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炎热夏季,不少致病菌“蠢蠢欲动”,想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条件下伺机作案,通过污染食物导致我们病从口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下面来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增加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
沙门菌食物中毒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率较高,占总食物中毒的40%~60%.沙门菌致病力的强弱与菌型有关,致病力越强的菌型越易发生食物中毒。猪霍乱沙门菌的致病力最强,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鸭沙门菌的致病力较弱。沙门菌食物中毒虽然全年皆可发生,但季节性较强,多见于夏、秋两季,5~10月的发病起数和中毒人数可达全年发病起数和中毒人数的80%.青壮年多发,且以农民、工人为主。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沙门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4~48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开始表现为头疼、恶心、食欲减退,随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腹泻一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黏液或血。体温升高,可达38~40℃,轻者3~4天症状消失。治疗:轻症者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对症处理为主,对重症、患菌血症和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抗生素治疗。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我国沿海地区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区,7~9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食品,其中以墨鱼、带鱼、黄花鱼、虾、蟹、贝、海蜇最为多见,如墨鱼的带菌率达93%;其次为盐渍食品,如咸菜、腌渍的肉禽类食品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为2~40小时,多为14~20小时。发病初期主要为腹部不适,尤其是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继之恶心、呕吐、腹泻、体温一般为37.7~39.5℃。发病5~6小时候,腹痛加剧,以脐部阵发性绞痛为特点。粪便多为水样、血水样、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重症病人可出现脱水、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病程3~4天,预后良好。治疗:以补充水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为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菌种,对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70℃时需1小时方可灭活。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能耐100℃、30分钟,并能抵抗胃肠道中蛋白酶的水解。因此,若要完全破坏食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需在100℃加热2小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很多,主要是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如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其次为熟肉类,偶见鱼类及其制品、蛋制品等。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发病急骤,潜伏期短,一般为2~5小时,极少超过6小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中上腹部疼痛、腹泻等,以呕吐最为显着。呕吐物常含胆汁,或含血及黏液。剧烈吐泻可导致虚脱、肌痉挛及严重失水。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小时至1~2天迅速恢复,很少死亡。治疗:按照一般急救处理的原则,以补水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需用抗生素。对重症者或出现明显菌血症者,除对症治疗外,还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有效的抗生素,不可滥用光谱抗生素。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改变生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严格遵守牲畜宰前、宰中和宰后的卫生要求,防止污染;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制度,搞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品在食用前加热充分,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毒素的形成;食品加工人员、医院、托幼机构人员和炊事员应认真执行业前体检和录用后定期体检的制度,经常接受食品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