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军国际化

行业动态 2016/6/16

中国葡萄酒论坛正式召开,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刘树琪先生的讲话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共鸣,本次刘书记的主题为《推进国际化,重塑中国风,努力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面是刘书记讲话的全文:

各位专家,行业同仁:

我演讲的主题是《推进国际化,重塑中国风,努力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中国葡萄酒国际化问题:

一、全面认识国际化新趋势对中国葡萄酒业的挑战

当前,国际葡萄酒市场格局不断变化。放眼全球,葡萄酒新旧世界的角力,使葡萄酒业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国际化新趋势对中国葡萄酒产业挑战空前严峻。

(一)国际市场相对饱和,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国内竞争日益白热化。OIV统计资料表明,欧美需求放缓甚至萎缩,全球葡萄酒年消费量约下降680万升。法国、西班牙等市场相对成熟并饱和,增加市场份额十分困难;而中国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3多亿人口的中国,葡萄酒消费潜力极大,面对这个高速成长的新兴市场,国际葡萄酒巨头们把中国市场作为战略部署的重点,各国葡萄酒云集中国,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已成为全球葡萄酒市场新的战略重心。根据海关统计,2015年中国进口葡萄酒55.5万千升,进口额20.39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44.58%,金额同比增长34.30%。中国以其广阔的市场资源,成为了欧美出口的主战场,而零关税下的中国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竞争形势日趋惨烈。

(二)国产葡萄酒的短板日益显现,市场竞争乏力。基础薄弱,风格雷同,缺乏特色,成为国内短板。产业基础薄弱,气候、土壤、市场、消费等数据缺乏研究更新,产区特征、独特风味物质、影响葡萄酒品质因素等基础科研不系统和缺失,我国多元化风土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调查显示,各产区主栽葡萄品种几乎都是赤霞珠和霞多丽,占70%以上。品种的严重同质化,加之企业间相互模仿,使国内葡萄酒产品相似率达到76%以上,彰显不出葡萄酒的多元产区特色和中国风格。与国际葡萄酒主产国相比,我国在酿酒葡萄品种选育、种植、标准化生产、质量标准与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法定产区制度、地理标志建设等环节普遍薄弱,导致性价比不高、个性和竞争力不强,影响中国葡萄酒国际化之旅。

(三)葡萄酒产业的动能和发展方式急待调整。动力看,过去是靠生产要素投入,包括人口红利、资本投入、土地环境等一系列高投入,支撑葡萄酒产业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表现为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减弱了我国葡萄酒发展的动能,这种仅靠要素与投入驱动的葡萄酒产业动力亟待转换。实践证明,靠资本、劳动、土地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是不能持久的,而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式看,产业发展粗放、集约化、精细化程度低、重数量、轻品质、追求三高(高端酒、高投入、高价格)、忽视个性与性价比,导致结构不合理,高中低端酒比例失调。由粗放转向集约、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同质转向个性、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和性价比上来,成为葡萄酒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以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推动产业转型提升

国内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全球化,我国已完全融入全球经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这对”十三五“期间推进葡萄酒国际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葡萄酒企业必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培养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通过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推进走出去战略,在比较优势明显的和产区,配置资源,补齐短板。放眼世界,全球范围内产业调整和资本要素流动更为广泛,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入发展。国外葡萄酒产能过剩带来的产业调整,为中国葡萄酒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一些国外葡萄酒企业出于改善资产、效益和拓展中国市场的考量,急于寻求扩大与我国葡萄酒企业的合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葡萄酒企业应更主动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和竞争。烟台张裕积极”走出去“,已经成为国际化知名企业;中粮长城收购智利、法国知名酒庄,全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还有一些业内外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在国际化战略实施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十三五“要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加快走出去配置资源,在比较优势明显的和产区建立优质原料和生产基地,通过跨国并购,提升技术、质量、标准、管理水平,补齐短板,推动我国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引进和借鉴国外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前期的对外开放,我们注重的多是技术和装备等硬件,对新的理念模式机制等软件重视不够。比如欧盟的生态理念、日本的六次产业、以色列的农业、美国的纳帕模式、法国葡萄酒小镇、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集群与生态化等,都是我们很好地借鉴经验,要大力”引进来“为我所用。现阶段的国际合资合作,要借鉴吸收这些国际投资承载的新理念、机制、模式和业态,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通过引进整合各类要素,丰富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条,打造包括产业带、酒庄群、生态区、旅游区等各个板块的特色城市功能区,带动旅游、度假、贸易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赢。要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中,积极消化吸收国外以葡萄酒为基础,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绿色生态有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模式,家庭农场、小酒庄大产业模式和葡萄酒集中規模生产等发展模式,推动多业态融合复合发展,大力实施”葡萄酒+“,形成聚焦葡萄酒的多元经营新业态,倾力打造一批中国葡萄酒跨国集团。

(三)推进层面和各级地方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布局、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及出台扶持政策。作为国际化产业,在国际上各个葡萄酒生产国都有一整套和地方层面的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及产业扶持政策。中国要借鉴国际经验,从一个个地方产区做起,搞好产业规划和配套法规政策,推行地理标志和法定产区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葡萄区划工作,逐步推动葡萄酒管理进入层面。地方政府要积极作为,象宁夏产区那样出台产业政策,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全力推动葡萄酒产业发展。各产区要加强产业监管规制,健全监管和服务组织,推动法定产区制度建设,着力防范倾销和市场失范,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环境。

三、探索培育葡萄酒的中国风格,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在国际化的新征程,中国葡萄酒业要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既要有国际視野,更要立足我国多元的风土条件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探索培育葡萄酒的中国风格,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一)培育适应中国多样化风土条件的品种品系和个性化产品产区。风格,即一种葡萄酒区别于其它葡萄酒的独有的特征和个性。原产地的生态条件、葡萄品种以及所采用的栽培、采收、酿造方式等,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不同产区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及适应性品种不同,可以产生种类繁多、个性风格不同的葡萄酒。何况,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中的自然气候、风土条件、土壤类型、文化历史、民俗风情复杂多样,是形成个性化产品产区,给当今世界带来惊喜的多元化葡萄酒的宝库。

百年张裕创办之初,从西方引入124个酿酒葡萄品种,经过100多年的嫁接选育已实现本土化,特别是蛇龙珠已成为迄今惟一被国际上认可的中国培育的独特酿酒葡萄品种。改革开放以来,张裕更加重视新品种品系的引进培育,在国外优质葡萄产区并购葡萄酒庄的基础上,实行全球化配置原料、原酒资源,突出产品的个性特色,赢得国际认可。张裕解百纳至今累计总销量超过4.3亿瓶,成为全球销量的葡萄酒”大单品“之一;中粮长城酒业在引进国外品种的基础上成功筛选出泰纳特、紫大夫、小芒森、马瑟兰、小味儿多、维欧尼等十多个适合我国沿海产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品系,为酿造海岸风格的葡萄酒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化的格局下,竞争的重心聚焦在产区,产区的竞争力在于风格与个性,我们要以产区风格和个性塑造为总抓手,引进培育适应我国多样化风土条件的葡萄品种品系,探寻适合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模式,逐步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葡萄品种品系,和群星灿烂的葡萄酒产区。

(二)研究适应消费新群体新需求,特别是农村和城镇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以高性价比的个性化产品满足大众消费,提升中国葡萄酒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消费国际化,主流趋势是消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未来的消费需求引发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升级,消费特征也由最初的同质化、基础性消费向个性化、差异化消费转型,模仿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消费新群体新需求不断出现。特别是农村和城镇快速发育的巨大消费市场,这个新群体新需求的核心诉求是性价比。可以说,个性化和性价比关系着中国葡萄酒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刚刚在上海A股上市的威龙葡萄酒,以有机葡萄的个性和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大众消费,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差异化和性价比的需求,赢得了消费者的追捧。因此,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我们一定要尊重消费者,既要以工匠精神潜心做个性突出的酒庄酒,又要生产规模化的高性价比的佐餐酒,以高性价比满足大众消费井喷式增长需要,不断形成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影响力。

(三)通过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多措并举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提升我国葡萄酒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当前我国葡萄酒行业机械化水平低,过高的人力成本已影响到酿酒葡萄种植业的生存。来自栽培,酿造,营销和物流成本上升的压力,给葡萄酒企业国际竞争力带来巨大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张裕公司、中粮长城等企业开始了新的探索与改革。

张裕在对全国六大产区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葡萄园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改造,成本降低三成以上;中粮长城打造”智能化工厂“,实现对葡萄生长、病虫害、葡萄园生态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和葡萄酒生产全过程信息化智能管理,吨酒制造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342.24元,成本降低26.9%,提升了产品性价比。还有一些企业创新营销渠道,以互联网+来嫁接改造传统渠道,构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另外,通过跨国并购等途径,直接获取境外的研发、营销、品牌等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葡萄酒企业要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压缩非生产性建设成本,降低栽培、酿造和营销成本,抓好标准化、简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性价比,提升国际竞争力。要结合国际化发展,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行为,严控经营风险,规避文化冲突,限度地将现实的文化差异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东方文明的精华提升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四)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科学技术研究基础,提高产品和管理业态创新能力,为中国葡萄酒国际化提供人才支撑。培养造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科技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是中国葡萄酒国际化的核心前提。我们要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开展葡萄酒高等教育与技术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和高层次研究型人才;要加强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通过与国外知名院校、跨国公司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战略合作关系,选派人才到境外访学研修,到境外合资合作企业工作锻炼,不断培养人才的国际化思维、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的科学研究、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和管理业态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要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学研究与经营管理人才,为葡萄酒产业国际化提供人才支撑。

同志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葡萄酒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走好国际化之路。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去破解国际化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着眼未来全球市场,有计划地建设中国风格的葡萄酒文化传播体系、品牌塑造模式和市场推广路径;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力,借鉴知名企业成功经验,创造出一条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国际化道路;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推动国际化,重塑中国风,不断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竞争力,迎接中国葡萄酒国际化新阶段的到来!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对该项目感兴趣 免费咨询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微信:
  • 回访时间:
  • 代理区域:

隐私权相关政策

更多资讯

点击或长按关注

上一篇:国内奶粉品牌开始整合 下一篇:儿童食品标准不明确要警惕糖油依赖症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招商企业

商机快递

好妞妞食品饮料招商网

好妞妞,招商牛! 找产品、招代理,有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