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世界肉类组织和中国肉类协会共同主办的双汇-2016肉类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肉类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会上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肉类产业的发展正面临有利的市场机遇,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继续增加,质量安全普遍关注;产业政策方向明确;法制保障逐步加强;产业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力量增强;“一带一路”也带来了投资与贸易发展的新机遇。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我国肉类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此次大会邀请农业部、工信部、商务部、食药监总局、卫计委、全国打私办等部门,分析肉类行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十三五”中国畜禽屠宰行业发展规划、肉类工业“三品”战略、共建追溯体系服务放心消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市场消费安全、食品卫生标准建设的未来、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的保障、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十三五”规划、全国各执法部门打击肉类走私等主题,研究促进肉类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 四记“狠招”强化屠宰行业管理
2015年,全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企业3940家,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291亿元。农业部在强化屠宰行业监管的同时,努力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屠宰行业向规范化、现代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今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强屠宰行业管理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屠宰监管体系,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基本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屠宰环节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生猪屠宰场点小、散、乱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牛羊禽集中屠宰有序推进。
农业部兽医局医政处处长吴晗介绍,屠宰经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依然是“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监管部门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屠宰行业管理,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一是落实责任。农业部将重点完善屠宰监管责任制,理清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明确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小型屠宰场管理,做好屠宰行业病死畜禽处理,强化待宰行为的监管。三是抓住关键。坚决阻止不合格的畜禽进门,并把好出厂关,建立畜禽产品出厂记录制度;切实做好屠宰过程中的肉品品质检验和屠宰检疫,严格按照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疫;督促屠宰企业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人员,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对官方收益的监督管理。四是提升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体系,完善从畜禽入场到肉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以卫生评估风险分级量化监管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的屠宰监管体系;加强屠宰行业检测预警,建立从养殖到肉品消费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引导屠宰行业发展和肉品消费。
工信部 积极推动肉类工业“三品”战略
近年来肉类食品行业发展整体呈增长态势,经济规模不断提升,行业研发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肉类食品行业不仅转化了大量农副产品还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工信部作为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肉类食品产业的发展,近几年会同相关部门利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专项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肉类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冷链建设等方面的改造提升项目,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邓小丁表示,肉类食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品种总体还不够丰富,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二是对品质提升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关键装备制度化水平依然较低;三是产业集中度不高,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数量不多,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
邓小丁还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食品工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实践供给侧改革,实现稳步增长的关键之年,进一步促进肉类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是改革的需要。他向企业提出三点建议:
一应切实保障肉类食品企业安全,高度重视肉类食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全程检测系统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进一步保障质量安全。二应落实消费者“三品”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品牌培育,丰富肉类食品种类,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三应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大力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加快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营造消费者树立观念和习惯。
食药监总局 努力保障肉类市场消费安全
2015年食药监总局共组织抽检了食品抽样检验17.2万批次,在抽检的25类的食品当中,粮、油、肉、蛋、乳接近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从规模以上的占市场份额较大的抽检情况看,2015年食药监总局进行了1000余家大型生产企业两万批次的抽检,样品合格率是99.4%,抽检了2200多个门店,样品合格率98.1%.监督抽检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式稳中趋好,从肉类食品抽检的情况来看,2015年对肉制品的抽样检验了1.8万批次,抽样检验合格率是96.6%,比平均的96.8%低了0.2个百分点。
食药监总局食监三司监管二处处长刘松涛向记者介绍,食药监总局从、省、市、县四级共安排监督抽检,2016年的抽检工作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是布局更加合理。在抽检对象上,主要针对规模以上占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企业的名单已经在网上公布;二是重点更加突出。更加突出安全性指标的抽检,加强高风险品种的检验频次,加强对市场占有率企业高的抽检,加强重点区域的关注度;三是覆盖更加广泛。抽检的品牌覆盖200个食品系类,抽检基本上覆盖获证的企业,抽检也包括市场销售的进口产品以及在网络销售的产品;四是更加突出常规与专项的结合。在年度计划性抽检的基础上,根据监管需要及时安排专项抽检,专项抽检会根据抽检发现的问题,包括舆情反映的重点问题,行业发现的重要的问题,及时组织专项抽检。
卫计委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升,肉类食品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特别“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全民健康提高到战略层面,这样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卫计委食品司标准管理处处长徐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食品产业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卫计委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一是全面完成标准的整合任务,自2013年起卫计委会同相关部门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食品标准的任务,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等标准,这些标准涉及到20多个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将这5千多项分门别类进行了清理整合;二是加快制定缺失的食品安全标准;三是夯实标准基础,不断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检测6年来,累计获得了1000多万个检测数据及130多万个病例的检测数据;四是坚持开门做标准,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建立标准工作组,通过加快各类标准的制定、修订以及标准转化,不断拓宽标准覆盖面,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制度;五是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领域相关事务。
徐娇表示,食品安全标准在我国已经大部分覆盖且比较健全,但现在了解标准、会使用标准的人数还不是很多。希望社会各界包括行业界和协会组织以及企业界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修订,积极关注的相关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