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生发,油豆角、黄花菜、西红柿等蔬菜开始频繁出现在餐桌上。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很多果蔬也越来越容易长芽或霉变,如果烹调方式不当、处理食用不当,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为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海口市食药监局发布春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春季饮食,同时警惕以下8种食物。
一、不煮熟煮透导致食物中毒的食材
(一)东北油豆角
生的油豆角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加热不彻底,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胃烧灼感、心慌和背痛等。此外还有头晕、胸闷、出冷汗和畏寒等神经系统症状。
建议: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即洗净的豆角浸在开水中,至水再次沸腾后,煮一段时间,待豆角豆棍由支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口感没有豆腥味,再进行炒、煎、炸、炖等加工方式,切忌急火短时嫩炒。此外,油豆角两头及两旁的丝要去除,因为这些部位的毒素含量较高。
(二)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毒素,经肠胃吸收氧化为“二秋水仙碱”,有较大毒性。中毒症状为口渴、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和肾衰竭,随后伴有呼吸衰竭并引起死亡。
建议:食用前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限度地溶于水中,再行烹调,可保安全食用。
(三)豆浆
未煮熟烧透的豆浆不宜饮用,否则对人体有害,甚至可能引起中毒。生豆浆中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和维生素A抑制剂等,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充血、肿胀和出血性炎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抑制蛋白酶致甲状腺肿等毒副作用;妨碍膳食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降低豆浆的营养价值。
建议:通过充分浸泡、磨细、过滤、加热等处理方式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不利影响。当生的豆浆加热到80℃~90℃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这是一种“假沸”现象,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加热3~5分钟,使泡沫完全消失,煮熟烧透后方可安全食用。
(四)木薯
木薯中可以析出游离的氢氰酸,食用未经去毒或去毒不完全的薯块可能会引起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组织缺氧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回流中枢麻痹而死亡。
建议:先剥去内皮,反复煮沸,煮木薯的汤不能饮用。或者将木薯先在清水中浸泡6天,每天换清水1次,然后再切片、晒干备用或煮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