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是中国果汁行业知名品牌,面前汇源果汁暂时没有退市危机,但长期来看有。因为它已经停牌了4个月时间,按照港交所的要求,若它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复牌条件,港交所将启动对它的退市程序。
如今距离2020年1月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汇源果汁需要做的是实现复牌。而它复牌的障碍,是一笔42.82亿元的贷款“说不清道不明”。
这笔贷款发生于2017年8月~2018年3月,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多项短期贷款,贷款金额合计42.82亿元,年利率10%。这家北京汇源饮料公司,并不是上市公司汇源果汁的子公司,而是老板朱新礼另外一家公司,即两者相当于兄弟公司。用专业术语的说法,是这笔42.82亿元的贷款是关联交易。
但奇怪的是,这笔巨款没有经过汇源果汁董事会的批准,也没进行公告。
有些人可能会说,不论是汇源果汁还是北京汇源饮料公司,都是朱新礼的公司,借款无非是左手倒右手,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逻辑,只适用于这两家公司都是朱新礼的独资公司,但事实却是:汇源果汁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有很多其他中小股东的。
往轻了说,朱新礼的行为,暴露出了汇源果汁严重的内控漏洞,说明公司经营管理质量很差,因为董事会形同虚设,对老板形成不了制衡,这家公司变成了“内部人控制”(朱新礼为董事会主席、总裁。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是执行董事、副总裁,负责董秘办公室等具体事务。);往重了说,朱新礼可能涉嫌掏空上司公司。
外界并不知道朱新礼借了这笔巨款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但汇源果汁本身的衰落,其实起点应该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这里不得不说,政府监管的“有形之手”,很多时候会“好心办坏事”。
2008年9月,可口可乐提出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但这笔收购,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一些人认为,这将导致民族品牌拱手让人,中国的饮料行业将会遭受海外企业的垄断。最终,这笔收购因未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而告吹。
其实果汁这样的日用消费品,竞争很激烈,即便汇源被收购,仍然会有后来者重新杀入这个市场。可能朱新礼自己都没有料到这笔收购竟然会失败——在和可口可乐谈收购的时候,朱新礼几乎撤掉了所有的果汁生产和销售渠道。
收购失败之后,汇源只得重新来过,包括新建工场、购置基地、重新招募销售人员。可能我们敲字比较容易,但要汇源做这些事情,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其中不仅仅包括资金上的投入,还有时间上的浪费(竞争对手已经在填补你退出的空间)。
重新来过的汇源,销售人员控制得也不够好,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1万人,成本巨大;后面它又不得不削减销售人员。但激烈的外部竞争,已经没有汇源犯错的机会了。
当然,现在的汇源,仍然能够方便地买到,但相比10年前的市场地位,汇源已经是“泯人众人”。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成功,汇源还会不会是现在这般窘迫的地步?相信不太会,因为从近10年的饮料市场发展来看,其实碳酸类饮料的份额在降低,而果汁类在增长,依靠可口可乐强大的财力、渠道、品牌,汇源其实被可以过得更好。
以上是对汇源果汁本身的衰落,其根源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的相关新闻,只可惜,这样一个本来纯商业的行为,被舆论和监管给破坏掉了,人言可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