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世通豆腐的诞生

中国食品饮料招商网   2019/11/6

健康是福,世通豆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豆腐的制作要经过那些工序吧!

选豆:大豆是做豆腐的理想原料。春秋战国时,大豆曾被作为主食利用,后因大豆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人食用后容易产生腹胀、消化不良,因而限制了大豆作为主食的发展,而转入蔬饵膏馔。不过,大豆生产还是比较普遍,  因而豆腐原料十分丰富。李时珍说“凡黑豆、黄豆及白豆  、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但他首选的还是“黑豆、黄豆”, 其实“白豆 与泥豆”也是大豆,不同品种而已,蛋白质含量较之前者要低。至于“豌豆、 绿豆之类”虽皆可为之,但其蛋白质含量只有20%~24%约等于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一半,做豆腐未免得不偿失。做豆腐的大豆,  以色泽光亮、子粒饱满的新大豆为好。虽然新豆、陈豆均可,但新豆做豆腐产量比陈豆要高。

浸豆:大豆的浸泡是豆腐加工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大豆浸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豆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豆腐的品质。大豆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充分提取其中的蛋白质。一般浸泡的用水量为大豆的2.0—2.3倍,最好不要一次加足。浸泡的时间为5~7小时(水温15℃约泡7小时,25℃时只需泡5小时),水中不可混入油、盐、酸、碱,泡至豆辦内部凹沟鼓平就可磨浆。不同的浸泡条件会引起大豆内部物质及加工特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文中止“水浸”二字,反映出当时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可能还很有限。

磨豆:大豆经过浸泡后,蛋白质体变得松脆,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粉碎。古代都是用石磨来进行的,即“硙碎”。若单从蛋白质溶出角度来看,大豆破碎越彻底,蛋白质就越容易溶出,这就需要造磨的石材比较好,有足够硬度,一般是用花岗岩石磨,也有用其他石材的,如明代有一种更高级的“紫石棱磨”,磨出来的豆浆“绝腻无滓”。可以用来磨豆浆的圆形花岗岩石磨在西汉时已使用,畜力也用于拉磨。据研究,圆形磨的诞生,最初并不是为了将粮食加工成面粉,更有可能是为了将农作物加工成流质的浆类,而大豆十分有利于这种加工。磨豆时,必须随料定量加水,这样做有三个好处:1、流水带动大豆,在磨内起润滑作用,减轻摩擦阻力;2、石磨在运转中易发热,加水可以起冷却作用,防止大豆蛋白质的受热变性;3、可使被磨碎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溶离出来,形成良好的胶体。磨豆时的加水量,以泡好豆重量的2-5倍为宜。元.郑允端“豆腐”诗中所称“磨砻流玉乳”,正是磨豆加水的真实写照。

滤浆:滤浆的目的是除去豆渣,制得以蛋白质为主要分散质的溶胶体豆浆,即“滤去渣”。传统滤豆浆用的材料大都是土布,也有用绵绸的。如前打虎亭豆腐制作图3所示,一人正用布袋从缸中捞取豆渣,另一人似在配合。缸中漂着一只瓢,表明缸中装满了豆浆。左边还有一人,似乎正在指点操作。缸边一灯,灯火熊熊,说明是在晚上。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过滤工艺尚差,但此法操作比较简便,只要豆糊磨得适当,多滤几遍,效果也不会太差。

煮浆:过滤后的豆浆要煮沸,所以是“煎成”,大约煮的时间要稍长。这样,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就可以被破坏。通过加热,豆浆中蛋白质发生热变性,为点浆做准备。打虎亭豆腐图中并无煮浆这道工序,可能被绘者省略了(就像李时珍《本草纲目》省略了“镇压成型”工序一样),因为画像石表现的就是厨房里的场景。我国传统的土灶煮浆法简便易行,煮出的豆浆制成的豆制品有一种独特的豆香味,民间仍沿用。煮浆的温度必须控制好,一般92℃以上时,皂角素就被破坏了,100℃以上,蛋白质就彻底变性,须立即停火出锅,以免影响豆腐品质。

点浆:点浆的时候,一边加凝固剂,一边要沿同一方向不停搅动,直到浆液中出现芝麻大的颗粒时停止搅动,加盖保温,沉淀,半小时后即可包裹压制。打虎亭豆腐图4所示即是点浆的场面。图中一人,手执长棍,在缸中不停地搅动,凸显了点浆的技术要点。从图4可以看出,当时做豆腐是通过加入凝固剂来使豆浆变成豆脑的,而不是不用凝固剂的自淀法。因为自淀法根本不需要搅拌。传统豆腐生产中用到的凝固剂有很多种,《本草纲目》卷25“豆腐”记载:“以盐卤汁或山攀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但主要使用的还是盐卤和石膏。点浆的容器,豆腐图中是用的缸,而《本草纲目》中则釜、缸并用,并特别指出用石膏点浆用缸。容器的选择可能跟温度的把握有关,因为点浆是豆腐生产中的关键工序,不但要把握凝固剂的添加剂量,还要掌握点浆时的温度。一般豆浆的温度在70℃一90℃之间,要求保水性好的产品如水豆腐,温度略低一点,常在75℃—80℃之间,反之,则高一点。当时没有相应的设备来测量温度,其掌握应该全凭豆腐生产者的经验。

成型(镇压):成型就是将凝固好的豆脑用布包裹放人豆腐箱内加以镇压,榨出多余的煮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腐。豆腐图5很形象地表现了这道工序。加压时的压力很重要,过重过轻都不行。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很聪明地用一根长棍作为杠杆,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物,自然比较容易调节对豆脑的压力的大小。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豆腐的品质,还可以保证产量。而且,十分简便易行,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有另一种办法,就是将豆腐箱一个个堆叠起来,利用自身的重量去掉多余的浆水,这主要用来做含水量高的嫩豆腐。镇压成型这道工序《本草纲目》中没提,大约是因为常见易为而有意省略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更多名人新闻

点击或长按关注

上一篇:广东龙香食品,一流企业铸就一流文化 下一篇:天喜食品,徐进平董事长

张培贤相关资讯

招商产品

招商企业

行业资讯

好妞妞食品饮料招商网

好妞妞,招商牛! 找产品、招代理,有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