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煌可乐是9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个碳酸饮料品牌。曾经是国内三大饮料品牌之一,与非常可乐、健力宝齐名。并与非常可乐、健力宝撑起了“两个巨人,三个少年”的格局(两个巨人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然而却仅存在了三年的时间,着实让人感到可惜,接下来让小编为大家分析汾煌可乐是如何从兴盛走向衰落的。
兴盛--披荆斩棘,于桎梏中重生
1.小食品发家却难有作为
汾煌在1998年前一直以生产小食品为主,包括凉果、棒棒冰、泡泡糖等,也有方便面、矿泉水、花生牛奶等食品饮料,年产值在3-5亿元左右徘徊,这在当时的小食品行业中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基于小食品处于行业成熟,市场蛋糕逐渐“缩水”很难再有发展。
2.时代机遇
当时可乐的市场容量接近500亿元,且年增长率达到10%.这样的市场相对于小食品行业来说,无疑是更具有可作为性的。
可乐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空白巨大。
3.大手笔宣传力度
汾煌最惊艳的亮相是世纪之交打“可乐”牌掀起的一场宣传攻势。1998年,汾煌可乐仅电视广告打了1.5亿元,约占当年饮料广告费用的23%,超过可口可乐广告近6%.当年,汾湟投入200万元,在春季成都糖烟酒会上用长38米、高18米、宽6米的“亚洲龙船---汾煌号”推广品牌。仿佛在一夜之间,汾煌可乐与同年进入市场的非常可乐,成为国内叫板洋可乐最“牛气”的两个代表。
4.达到顶峰
汾煌可乐跻身国内可乐四强,“两个巨人,三个少年”的格局形成。
衰落--扼腕叹息,但终无济于事
一是汾煌从生产以儿童为消费对象的小食品发家,在产品多元化过程中,延伸到了碳酸饮料,跨度较大,消费者心理上难以接受;
二是汾湟可乐在宣传上过于激进,销售网络的建立却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销量的增长。进入2000年,汾煌虽然在四川继续追加至少6000万元的投资新建饮料生产线,但汾煌可乐的宣传攻势已经明显弱化,在全国的销售下滑,新推出的碳酸饮料品牌“欢乐园”几乎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站起来很难,跌倒却很容易,别人可以伸手拉你一把,也可以一脚将你踩进漆黑肮脏的泥潭。“一代天骄”汾煌可乐的兴盛与衰落应该给我们所有食品饮料人带来启迪。好好经营,决策核心,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