将手伸向了资本市场。9月13日,威龙对外宣布拟通过增发股票募资6亿元人民币(约1.2亿澳元),投资澳大利亚6万吨优质葡萄原酒加工项目。
澳大利亚的葡萄原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尤其是随着澳洲葡萄酒关税的降低,其价格优势逐渐凸显。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酿酒葡萄的采购均价约为每吨2600元人民币。而威龙在2013-2015年自身种植培育的酿酒葡萄和外购酿酒葡萄的平均价格在每吨3000元以上,高于澳大利亚酿酒葡萄的采购均价。
据了解,威龙此次购买的葡萄园位于东南澳产区,是主要的原料产区,所以价格相对较为低廉。葡萄酒营销专家李欣新指出,威龙收购澳大利亚葡萄酒庄能够节省原料费用,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人力资源。目前原料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张裕、长城等国内的葡萄酒巨头都在竞相布局,从长远角度看,威龙选择在澳落子也属正常。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市场发展迅猛,因此威龙在收购后,有可能在国内推出自己的进口酒品牌,以抢占进口酒市场;第二,威龙可能成为原料商,对外出售在澳的酿酒原料,但此举获利较低,实施可能性较小。
根据我国《有机产品》标准规定,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威龙也同样在官网上标称其有机葡萄酒是“0化肥、0农药”。
然而,2013年8月有媒体曝光,威龙的有机葡萄酒原料,在种植期间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这也让威龙的有机葡萄酒遭遇了信任危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消费者在购买时会目追求“健康”产品,因此一些企业也打出“有机”牌,推出差异化的“有机产品”,既能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又能够提高产品的利润,“但目前来看,由于有机葡萄酒的原料、生产、灌装等一系列环节都有要求,所以很难做到严格意义上的有机葡萄酒,并且国内市场监管也有一定难度”。
一位葡萄酒经销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威龙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品质也并无突出表现,惟一拿得出手的是“有机”噱头,但其价格与同品质的国内葡萄酒产品略高,甚至仅次于张裕,性价比不高,导致销售情况很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发现,威龙在该系统上已有6项在澳大利亚的有效有机认证,有效期均为2017年3月。业内人士指出,威龙之所以大力收购澳洲葡萄园,可能是在国内有机概念遭遇质疑后,通过收购澳大利亚葡萄园获取葡萄原料,甚至通过在澳大利亚发展有机产业,延续有机战略。北京商报记者为此向威龙发送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未能得到回复。
据了解,威龙登陆资本市场短短4个月以来,已经先后两次募集资金。上市初,威龙便拟募集资金5亿多元,而此次为了进行海外投资,威龙又增发股票进行募资。
根据威龙发布的公告显示,威龙将募集到的资金,使得威龙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47%左右。
中国葡萄酒协会联盟副主席席康对此质疑,从国际葡萄酒市场来看,智利、西班牙、意大利的产能不断上升,再加上澳洲本地生产成本较高,澳洲原酒的利润逐步下滑,毛利率甚至很难超过10%,因此有可能威龙此举落子海外,也有可能是通过投资海外项目,刺激国内股价上升,或是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获得红利,实为一场资本游戏。
但值得注意的是,威龙目前还在承受着高库存压力。有业内人士指出,威龙为了上市迅速拉升财务报表,曾对旗下经销商进行了大量压货,这也使得渠道库存深受影响。
不仅如此,威龙企业自身的库存也是居高不下。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2013年各报告期末,威龙存货分别为5.56亿元、6.63亿元和7.16亿元。威龙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公司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财报也指出,威龙的期末存货已高达6.0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73亿元。在库存高悬的情况下,威龙并非积极推进去库存的措施,反而大手笔购买澳葡萄园,但此举或将进一步推高渠道压力,拖累企业的存货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