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流行的一个关于食品健康的话题莫过于香肠、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品中由于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以及防腐剂,因此增加了致癌的风险。其实关于肉类食品健康问题不仅仅在加工后,我们的家庭的习惯一般会买一些肉存放在冰箱中,我们认为低温环境下可以有效的防止肉类腐败,但是这个论点今天要被打破了,下面跟小编一起探秘为何肉类不宜反复解冻。肉类不宜反复解冻,如何鉴别注水肉?
肉类不宜反复解冻
针对目前网络上所说的肉类反复解冻更容易滋生细菌的说法,有关记者做了一个实验。在市场购买了新鲜猪肉,在五天内反复解冻后,通过检查其细菌的滋生情况,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经过反复几次冷冻和解冻后,最后一次测得的结果,是最初没有冷冻时测试结果的15倍左右,很令人吃惊。
面对这一结果,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专家表示冰箱的冷冻环境并不能真正的杀死细菌,只是细菌的活力被暂时抑制住了。一旦肉品被从低温环境下取出,细菌就会重新获得有利于其生长的环境。由于低温可以破坏掉肉类食品的细胞膜流出一些有养分的物质,因此反复解冻后细菌会在得到有利环境下飞速增长。由此可见,肉类食品还是尽量即时即买,尽量不要在冰箱内存放过多。
如今市场的肉类食品的健康指数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专家提醒市场上的注水肉是一种更容易滋生细菌的肉类,下面爱尚家食品健康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如何辨别注水肉。
看“膘”
没有注水的肉类:皮下脂肪无致密感,手触摸后感觉柔软,有弹性,无渗水。
注水后的肉类:皮下脂肪明显增厚,胸腹部为虚膘,有明显水肿感,表面湿润,指压弹性降低、复原缓慢或不能复原,并常伴有水样液体渗出。
观“色”
没有注水的肉类:一般呈鲜红或淡红色,皮下脂肪和板油洁白。
注水后的肉类:呈粉红色且色淡、发白,皮下脂肪轻度充血、呈粉红色。
没有注水的肉类:放置在空气中时,表面易形成风干薄膜,手触摸后湿润感较差,移动时有明显阻力和粘着感。
注水后的肉类:不易形成风干膜,手触摸后有明显湿润感,移动时感觉较滑润、阻力小。
没有注水的肉类:放进冰箱冷冻,其表面只有冰霜附着,解冻容易,解冻后几乎无血水析出。
注水后的肉类:经冷冻后表面有明显的结冰层附着,解冻时间延长,化冻后有多量的血水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