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陈泽民:多元化不适合三全

食品企业   2014/12/3

1993年,陈泽民离开自己工作了30余年的医院,成立三全食品厂。那时的他,作为一家国营医院的副院长,毅然抛下铁饭碗,涉入内地从未有过的速冻行业。这样一个选择,即便在如今看来,也是十分冒险的。

为什么取名叫三全?陈泽民解释说:是为了感谢党的好政策,为了纪念三中全会。对于生逢这个充满了机会的大时代,陈泽民的言语里充满了感激,而作为市场的先驱者,从最初到现在,三全可以说一路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滚雪球式发展

在陈泽民和三全之前,国内并没有速冻行业,一切均源自陈泽民对市场需求的细心观察。那时,他每年到河南过年都会带点儿四川汤圆,深受当地亲友欢迎。陈泽民总结,这是由于北方元宵都是用干面做的,不如南方来的香甜。身边亲朋好友对于这类年货的喜爱,让他感受到了小小汤圆里蕴含的巨大商机。

如何将南方的汤圆通过包装远程运输到各地,让全国的人都吃到,这个疑问成为了他走向速冻行业的一个契机。以此为起点,中国第一个速冻汤圆,在他手中诞生了。

从开始蹬着三轮车在大街上叫卖,到拿着模型到菜市场做宣传,再到费尽口舌说服卖场经理把汤圆引进商场,陈泽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解决了产品渠道问题,开拓了许多汤圆以前没有进入的领域。1993年,三全速冻食品公司正式成立。

三全速冻食品正式投入市场之后,立马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行业急速发展,市场也对企业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当时食品厂里的汤圆都是工人们一个一个揉圆的,产能效率非常低,一天只能产出几百斤,人们排队想买都买不到。看清这个巨大缺口后,彼时的郑州,一下子就出现了38家同类型的食品厂,国营的民营的集体的,甚至还有当时排名第一的台湾龙凤食品,看清这个缺口之后顺势进入国内市场,来势汹汹。

不改变产能低的现状,三全将无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摆在陈泽民面前唯一的出路。于是,在大作坊大品牌的围攻下,二次速冻法在三全应运而生。

把这个汤圆心子速冻一次成一个硬球,用实的面包起来再速冻一次。这就叫两次速冻法,陈泽民如今说起自己的独家专利二次速冻法依旧充满了自豪,这个技术我们当时就申请了专利。虽然现在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当时可是我们的核心所在。

陈泽民深知,持续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之本。接下来,他自掏腰包投入30万,组织建造了一套自己的生产设备,由此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速冻食品自身具有需冷藏的属性特点,因此对企业的物流要求较高。企业往往较多采取产地销模式,即投入大量资金在消费地区附近建产。这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于是,扩大生产规模,减少流通环节,摊薄销售费用成了三全的渠道调整策略。

根据食品规模经济,拥有庞大产能的大型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渠道的扩张。三全为配合2006年开始实施的产地销模式,大力打造冷链供应链物流能力。通过建设冷链供应链,三全食品在全国分公司、办事处和近万个销售点连成一体,已经形成密集而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强力的分销网络,确保产品能在7天之内由生产基地到达终端市场。这样,三全食品市场覆盖率大大提高,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增强了竞争力。

这十年当中,三全搬了7次家。用陈泽民的话说,每每都是今年赚点钱,搬一次家,扩大一次规模;明年又赚到一些,便再搬一次家,再扩大扩大规模。就是这样如滚雪球般的持续不断发展推动下,在解决初期生存竞争问题之后,三全食品迅速崛起,规模越来越大,时至今日成为在速冻食品的第一品牌。数据显示,除开2013年被三全收购的龙凤食品,如今国内的速冻行业主要以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品牌为主,其中,三全以27%的市场占有率站稳第一。

稳中求胜

无论是做企业,做速冻食品,还是与对手之间的博弈,陈泽民都有抱有一份随和淡然的心态,这也源于对自身产品的自信。

陈泽民不认为多元化是一条适合三全发展的道路,保持速冻食品这个主业的生产绝对地位不能动摇,专心、专注、专业、自制、敬业,不要受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诱惑。陈泽民经营企业的策略还在于一个稳字:以小博大,小产品做大文章,稳中求快。稳字当头,之后才是快速发展。

质量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三全正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把关一步步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信赖的。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据说,三全生产车间有工人有次推车子时不小心把一个门玻璃打碎了,玻璃洒落在地上。这事正好被视察生产线的陈泽民发现了,担心员工打扫不干净,他当机立断,把这一批产品全部报废,第二天现场彻底清扫以后才恢复生产。而且从此之后把所有玻璃都换成了有机玻璃。

而跟对手思念集团创始人李伟的关系,也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一条街上的交替制霸速冻行业的两家企业,本应硝烟弥漫,但多年的合作与借鉴关系相处下来,两人一直是朋友。甚至三全有什么重大的决策,陈泽民还会邀请相隔不远的李伟来旁听,同时表示三全永远对思念和李伟没有秘密。

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所以在竞争的同时也还是战友,又是合作的伙伴。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肯德基麦当劳。双雄竞争的结果,是有共同竞争的同时,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大。

陈泽民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对弈下不断的调整自身的经营体系,增强自家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形成双方之间一种亦敌亦友的良性竞争关系。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如今两个企业就都走上了共赢的道路,并将其他竞争者远远落下。

事实上,相比于思念创始人李伟尝试地产、白酒等其他产业多元化发展,陈泽民对于三全的规划更显得专注与坚持。

我们是靠自己滚动发展的,我犯不着拿我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去冒其他的风险。一锤子买卖都是短期行为,有可能赚点儿,但也很有可能影响我主业的发展。我在主业上面专注之后,何愁不能成为中国老大。

现在,提到三全凌汤圆,大家总会想起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这也源自陈泽民在品牌策略上的坚持--多年来持续在央视投放广告。当时的三全还只是一家小小的企业,选择在中央台打广告,并且一打就是10多年不间断,确实需要极大地魄力和勇气。事实证明,陈泽民的判断是对的:对于速冻食品,消费者识别能力较强,长期的广告教育让三全在消费者眼中,俨然成为了汤圆和水饺等速冻食品的代名词。

最早的时候,大家叫我中华汤圆王,因为在汤圆里面我们最大。后来,我们认为光汤圆最大还不行,一定要作为速冻食品的老大。所以后来我们提出做速冻食品专家的口号。但现在我觉得还是不行,我们要做世界餐桌的系统供应商。

做大,还得是最大,陈泽民野心不小,但信心更大,我们现有的实力、基础都比洋快餐来得有利。这个自信来源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如今的三全主要以水饺和汤圆为优势产品,接下来创新开发的各类强劲单品,包括京味的、广州味的、四川味的各种家乡味产品,都已开始打入各大商超,在让消费者从餐桌上回味家乡味道的同时,逐步成为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对于现在与未来,陈泽民依然信心十足。处在这个好时代,让你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最大的福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更多名人新闻

点击或长按关注

上一篇:完达山董事长王景海接受《焦点访谈》采访 下一篇: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实现乳业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

陈泽民相关资讯

招商产品

招商企业

行业资讯

好妞妞食品饮料招商网

好妞妞,招商牛! 找产品、招代理,有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