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是广州城市的源头,也是城市的古中轴线,近日市国规委公布的《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详细地给出了对该街区的保护措施,未来除了有形的骑楼、街巷、建筑之外,连无形的凉茶、腊味等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一并要保护。
历史官衙紧邻街市 全国独树一帜
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范围为:南至文明路,北至广卫路(含南越王宫署遗址考古发掘地),西至吉祥路,经中山五路、北京路、西湖路、惠新西街至清源巷,东至聚星里,经忠佑大街、中山四路、府学西街至市场新街的范围,保护范围面积21.01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2.2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8.81公顷。
对于该片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规划也进行了详细总结。
广州自建城之始,皆以北京路附近的任嚣城为原点,不断向四周拓展建设,北京路是广州城市源头,也是千年城市中轴线,还是中国古代延续至现代最古老的城市中轴线之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此外,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历代政治中心和千年商都文化的核心体现区,历代官学正地,书院书局云集。北京路至今都是广州的商业中心、商贸名街。官府衙门紧邻商业街市,该现象在全国独树一帜。
现状大型商场冲击
地区现状来看,北京路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传统商业繁荣昌盛,街区的传统肌理尚存,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近年中心城区土地供求关系的日益紧张,插花式的开发活动不断蚕食地区原有肌理,原有的传统空间肌理上增加了不少织补状的现代空间,导致地区空间肌理驳杂,犹如拼贴画一般。
此外,街区内部的乱搭建情况严重,居民的自发更新往往破坏原有建筑的立面完整性和风格的统一性。
北京路沿街商铺整体风貌较好,尤其是中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沿街商业界面,传统商业氛围延续至今,但其目前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传统商业氛围受到周边大型商场(如北京路东侧的天河城、西侧的广百)的冲击。传统商业尤其是、百年老店的消失,无法充分彰显广府文化核心区的特色。
措施凉茶腊味一并要保护
针对存在的问题,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目标和措施。
保护目标上,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包括物质性要素与非物质性要素两大部分。其中物质性要素包括历史城垣格局、“两轴、两片、多点”的街区格局、街区街巷肌理,还包括秦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传统风貌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纳入保护,具体包括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凉茶、广式腊味、广式莲蓉饼食制作技艺等民间工艺。粤剧、粤曲、狮舞(广东醒狮)、粤语讲古等民间艺术,致美斋广式调味道、李占记等也在保护范围。
保护措施上,规划提出对核心保护范围采取整体对待、严格保护的措施,不得擅自改变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建筑原有的立面、色彩。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和环境以保护和修缮为主。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经批准允许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控制建筑高度12米以下。
对民间工艺则应在资金、政策、宣传等多方面,大力保护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技艺,利用传统民居维修汇聚当地传统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匠,挽救传统建筑工艺和手法。
产业
复兴发展特色街
规划提出,北京路应该错位发展广州特色的零售商贸业,改善现有的,引入曾经消失的,复兴广货品牌特色。政府应扶持创意产业,发展以本地特色为主的文化创作产业,如文化产品生产与制作以及书籍的出版等。
具体措施上可以打造八大功能片区,包括昌兴街坊民国特色文化街区、南越王宫博物馆区、北京路商业文化区、大南路骑楼文化区等。
其中南越王宫博物馆区需要提升布展水平与服务水平,善于利用户外空间进行文化活动的展演与展示加大知名度。昌兴街坊民国特色文化街区则主推民国特色文化街品牌形象,促进住宅向精品酒店、文化零售、旅游服务业态转变。
青宫文化街区则应发展文化商业综合体(含影剧院、创意集市、艺术家工作坊、传统手工艺体验、特色零售等功能)。旅游服务方面,在广卫路设置旅游集散中心,结合公园前地铁站、广卫路巴士总站、大巴停车场设置旅游问询、接待、票务、影视介绍、资料索取等旅游服务功能。
交通
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
针对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问题,规划也强调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优先于机动车的通行;历史城区内严禁破坏历史风貌和遗存的拓路行为,严禁拓宽一、二类传统街巷。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应保持现有的街巷尺度,提倡小规模的交通改造和梳理,尽可能减少交通流量进入。加强外围环绕历史城区干道网组织,疏导外围车流交通,限制历史城区内穿越式车行交通组织,降低城区内部的交通压力。
在一类骑楼街内,保持现状道路红线宽度,以慢行和公交为主,不设置社会停车场,骑楼后部设置与街道平行的消防通道,解决消防隐患。改善街道环境,有条件的应辟为步行或公交专用道。
在不影响传统风貌和原有街巷格局的前提下,增加巷道、打通内部尽端路,提高内部道路可达性。街区内部原则上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
在交通改善策论上,结合东西向的西湖路、惠福东路、圣贤里、禺山路,形成街区的慢行系统骨架,串联起昌兴街街区、府学西街街区、第十三中地块及大南路街区,组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连成成片的步行街区。在北京路与中山路的交叉口位置,采用传统形式的铺装。清理沿路停车、占道经营现象;清理现状人行道被报刊亭、临时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利用地下空间增加中山路的过街设施,建立连续的人行道环境。停车设施则增设广大路停车设施,青宫地块地下停车场。
知多D
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结构为:两轴、两片、多点。
其中,两轴为十字形传统轴线,包括竖向的北京路古代中轴线和横向的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东西向轴线。两片为昌兴街民国商住街坊和大佛寺宗教文化街坊。
古代中轴线:严格控制轴线沿线的街道界面的尺度、风格和连续性,禁止广告牌、招牌覆盖传统骑楼立面;禁止移除街道内的大树,提升两侧建筑功能和街道景观品质。
中山路发展轴线:控制骑楼街风貌。严格控制沿线新建建筑体量、高度、骑楼尺度、色彩,与传统骑楼街风貌充分融合。
昌兴街民国商住街坊:保留并强化传统的“一街五坊”格局,一街为昌兴街,五坊为壬奎坊、景贤坊、四喜坊、祥发坊、祥合坊。
大佛寺宗教文化街坊:原则上应保留大佛寺南侧与东侧的近代民国集合住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