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是“吃出来的病”,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也有动植物性的等。那么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呢?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到底有多严重?
在发达,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美国每年每6人中有1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仅仅是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损失达3.66亿美元。
2014年收到全国30个省(区、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包括食物中毒)1480起,患病17651人,其中死亡111人,而这仅仅是实际发病情况的“冰山一角”.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小到我们肉眼都看不见,经常隐匿于食物和各种环境中,稍不留神可能遭到它们的袭击,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WHO提出食品安全的五大要点?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烧熟煮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如何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能您小时候已经知道了,除此之外,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
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尤其是碗筷、刀、案板、抹布,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它们到厨房溜达。
如何做到生熟分开?
在储存、加工食品时,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为什么要烧熟煮透?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
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肉和整鸡等,必须将大块食材彻底加热,才能将其内部的细菌全部杀死。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才安全。
如何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在51以下);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如何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食材要新鲜,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变质的食材中可形成有毒的化学物质,要及时扔掉。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
牢记食品安全五要点,科学认识食品安全,为我们的身体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屏障。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谨慎购买】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小心食用】不乱吃陌生、变味食品,如野外蘑菇、发芽土豆、发霉花生、未炒熟的扁豆等。
【生熟分开】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用于加工食物的刀具、案板也要分开。
【充分加热】 储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须再次彻底加热。
【不吃过期食品】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环境清洁】保持厨具和厨房的清洁。
【妥善存放】妥善保存食物,避免鼠类、昆虫和猫、狗等动物接触食物。
【避免误食】存放农药、鼠药和其他化学品的瓶子或包装物应有明显标志,而且应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不要用饮料瓶、油瓶等储存化学物品,以免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