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油”事件近日进入人们的视线,多家油辣椒产品分分中枪,在消费者惊叹的同时,食品安全专家纷纷质疑测评机构优恪网的测评标准,认为混淆了迁移量和含量的概念。
优恪网隶属于北京优恪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上称是为消费者服务的独立测评平台。
食品安全专家钟凯告诉财新记者,美国、欧盟和国际标准中均无食品中矿物油的限量,而优恪网检测项目为矿物油在巧克力中的含量,与德国方面风险评估中建议的迁移量并不相同。
“该公司对检测结果的解读是自立标准。”钟凯说。
对此,优恪网CEO吴峥表示,优恪测评关注的是食品中矿物油的总含量,而不是迁移量。“我们在测评报告中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吴峥说,消费者在意吃进去的矿物油的总含量,而不分什么迁移量。“我们关心的是吃了这食品以后所摄入的矿物油的总量有多大,至于是不是迁移量,消费者不关心!”
钟凯则说:“如果一味强调越低越好,没有,恐怕日子没法过了。”
近日,优恪网发布报告称,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在德国实验室中被检出矿物油成分——矿物油饱和烃(MOSH)或聚烯烃低聚饱和烃(POSH)。检测结果显示,矿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C17—C35的MOSH/POSH含量大于4毫克/千克)。
欧盟尚未对矿物油提出限值。但是,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建议,从包装迁移到食品中碳链长度介于C17-C20之间的MOSH迁移量,应该控制在4毫克/千克以内。 2014年,德国联邦食品及农业部在一份德国日用品法的修订草案中则建议,碳链长度介于C20- C35之间的MOSH迁移量不应超过2毫克/千克。
表面看起来,德芙巧克力在上述德国方面的标准下,矿物油略有偏高。但很快,有专家“含量”和“迁移量”的概念提出质疑。
食品安全博士钟凯称,“迁移量”是包装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溶出”的矿物油的量,和食品的限量值不同。“食品的限量和特定迁移量无换算关系,这么比较是移花接木。”
他同时撰文表示,目前对于矿物油在食品中的含量,中国、美国、欧盟和国际标准均未有规定。
在接受财新记者的采访时,钟凯对优恪网的报告提出了更多的质疑。
优恪网的报告引用了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2013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低黏度的MOSH类物质(碳原子数为C16 ~ C35)能在动物体内积聚,并在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中产生微肉芽肿。但钟凯表示,所有物质的蓄积作用都是在摄入量较大的情况下,人体来不及代谢掉才会出现。“而该报告对量的问题避而不谈,目的是混淆视听。”
优恪网表示概念不同,但这是“为消费者把关”
优恪网CEO吴峥表示,迁移量和含量不是一个概念,总含量包含迁移量。他对财新记者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有多少。“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食品中矿物油的总含量,这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吴峥谈到,矿物油在食品的含量上没有标准,但在迁移量上是有德国方面的参考值,“我们选取德国权威机构的数值作为测评标准,我们的任务是给消费者把关,不是给厂家一个宽松的指标。”
不过,不少专家认为,优恪网为消费者把关的标准不合理。比如在辣椒油的评测报告中,优恪网称,大部分都检测出了谷氨酸钠,优恪网引用的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FASEB)的报告显示,对于极少数敏感人群来说,如果临床上直接摄入3克或以上的谷氨酸钠,可引发头痛、颈部僵硬、乏力等症状,因此优恪网对产品进行了降分减级处理。加上其他项目的减分,最终优恪网测评的辣椒油均获得了D-的测评结果。
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食品中常见的固有物质。
钟凯说:“谷氨酸钠对极少数人群有害的说法站不住脚。有无数专业机构的结论做支撑,美国FDA、欧盟EFSA、世卫组织的JECFA等等。”
但吴峥举了抽烟的例子,“不能因为抽一根烟危险不大应该抽烟,所以不能说有危害风险的东西可以随便吃,只要吃不出毛病行。很多风险你眼前是看不见的。”
是否小题大作?
既然矿物油在食品中含量并无标准,那么为何检测?
吴峥说,优恪网是把世界上还未被作为法定标准,但已被权威机构认定的科学研究成果,变成他们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因此评价的标准明显较高。
但他认为这可以促成多赢的局面。“标准高会倒逼厂家改进,消费升级会倒逼供给侧的改革,最终消费者和厂家都会受益。也在鼓励企业,在标准之上采用行业标准,对标国外标准,形成自己的企业标准。”
“虽然不能清楚地知道吃多少含矿物油的巧克力或辣椒油会带来危害,但是我们优恪有责任指出这些风险因素。消费者有权力选择更好的东西。”吴峥这样解释他的理念。
“在优恪测评的众多商品中,同类商品的横向对比,有很多测评结果为A+和A的优品,消费者可以选择这些优品,厂家也应该向这些同行看齐。”
但作为专业人士,钟凯提醒道,矿物油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已经超过一个世纪,长期应用实践并没有发现它会导致健康问题。他表示,矿物油的使用和污染需要控制,这是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这是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现在只是科学发展了,人们更关注健康了,管理上才更加严格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