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近日有消息称新西兰恒天然将在中国打造完整产业链,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0月11日,占全球乳制品贸易三分之一的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在一份中文通报中称,这家乳业合作社已任命朱晓静正式出任恒天然大中华区总裁,全面领导公司在大中华区消费品牌、餐饮服务和牧场业务整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公开资料显示,朱晓静(ChristinaZhu)之前担任恒天然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有着20多年的跨国工作和管理经验,包括博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霍尼韦尔、麦肯锡等。在出任恒天然大中华区的董事总经理之前,她曾任大中华区乳品原料及全球快速餐饮连锁业务副总裁。
在当天发出的一份通报中,恒天然称她是恒天然集团在大中华区的位本土总裁也是位女性总裁。
在恒天然集团的官网上,早前也已更新了朱晓静的职务和相关说明。在朱晓静的领英页面上,则显示她是在今年6月开始担任恒天然大中华区总裁一职的,对恒天然大中华区业务整体损益负责,包括B2B,B2C,以及牧业运营。
在上述通报中,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牧德说,中国是恒天然集团最重要的市场,相信朱晓静“出色的业绩、卓越的领导力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开启恒天然在大中华区发展的新篇章”。
通报又引述恒天然集团全球消费品牌与餐饮服务首席运营官周萧锳的话,形容朱晓静出身本土、了解中国国情,“深刻洞悉大中华区消费品牌、商业和乳品产业的发展趋势”。
朱晓静本人则透过上述通报表示,恒天然未来将进一步向贴近中国消费终端的业务方向发展,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满足中国用户对高品质乳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根据此前刚刚公布的恒天然2016年度财报(截至今年7月31日的一年内)显示,在中国市场拓展方面,大中华区消费品与食品服务业务按销量计算增长48%,中国的披萨店中出售的披萨有一半以上使用的是恒天然干酪;消费品牌中,恒天然旗下的安满奶粉目前已在中国170多个城市出售。
在消费品与食品服务业务的拉动下,去年大中华区归一化的息税前利润为1.31亿新西兰元,比前一年增长191%。
此前,随着全球原料奶价不断下滑,打击了一众上游乳业巨头的盈利能力,这让它们纷纷进行策略转型,包括进军更有附加价值的下游产品。
如今,摆在朱晓静面前的也是一个对中国更有企图心的恒天然。
有媒体此前曾报道,恒天然的在华战略已经成型,具体来说是把中国的业务重点划分成七大块,一是优化其原料业务NZMilk,二是构建和提高恒天然目前在消费者中的地位,三是实现餐饮业务的潜力,四是让安怡产品业务实现增长,五是发展在婴幼儿及孕产妇营养品中的领先地位,六是有选择性地对“牛奶池”进行投资,七是协调好公司的业务和组织。
显然,这里的数个领域和她在恒天然的经历有交集。
另一方面,业内普遍认为身兼贝因美董事一职的朱晓静需要进一步发展好恒天然和贝因美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需要在中国奶价也在下跌的情况下,提振恒天然在华牧场的盈利能力。
目前,恒天然在华有约1.62万头奶牛,牧场业务归一化的息税前利润为-5900万新西兰元,该公司希望能透过成本管理和提高效率获利。
据《黑龙江日报》在9月时的报道,黑龙江省长陆昊在哈尔滨会见了朱晓静。朱晓静当时介绍了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有关架构和业务变化情况,又表示将积极推动与黑龙江合作,打造乳业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有趣的是,在10日新西兰媒体引述周萧锳的话说,恒天然“永远可以做得更好”,又相信中产崛起继续为新兴市场的乳业提供巨大机会。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篇新西兰媒体的人物特写稿件中,朱晓静曾经谈及她2011年加入恒天然的感受。
“恒天然受到了这么多的关注,直到你身在其中才能了解。”她又表示,大中华区是盈利的,相比于难以控制的商品(原料奶)价格,附加值产品更能受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