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品是我们如常生活中必备品,相信很多人都把牛奶作为早餐来食用。奶业的质量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奶业产业链每一关都是不可忽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参加近日在京举办的“中荷奶业中心2017年科技年会”的乔玮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乔玮和他所在的生物能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从现在开始要承担一系列严肃的课题——如何对规模化奶牛养殖的环境污染进行技术管控,并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提出科学的建议。
在养殖场粪便处理领域,中荷奶业中心连续支持了两个课题,目标直指实际问题——如何降低畜禽废弃物中氨氮、温室气体等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畜禽粪污的资源利用,实现养分循环。
据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1963624个畜禽养殖点的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当前我国每年畜禽粪污产量约达38亿吨!
荷兰经验直击行业“痛点”
“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大多数奶牛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牛舍内产生的粪便,经过收集后,进行机械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部分进行堆肥或回用作垫料。”乔玮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说,“但液体在储存过程中易产生和排放温室气体,应进行必要的密封处理。粪水利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气体的排放和营养物质的损失。现在,我们发现,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利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畜牧研究所研究员罗兰德·梅尔兹博士谈到,粪污处理是百余年荷兰乳品发展壮大过程中经历过的“痛点”。
据梅尔兹博士介绍,荷兰奶业历史悠久,采用的是私有农场与奶业公司合作的方式,完成“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生产流程。相关法律规定,家庭牛场的养殖规模约为100头,这样草场资源与奶牛养殖乃至粪污的承载力可达到平衡。此外,高昂的违规成本和严格的政府和社会监管,让农场主也不会擅自扩大规模。
梅尔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为了防止粪污农田利用过程中出现氨气排放过量导致的污染地下水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测算,荷兰政府制定了奶业发展指南中的系列指导数据。”
“一亩草场施用氨肥最多170公斤,当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还有更详细的固定数值,再多过量了;粪污施肥要深施入土壤中,否则粗放式喷洒施肥还会造成二次大气污染……”乔玮说,“荷兰同行分享的数据和实践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
中国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张书义研究员表示:“成立四周年的中荷奶业中心,在整合两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资源的多年成功实践方面,堪称国际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严峻的共性问题仍待解决
“全球奶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每头牛每年产生10—15公斤氨气,整个产业对大气的污染不容小觑,如何做到防止有害气体挥发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目前瓦赫宁根大学的同行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梅尔兹实事求是地说。
而我国的奶业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的势头强劲,粪污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等要求。
“我们研究室在学术带头人董仁杰教授的带领下,一直专注于畜禽粪污的厌氧沼气工程技术,沼气发酵能充分利用废物中的可回收能源,同时解决环保的问题。目前围绕畜禽养殖粪污沼气技术,我们也在做大量工作,希望在未来可以帮到更急需处理废弃物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乔玮补充道,“除了科技手段介入,产业链一个环节治理意识的增强、投资力度的加大、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应该成为奶业各利益方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