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当很多80后还坚守在电视机前与世界杯狂欢的时候,他们的同龄人查旗已经起床,开始了的辛勤劳动。挤奶,备水、饲喂,观察每头牛昨晚是否睡得安好,已经成为这位宁夏灵武市旗源牧场的主人每天早晨必须完成的功课。
7月7日,査旗的日程有了变化,他将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蒙牛牧场主大学实践工作小分队,以及特别邀请的丹麦技术专家Johan.作为蒙牛牧场主大学项目的实践课的一部分,洋专家的走访,不仅考验毕业生们对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还将根据当地现状对牧场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査旗期盼已久的事。
土洋“牛仔”相遇
“如果没有蒙牛的扶持,也许我现在还在摸索怎样养牛,更谈不上有这么大的牧场成自己的事业”,见到蒙牛人,査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7岁养牛,十几年泡在牧场,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査旗已经习惯了吃苦。
在蒙牛总部学习经历改变了査旗传统的育牛理念。今年,为了让自己的科学知识再获提升,査旗报名成为牧场主大学的批学员。此次牧场主大学专家团对牧场的走访与指导,对査旗来说,实践“跟上课一样重要”.
丹麦技术专家Johan态度相当严谨,作为其家族的第十代牛仔,实践经验丰富。他从犊牛到饲喂再到挤奶,各环节一一仔细考察,指出细节问题。Johan认为查旗牧场的饲草切割长度、干湿度有待更标准化,他拿出自家农场的数字与查旗交流。
“宁夏天然沙土是奶牛的天然卧床,但3-6个月,换一次沙土。”Johan对牧场环境提建议。
以牛为本
7月8日,牧场主大学一行人等来到地处月牙湖边的骏华牧场。
跟随蒙牛的学习,让牧场主黄金耀将“以牛为本”的理念不断发挥延伸,地下2-3米的沙地为地基建成的奶牛卧床谨遵“奶牛福利”,让奶牛睡得更舒适;牧场独立种植、喂养的紫花苜蓿,让奶牛的每一餐都新鲜可见。如此种种,对奶牛的爱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骏华牧场,每头牛每天产奶量可达到33㎏。
“犊牛爱互相舔身子,这看上去很友爱,但从防疫角度要防止这现象”,Johan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从牛出生时喂养方式调整,一种是给牛装假鼻子。从牛舒适角度,他建议采用种方案。
据介绍,蒙牛牧场主大学,是全球首家培养新一代牧场主的专门机构,2014年6月迎来了首批100名学员。专设的20堂针对性分层次技术课和80个实践性分组项目课,提升牧场主的管理水平,同时,针对牧场主们各自牧场的现实问题,进行调研并给出解决方案,旨在构建牧业可持续生态圈的全球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