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论新常态下中餐产业发展与国际化

市场分析 2015/6/3

暨2015国际中餐产业发展北京峰会

由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主办的国际中餐发展论坛,自2009年起在多个和地区轮流举办了多场交流大会,影响越来越大。2015年的论坛与国务院侨办共同主办,主题调整为2015国际中餐产业发

展北京峰会,目的是使论坛打造得更专业、更高端、更连贯,希望的会议能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启迪思维,给大家带来一场真正的思想盛宴,给广大餐饮人带来一些启示,总结一些经验。

杨柳

新常态下中餐产业发展与国际化

六年前,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创办了国际中餐发展论坛。这些年来,论坛在多个和地区轮流举办,影响越来越大。今年的论坛,世烹联与国务院侨办共同主办,主题也调整为2015国际中餐产业发展北京峰会,目的是将论坛打造得更专业、更高端、更连贯。相信此次峰会一定能够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启迪思维,给大家带来一场真正的思想盛宴。

餐饮业是性基础产业,也是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柱性主导产业。截至目前,海外中餐厅超过4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作为中餐本土的中国大陆,有10家餐饮上市公司,12.5万家法人企业,几百家营业额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集团,近3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中国餐饮业呈现出菜品精致化、服务个性化、店面小型化、营销网络化、管理扁平化、竞争国际化的新趋势与新特点,走出去也成为一些企业的战略选择,但无论是数量规模、经营状况,还是品牌影响,走出去都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推动中餐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海外中餐品牌形象依然任重道远。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及有关各界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力量正汇聚其中,《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的出版发行是一个缩影,世烹联与国务院侨办合作的中餐繁荣计划更是很好的例证。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智慧来自大众,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定能为促进中餐国际化发展贡献真知灼见,为加强国际餐饮合作交流更好地搭建平台和桥梁!

卢海田

全面推进中餐繁荣计划 提升海外中餐产业水平

惠侨行动进行时

2014年,国务院侨办启动了海外惠侨工程。2014年9月,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在四川联合举办了首期中餐业协会负责人研习班,来自16个和地区的50余名中餐业协会的负责人及中餐业翘楚参加了此次研习班。与会嘉宾分析了海外中餐业的现状及发展中的障碍,交流了成功的经验之道,以如何在保持中餐正宗的基础上适应当地口味及中餐西做等为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了国内企业如何与海外中餐业进行合作,共谋海外中餐业繁荣大计。

2015年是国务院确定的惠侨行动年。海外惠侨工程有八项内容,宗旨是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的侨胞。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叫做中餐繁荣计划,其功能在于支持海外中餐业的发展,提升海外中餐业的水平和形象,辅助侨胞生存发展,大力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以食为媒,促进中外友好发展。而这项工程想要顺利发展,要加强有关单位,新闻办、文化部、旅游局包括商务部等部门的配合,发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等国内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优势,共同推进各项举措,一起构筑海外中餐业宣传网络,推动中餐服务标准化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引导建设,发展规范化物流配送体系,将中华美食提升为弘扬推广中华文化的载体和展示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中餐繁荣计划六年规划

2015年到2020年中餐繁荣计划将有一个六年的实施规划,这个实施规划一共包括如下六点:

,建立健全海外中餐业组织和网络。完善现有协会章程,扩大会务与影响,以行业协会为抓手,提升中餐业整体形象,维护中餐业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具体实施包括,支持中餐业发展、成熟较快的重点,协助重点加强联合,积极参加社会事务,推动建设信息中心,利用新媒体实现中餐业协会与中餐企业的全球网络连接和资源共享;开展中华美食推广;网络厨艺培训;中餐信息传播等。第二,开展培训。每年举行1-2期研习班;支持在国内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中华饮食文化交流培训基地;在条件成熟的和地区建立中餐厨艺培训基地。第三,开展海外中餐名店评定。以协会为主导进行评选并制定相关评选标准,以重点侨社推荐为补充。预计两年评定100家海外中餐名店。利用网络宣传起到示范带动的效果。第四,举办中华美食节等展示活动。第五,助推中餐业走出去。与海外中餐业对接,牵线搭桥,鼓励国内门店推向海外市场。重点支持中餐门店标准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以吸收海外中餐业主加盟等形式,拉动海外低端中餐业的转型。第六,共同宣传中华美食文化,提高中华美食的国际声誉。

裴亮

餐饮业与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餐饮品牌三大类型

谈餐饮业的互联网化,或者叫互联网+,首先还得从衣食父母即消费者讲起。当今时代,由于消费者已经互联网化,再加上未来的主要消费者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互联网对他们的消费模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从互联网角度重新划分和界定餐饮业品牌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调查公司共同完成的餐饮业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调研报告,可以将互联网+程度判断指标,即餐饮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以及相关活动的过程,提炼出八个指标。这八个指标可以作为餐饮企业评判自身在互联网时代,是否能够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是否采取了合适的相应策略的尺码。这八个指标包括:制定互联网营销方案(这是拥抱互联网的步);研发拥有特色鲜明、复制简单特点的产品;消费者体验;餐厅环境;运营的供应链;引进第三方数据,进行的客户营销和定位;互联网族群(即能够在品牌市场细分定位当中迎合互联网、和80后、90后的消费特点和需求);建立能够与时俱进,互联网思维比较发达的团队。

基于这些指标分析,可以把现有的一些餐饮品牌划分为传统纠结型、可持续创新型和互联网时尚型。这三种划分,本身并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只是基于目前餐饮业一些比较热门的品牌、一些强势的品牌、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品牌,进行大体分类。像西少爷、皇太极即属于互联网时尚型的品牌。在互联网口碑传播当中,这些品牌风头正劲。可持续创新型则包括外婆家、西贝等。它们是连锁餐饮发展当中比较创新的,也是目前餐饮的主力品牌。还有一些一直在思考传统的餐饮业和互联网如何对接,怎么适应消费者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却没有实际行动,这种品牌便是传统纠结型。

人气餐厅背后的互联网营销

目前,消费者的互联网化导致餐饮业积极地推进在互联网+方面的进程,通过这样的一个指标体系的划分,从餐饮业的互联网实践来看可以总结出餐饮业的互联网化进程。首先是餐饮业的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应该不仅仅是餐饮业,而是整个实体连锁企业,包括零售企业,迈向互联网的步,是互联网营销。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获取餐饮资讯的渠道包括亲友、同事、同学等的口碑传播,餐饮点评、订餐团购类的专业网站,电视美食栏目,互联网门户及搜索网站,手机推送类,这都是一些主要的营销渠道。当然还有很多传统渠道,比如派发优惠券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消费者获取餐饮资讯的渠道中,口碑的营销是最重要的营销管道。而所谓的朋友圈在当下来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微信圈。以前口碑传播是面对面的传播。现在,传播的工具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的互联网方式。此外,餐饮点评和团购的专业网站,在整个营销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其中大众点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渠道。

根据大众点评截止到3月15日的数据分析,人气餐厅很少是餐饮人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反而是年轻的、连锁化水平比较低的、时尚类的餐饮品牌成了人气餐厅。这些人气餐厅的目标顾客都是80后、90后,而他们正是人气排名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对人气餐厅排名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经验,比如一个连锁化的餐饮品牌,进行网络营销时,如果店铺的消费人群比较年轻,或者周边的商圈有很多的互联网消费者,那么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营销,引起一些话题,有可能提高网络上的曝光率。这也是互联网营销的一个典型案例,叫做逻辑思维霸王餐。餐饮企业和互联网的热门话题进行互动嫁接,开展一些整合营销,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互联网营销的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过度营销问题

虽然互联网营销现在是如火如荼,但是谈到互联网营销,有必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一下目前的过度营销问题。由于近期整个资本市场对餐饮业的投资,关注点都集中到互联网概念的餐饮品牌上,所以导致餐饮界为营销而营销、为投资而营销等一些过度营销的问题。必须正视的是,过度营销对餐饮业是有负面影响的。比如,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即投资者贴钱、品牌烧钱,冲击了现有的餐饮价格体系,没有按照餐饮业合理的市场游戏规则开展正常的经营。而是要靠资本不断地输血、烧钱,人为地打造一些新的餐饮品牌。这样一种过度营销的方式,对于餐饮业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人工、房租、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在整体上涨,而整体的经济和消费趋于平稳的环境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过度营销实际上给餐饮业带来的伤害大家已经感同身受。微信时代的互联网营销属于低成本的营销,再加上团购等营销方式,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但是消费者进入了餐厅,有没有能力留住他、并做成回头客,这是互粉的能力。如果大量的营销吸引了大量的客流,但是最终客流没有成为终身顾客,那么这种营销是失败的营销。所以互联网营销,应该更多地强调回归餐饮业本源的问题,回归到餐饮业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正在影响餐饮的经营模式

如果说互联网营销是餐饮业拥抱互联网的步,那么现在餐饮企业已经从互联网营销逐步往餐饮的经营模式以及后台的管理进行渗透,进入到利用互联网实现终端门店的升级,来解决日常经营当中的一些产品和服务的存在痛点和问题。这是研究互联网,拥抱互联网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互联网营销是比较简单的,用互联网技术改造餐饮业经营模式,将是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餐饮的服务方式和产品研发方面已经有一些案例,包括金百万的全自动体验餐厅和人人湘餐厅。人人湘这个案例,实际上是把餐饮当中服务的节点,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改良,像排队、选座、下单、支付等都用互联网解决,到店后自助取餐,自动坐,这样可以降低成本,让消费者有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可见,利用互联网已经延伸到餐饮业实际经营的环节。

在互联网环境下,产品研发的问题有一些新的特点,最典型的是爆品。爆品能够大量聚客,并通过这个产品的集中推广,形成一个聚集效应。除了爆品之外,在互联网环境下,要求餐饮企业的产品研发速度要快,因为现在的互联网消费者以及未来年轻的消费者,对于产品消费的频率、产品的更新都会有一个更高的期许。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提高产品研发、更新换代的节奏,也是极其重要的要点。从互联网营销到产品服务的互联网化,可以预见,未来,餐饮整体的产业链也会融入到互联网的这个大环境当中去。随着互联网水平的提高,也会出现一些新的、能够帮助餐饮企业解决经营管理的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比如嘉和一品的智能餐饮配送柜是在解决餐饮业不断上升的外卖配送市场的成本问题,提高餐饮的一公里送货的效率。

李力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餐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世界中餐产业现状报告

中餐产业正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初步的开始。目前,全球餐饮产业销售额为2.1万亿美元,占总GDP的10%,仅美国从事餐饮行业的业人员约1300万人。2009年,海外中餐馆4000家,其中英国9000家、法国8000家、德国7000家、西班牙3000家、荷兰2200家,全世界80%的华人,都是以经营中餐业为生。2011年,美国有98万家餐厅,中餐馆4.6万家,仅占0.4%,中餐销售额200亿美元,仅占美国总销售额的0.3%.作为美国三大餐饮之一的中餐,其0.3%的销售额是很低的。所以在这个行业里,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要重新定义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解读世界中餐产业存在的问题

餐饮行业如何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怎么做好服务,这比生产环节更重要。我们来分析一下现代服务业的结构,现代饮食服务业分为两个部分,是纯商业,第二是公共饮食业。纯商业包括快餐厅、咖啡厅等,公共饮食包括机构餐饮、机场、飞机、火车及酒店等,目前中国餐饮基本都无法在外国的公共饮食业立足。国外的中餐现在只是一个特色菜肴,难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顾客的需求,与现代国际发展是脱节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说要建多少家餐馆、要启动多少投资,而是一个文化接受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欣赏和融入外国当地的文化。

目前海外中餐业主要问题来自于三个方面,是国外中餐馆基本上是家族企业,国内餐饮也有很多家族企业,不过国内家族式公司的治理结构一般都聘请团队和注入外国资金,但国外中餐馆都是家族式经营,有裙带关系,由此形成的企业,首先在投资结构上很难做大,因为这是建立在个人或者亲属之间基础之上的结果。

第二是文化,中国餐饮如何进入国际餐饮业主流,怎么进入。外国公共餐饮这个庞大的领域无法进驻,其他30%也进不了。所以这需要靠政府、餐饮社团等力量来帮助海外中国企业整合资源,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是运营,现在国外很多中餐馆运营问题是靠增加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靠低成本的人工来解决。这样做使整体餐饮竞争环境不是很好,整体行业发展受到限制。这是目前海外餐饮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

世界中餐产业发展趋势之融合

我们把海外中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解决对策结合起来探讨。举一些简单的事例,很多外国人拒绝中餐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口味一成不变,一道咖喱鸡,到下个星期还是同样的味道,缺乏创新精神。另外,从美国、英国等地的中餐馆发展来看都很受局限,无法和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例如一般英国的中餐是27分钟,外国人没有习惯花很长时间吃饭。要进入主流餐饮业,他们餐的时间需求要解决。这个时候所折射的是当地生活习惯和文化的问题,我们餐饮业在国外要发展,不仅是开餐馆的问题,背后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

中餐馆如何在海外发展,从刚才探讨的餐饮背后考量的因素来讲,需要把众多的文化元素叠加在一起。举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爱丁堡有家餐厅营业面积非常庞大,有2000平方米,生意特别火爆,我去过两次,每次都是座无虚席,在这家餐厅里既有韩国菜、中国菜、日本菜,又包括比萨、沙拉、烤肉等,菜品五花八门,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我想它成功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融合菜肴是目前国际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中餐要在海外市场发展得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口味的融合和变化,吸纳当地人的文化特色,考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不可以完全只做中餐的模式,要大胆地进行区域性融合,包括产品融合及配料的融合。

世界中餐产业发展趋势之提高菜品和服务品质社会环境里面有三个类型,一是以服务为主的,一家中餐店可以更具亲和力,前台、服务员都可以招募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人员来把产品传输给顾客,如果想把这个餐厅变成主要吸引外国的,必须有这样的服务意识,不能只找中国服务员。另外还要提高服务的品质,在国外挣1万美元的常来吃中餐,挣1万至2万美元的少来,挣5万美元的不来了。在国外有钱人很多,只有提高服务意识,才能获得更多外国人的认可。同时也要提高菜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比如台湾非常有名的企业鼎泰丰,它的厨房必须是透明的,所有过程都可以看到,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它的产品品质和安全卫生呢?像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生产线是公开的一样,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要适应国际发展,餐饮业的厨房应该更加倾向于透明化。

世界中餐产业发展趋势之联盟

现在餐饮业联盟主要在于国外发展品牌比较困难,但目前来讲这个工作是要做的,那如何解决呢?中国的一些投资商,现在已经进入西方,网络O2O上很多的东西比较便宜,所以都进来。关于联盟的问题,大家要有一个想法,这个联盟首先是供应链的,通过产品供应大家是统一的,另外联盟是以概念和产品为联盟,不是每家店的联盟,而是在于你是否拥有一个概念,大家来分享这个概念。所以这个概念是有特色的,这很重要。美国餐饮业65%是特许经营,都是品牌。现在包括亚洲65%的店是通过合同来进行管理,所以联盟一体化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目前餐饮业有下面几个启示。是中餐产业在国外发展实际上是需求问题,并不完全是设施的问题,如果强调一个品牌是40万家还是60万家,这个意义不太大,如果有一两个品牌做大做强,也可以占很大的份额,关键是的中餐产业在国际发展上有没有进入主流产业。第二是文化差异,这是影响我们进入主流产业的障碍,我们必须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是海外的中餐馆发展要科学,特别是设计产品要科学。第四是中餐产业投资,品牌国际合作交流非常重要,非常欣喜地看到如今我们有这样的平台,以后餐饮发展可以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多地的研究哪些产品可以进入哪些行业,来研究培养哪些人,来研究如何开拓市场,来研究配合国务院侨办做哪些调查。怎么来指导这个行业发展,这个是很关键的。第五是中餐产业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可以肯定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以我相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合作,把餐饮行业在国外发展经营得生机蓬勃。

饶平凡

世界中餐与中国文化

中国人胖不是洋快餐的错

人类品尝美食有诸多理由,营养是很小的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胖子越来越多,大家觉得中国人胖了是洋快餐的错。其实肯德基在中国不到2000家,可是看一下巴黎开设的中餐馆有3000家,在美国可能在3万到5万家中国餐馆。2009年福布斯杂志专门介绍了中国在美国餐馆的总数是超过任何连锁店加在一起的数目,这个数量还是很庞大的。所以中国餐饮业还是很有实力和前景的,我们有非常好的农业体系,有非常好的农耕,做的是很伟大的事情。

在燃料缺乏的年代,为了提高烹饪效率,所有的食物切得比较小。比较小有两个好处,制作过程比较快,能够放大食物的味觉口感。另外是食物的营养健康问题,很遗憾,所有工作都不是中国人做的,这是中国DCD实验室和剑桥大学的团队,耗时十几年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从分布在中国2500个县的6000多人中做饮食研究,350项指标进行调查,主要是食物和健康指标,最终找到了健康和食物之间、饮食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的结论对世界影响非常大,这个书出版之后,美国国会举行多次听证会进行讨论,非常遗憾这个工作居然是外国人来研究中国的饮食,我们没有去研究过。当然也有中国的院士参加了这个研究活动,但总的项目是西方来做。

如今中国餐馆发展迅猛,最主要的是中国的草根力量,他们具有坚韧不拔,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顽强拼搏精神。我记得麦当劳、肯德基刚进驻中国的时候,派遣的总经理基本上都是NBA学历,是花了重金培养出来的。而我们的餐饮饭店通常是一对夫妻从零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支撑起一片广袤的天地,草根的生命力是积极顽强的,我们的老百姓有这样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

中餐现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其他的典型案例包括日本的便当文化,也是日本的小学生,把母亲做的便当带到学校,这个饮食方式给他们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中餐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像外国餐馆,只为本族人服务,我们的中餐是为外族人服务,特别是在美国,即使完全没有华人的地方,也会冒出一家中餐馆,为本地人服务,这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这些侨资继而引出了国际性跨国公司背后的巨大投资。

这样在世界各地,具有中国文化的小岛也诞生了,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类学,是这样定义文化小岛这个故事的,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在北卡的一对夫妻,如何跟着中国女孩打工并建立了友谊的故事。那么在海外经营的餐馆不乏有这样的例子,中国人教外国人吃饭用筷子,用完筷子之后开始学中文,学习中文后带到中国来旅游,这些餐馆起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很多外国本地的餐饮业是没有这些情况的。

中餐发展需要工业化支撑

如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中国,如果中餐的推广完全是草根型的,现在有可能真正把我们中餐打造成高端餐饮。我们面对这样宝贵的机会,一定要推出更有技术含量的东西。现在在全世界主推的中国食品,基本上是中国餐饮当中科技成分的食品,包括绿茶也是在茶叶当中科技成分的,可是在日本把绿茶加工做到之后,在全世界形成了几千亿销售的产业,我们还做一家家小店铺吗?一定要注重高科技,通过科学研究,比如说能做出一个半工业制成品,用这样的产品推向市场。

举两个例子,做这样的食品还是很有希望的,一个是鸡肉豆腐,我们知道日本的鱼膏是凝固之后形成的美味食品,软得像豆腐,硬得像豆腐干,不同原料组成的鸡肉豆腐口味都鲜美无比,而这种加工方式,西方人是想都没有想到的,可是这个产品在全中国,只有重庆的江津有一家。另外一个是燕皮,用上好的猪肉打成浆之后,和淀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类似面条或者馄饨皮,燕皮肉香浓郁,可以做成鲜香的馄饨,如果我们中国的餐馆有这样的产品,又有工业化支撑的话,那么这些产品对于市场会产生足够大的冲击力。

食品要注重营养健康,胖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阻挡的趋势,目前对这个胖是怎么来的还没有搞清楚,我们都说是热量平衡问题,很多人一整天什么都不吃,还长胖,那么说明我们对人体的研究还离得很远。而在中国古代对所有这些都有缜密的研究,要考虑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关联,中国古代中医统统都有明确的描述,我相信餐饮人如果把这方面研究透彻,中国人来引导全世界人怎么吃东西方面,一定会成为权威。例如很多欧洲人、美洲人,特别是美国人,已经胃疼了,还在喝大杯冰水,怎么不会对身体有害呢?中国人知道如何养生这一点,但是西方人对这些还是空白。当然还要更时尚,这很重要。我看到芝加哥的一家餐厅在门厅做了一个迷你包子店,包子5元一个,我当时想能坚持多久呢,事实上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在芝加哥市内已经开了6家了,成功的关键是店面装饰很时尚抢眼。

食品是支柱性产业之一

目前我们工业生产的能力还有很多欠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人很重视饮食,但是食品行业被大家轻视了,没有把食品作为支柱性产业,虽然这个产业可以占GDP10%左右,但是很少能当成支柱产业,基本上都去做汽车、IT等高大上的产业。我前年在日本科技协会成立40周年的会上作过一个报告,讲到日本人可能会对自身电子产品输给了韩国或中国,感到心痛不已,但是食品行业却毫不逊色,在机场,有一种叫做白色恋人的日本食品,价格72元,只有12片,很小一盒。这些食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

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应该把食品提升到战略高度,传承和发扬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传统养生和食品安全。在建立了战略之后,可以引导老百姓发展食品产业。目前,很多把食品作为发展战略,例如泰国有把食品走出去战略,所有餐厅设计都更加时尚、多元化,与国际社会接轨。还有韩国菜和日本菜能走向世界,最关键的是在基础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数据研究工作。一个绿茶,背后是几千个品种在支持;一个韩国泡菜,背后是成千上万篇论文在支撑。我们对于中餐的研究,在理论基础上还需多花精力,只有打好了理论根基,我们的餐饮业才能蓬勃发展,锦上添花。

陈立平

日本中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这些年日本经济处在一个缓慢恢复过程中,日本的零售业和餐饮业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但日本的中食产业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什么是中食产业?中食产业在日本可以称作是料理品零售业,是在日本产生的。实际上它是相对于外食和内食而言的,外食主要是指外边的餐厅、外边的食堂,以及料理成熟的食物。内食基本上是指从超市里买回食材,加工以后食用的食物,在日本的定义即是在超市百货店购买已经料理加工后的食物,然后拿到家里去吃,它在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食主要包括这样几类食品:一类是人们广为熟知的,如盒饭类。还有一类是在日本家庭当中非常广泛食用的,早上的三明治和饭团。另外还有一类是加工熟食类。很多家庭主妇主要靠中食,调理如鱼的腥味,所以鱼在中食当中占有很大的地位。而中餐在中食当中,也开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中食种类在日本得到了发展。现在几乎日本所有的超市当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中餐销售形式。

中食产业带来经济持续增长

在餐饮业销售下降的状况下,日本中食产业却在2014年增长了40%左右,而2010年到2014年增长40%左右,也是说这个产业,在持续性地发展。

日本中食产业的迅速发展,总体可以规划为三个原因:是归结于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直接促进了中食产业的发展。第二是小家庭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据日本的内阁府的统计数据显示,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60%,比例非常高。第三是中食产业的发展,与这些年日本妇女进入社会工作比例提高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也在于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技术,特别是冷面配送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日本中食产业的发展。

中食引领进入女性消费时代

中食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依靠几种渠道:一是大卖场和食品超市,二是百货店的食品馆,三是便利店,四是专卖店。所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是便利店和食品超市中的米饭类、盒饭、饭团包括加工熟食占比高;百货店中,加工类熟食包括中餐制成料理品占比大。总的来讲,中食产业这些年在日本的发展,对中国整个餐饮业以及零售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这种启示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其正在经历着深刻的人口结构和消费行为变化时期。

这种变化时期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需要引起关注。是中国目前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亿,而且每年以10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不同的口径统计,中国在2030年和2035年期间,60岁以上的老人,大概要超过4亿。现在在国内有一种提法,叫做2025年现象,也是10年后的2025年将是老龄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据统计在1963年属兔的人口,在中国已超过了3000万人。在2025年后,人类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大量的老龄化浪潮恐怕会在中国发生。也是说老龄化必然会对零售业、餐饮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第二是严重的少子化问题,目前与1980年相比,0到14岁人口,整整下降了一半,乐观估计占16%左右。在中国一对夫妻终生的生育率也远远低于诸如印度等,只是略高于日本和韩国。其中在中国东三省地区一对夫妻生育率只有一个,北京只有0.7个。由此可见,未来少子化问题、老龄化问题,必然会导致家庭形态的变化,也进而变为家庭的小型化以及家庭的空巢化。中国现在的小家庭化非常明显,这是第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四是中国随着新生代90后、00后的崛起,对未来的社会消费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在面临老龄化、少子化、小家庭化等中国社会环境问题的同时,急需中食产业的发展,有必要把料理品、零售业的概念引入到国内。主要理由是老龄化向社会商业发展的需求,中国现在靠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所以中食产业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能,同时也是一项社会责任。第二是小家庭化之后,随着大卖场、百货店的衰退,小型食品卖场、便利店的崛起,为中食的发展、主食厨房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第三是餐饮业转型的需求,不仅未来能够去适应外食的发展,也需要适应老龄化、少子化、小家庭化的发展,需要像日本的很多餐饮一样,进入到中食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中国食品工业远远落后于老龄化对食品的要求,一项统计显示,中国老人在去世的时候远没有达到标准体重,表明中国并没有把老人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体而言,餐饮业到零售业,未来恐怕是一个由女性来引导消费的时代,像到日本和韩国时,看到的饮食和餐饮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女性特征。在亚洲这个儒家文化圈当中,个特点是女性受到非常高的教育。第二个特点则是随着女性进入社会,她们拥有更多的经济自主权。女性如果有更高的教育和更高的自主权,我觉得其中的一个结果当然是少子化,另外一个结果是主导消费。这在中国正在形成一定的发展趋势,对餐饮业的影响也非常的突出。

王刚

中餐国际化扩张的实践与探索

入驻美国

眉州东坡在美国计划了8年,筹备3年。在2013年12月28日,终于在美国洛杉矶眉州进入主流区。家店有430平方米,一半室内200多平方米交租金,另一半户外为赠送。中国城不是我们的主要区域,要在那里开店还不如直接在国内做,企业走出去代表着品牌形象,要寻求国际化的路径,因为未来肯定是全球化的竞争。

现在眉州东坡在美国开店法律完备、市场规范、房屋租金低、装修补贴力度大,并且享受投资移民政策等等,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得到对方的认可,通过沟通和宣传完成综合品牌的树立才有可能得到。眉州拉斯维加斯的店面补贴了350万美元,相比国外大力度的补贴,国内的装修补贴个案比较少。我在国内也拿到一些补贴,但不算常规,国外很规矩,他只要认定了你是什么等级的品牌,他一定会给你。

开店找到三种人

通过实战经验,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总结出两点:一个是要请律师,一个是要请会计师。通常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间,才需要找律师,但是在国外不同,企业刚开始经营时要先找好律师。因为语言不同,律师可以帮助完成很多事情。首先是需要架构律师,根据企业的定位制定价格,确定未来是要独立上市还是要开遍全美,包括的产品定位和人均消费。另外还有是移民律师、劳工律师,因为在国外,员工世界各地都有,他们之间都是平等的。同时会计师也是国外开业必备,方便告知很多与中国办事不同的地方。比如美国当地的执法机关不需要请客,反倒为和企业搞好业务会有对方司长主动请客。

除了以上两种人员作为企业开业基础,王刚还需要找到第三种人合伙人。多年来,王刚带领着企业同商务部组织了很多次考察,但一直没有落地。之所以现在可以落地,因为找到了当地可以帮助落地的人。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这样一切外部事物有人打理了。王刚找到了一个北京的美籍华人,前后长达七八年的交往,肯定了他的人品,然后和他谈了合作,请他为企业总经理作为当地的代表。

投入高成本引进人才

在美国开店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人才。到目前为止眉州开店一年批准了一个工作签证。一听厨师不愿意签,这个是制约我们中餐馆发展的一个根本,我觉得钱的问题都好解决,其他都可以填补,但是因为签证的问题,团队的人才补充不上去,很难保证企业生产的品质。我在8000名员工当中选了一个店长,刚过去。其他签了6拨人,每拨5-6个人,均为旅游签证,这些人不能在那边领工资,只是进行交流。要想避免像大部分的美国餐厅一样凤毛麟角,餐厅要做得有特色、独树一帜,必须采取特殊的手段。现在眉州的人员采取双向制,在美国上班的的店长或技术人员,让他们到中国学习一到两个月再回去,以此来处理签证的问题,但也由此产生了很大的费用。前三年来讲,不要考虑赚钱,后来发现眉州一个店的费用半年可以赚回,因此企业还是可以接受的。王刚说他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本地化,要在美国建造一支团队。

核心技术助推线下贸易

3年前王刚在四川投资2亿建设了的工厂,主要生产其核心技术的调味料产品,但产品成本过大,投了1.2亿,赔了三年总共8000万,前年才开始赚钱。考虑到不仅可以供应企业自身,还可以供应当地其他的中餐馆以及超市,为此王刚通过自己的贸易公司将产品卖给美国,使其成为了自己线下的店面。我选的这个店太难得了,只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这个店正好在大街上,既有店又有餐厅,还有中央厨房和办公区,正好建成了。这样降低成本,和其他企业沟通,帮助生产产品。当然很多的朋友也跟我说可以去英国,我说我哪都不去,最近这两年都不想,我现在只是在洛杉矶地区,因为物流长,所以被迫去的。我在拉斯维加斯还可以开一个旗舰店,有1800平方米,还有未来的中央厨房和结算总部,我设到德州。线下的店保本赚钱,只要名声好,超市里眉州的贸易产品,像火锅料、麻辣香锅,所以下一步贸易是会占眉州业务的很大部分。欧洲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跟我要货,我这边却还供应不过来,现在我准备在国内建立第二个工厂,这些理念都是学习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企业进入中国的调研经验,他们甚至是做着赔5年、10年的打算,但是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因此更要仔细考虑。

企业生存需要入乡随俗

不管融入哪个,一定要跟当地进行交流。当时美国政府有10个市长来考察,随时会报告需要赞助,而对于眉州而言,赞助他们像花广告费,可以帮助眉州宣传。集团的定位也一开始把美国当成在中国同等重要发展的战略来定,中国美食还没真正走出国门,要想立住脚,更需要加强密切的宣传和交流。

在中国时,王刚既是甲方又是乙方,然而到了美国非常简单,找到美国实力的供应商,谈好价格,不需要自己这边的任何人员,直接给到他可以了。在中国开店是一个量的变化,在国外开是质的变化。店开在美国,品牌效应截然不同了。现在的第三代移民与以前不同,他们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人越来越多,并且高端人群越来越多,他们会在洛杉矶投资很多楼盘、绿地。像王健林这样的人物被美国联邦政府请到我们的店里吃饭,算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

黄耕

合约形式发展国际连锁门店

十多年前,黄耕做了一个新的餐饮模式,跟传统的中餐不同,它表现出来的是西化的餐饮形式,提出了较为先进的理论观点:三无产品。一是去厨师化,以此破除中餐发展的瓶颈;二是由于中餐在整个烹饪环节中产生油烟过大,利用低温烹制法可以使食物从生到熟不产生一点油烟;三是在所有的烹饪环节下,不管是原材料还是调味没有任何的重复利用。

经过11年的发展,在国内所有的省会,190多个城市均有了黄记煌的身影。到今年3月底企业门店已超过了550家,83%以上为合约式。之所以采用这种合约式经营,原因在于整个餐饮行业内连锁是目前发现的发展模式,而在中国如果单纯按照传统的加盟连锁形式发展会产生问题,因此要做成契约形式,即90%以上是商业综合体,门店基本在300平方米左右,所有的调味品均由工厂生产。去年统计由契约形式发展的店面,其生产量将近17000万锅,大概有5000万人次品尝到黄记煌。黄耕说:从2011年起,黄记煌每年开店数量都在100家以上,所以我给未来发展定下目标,再开100家店。

前年年底黄记煌进驻国际市场,在澳洲开了家海外市场店,如今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美国和洛杉矶的店也将陆续开业。黄耕如此解读他的开店理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先找好合作伙伴,再把合作伙伴培养成我的职业经理。他们作为投资人会很用心,然后我们有钱大家赚。我觉得市场是这样,不管什么性质的合作,只要把利润分配做好了,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合作发展方向。

黄记煌企业的产品,分为底料、主料、调味品三部分。主要烹制的原材料都由厂家提供,厨房只负责切配,鲜活由门店按照标准操作采购。因为过程操作简单,所以国内聘用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工,而在国外,员工多为留学生,很多人都是在国外开设的黄记煌吃完后过去应聘的,最多学习三天,整个操作程序全会了,缩短了整个培训周期。我们未来的发展,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中餐走向世界。我们黄记煌是介于快餐和正餐之间的休闲餐饮。

黄记煌企业从2004年至今也是经历了历史的蜕变的,11个年头里有8年都是在企业报表上显示负债经营,一直往里投入。慢慢地黄记煌在国内有了7个区域管理公司,包括澳洲在内,将加盟商从投资人变成职业经理,教他们如何赚钱和开店,并且最终把利润分配明确。

黄耕说:因为平台式的发展是这样,如果前期投入得多了,你舍得多了,你挣钱也会很快。黄记煌从2013年开始盈利,税后利润3000多万元,2014年已达到税后利润8000多万元。

David Duke

澳洲中餐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中澳签订自贸协定的重大意义

这些年中国餐饮人一直在推动中餐走出去的进程,而在中餐走向海外的过程当中,必然需要事先对海外的政策环境,对海外的人文基础,对于人员的管理、生产、运营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商务处主要的业务范围是促进出口、吸引外资、鼓励留学和制定旅游政策。澳大利亚最近和中国、日本、韩国分别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日本、韩国是本地区的三个经济体,也依次是澳大利亚前三大出口市场,而中澳自贸协定对中国餐饮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澳大利亚的贸易伙伴,上一年的财政达到了16621亿澳元,出口额达到了1000亿澳元。中国是澳大利亚的农业产品、食品、服务业、教育的合作伙伴,也是为澳大利亚旅游业带来收入的。在中国对外投资当中,澳大利亚排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根据调查,大约50%的中国高端网民在春节前出境旅游,其中7%去了澳大利亚。中国到澳大利亚的游客很喜欢在高端餐厅用餐,品尝肉类、海鲜和葡萄酒,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中国对投资澳大利亚酒店和餐厅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加强合作寻求共同发展

2014年澳大利亚向中国的食品出口增长了50%,达到了43亿澳元,其中高附加值的食品出口达到了8亿澳元,与澳大利亚主要竞争对手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相比,自贸协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自贸协定也将会提高澳大利亚和中国有技能的服务人员短期到对方考察、学习的便利程度。

最近几年,为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到澳大利亚旅游,澳大利亚旅游局打出品味澳大利亚的口号,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非常欢迎大家到澳大利亚来旅游、度假,品味澳大利亚,也很想增加与中国食品企业的来往。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在中国的办事处基本覆盖中国的各主要市场,包括华西、华中、华南和华东,以及北京、山东和东北等。澳大利亚政府经常在中国各地组织产品博览会、洽谈会,也会经常与去澳大利亚考察的代表商探讨食品贸易合作的问题。澳大利亚的食品、酒水等,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代表着绿色与安全,是次的可靠产品。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拥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对该项目感兴趣 免费咨询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微信:
  • 回访时间:
  • 代理区域:

隐私权相关政策

更多资讯

点击或长按关注

上一篇:为抗衡进口奶 国内乳企共推“优质乳标识制度” 下一篇:先锋火锅的体验感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招商企业

商机快递

好妞妞食品饮料招商网

好妞妞,招商牛! 找产品、招代理,有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