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学校食物中毒和传染病进入多发时段。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效仿“明厨亮灶”模式,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
食以安为先,学校食品安全不容忽视。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牵动家长的心,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食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稍有疏忽,极有可能给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后果。与此同时,近年来,“明厨亮灶”工程已在很多城市的酒店餐馆推广,目的是向消费者完全展现酒楼后厨的食品制作加工过程,接受消费者监督,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如今,教育部发文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效仿“明厨亮灶”模式,是为了切实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可以说,学校食堂推出“透明厨房”有多赢的效果。首先,可以让学校食品安全程度更加有保障,食堂餐饮服务能够受到师生监督,有助于增强双方的互信。其次,有助于倒逼学校食堂在自身管理上提升档次,督促相关人员进一步加强食品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因为是透明操作,每种食材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每道操作工序是否规范,都能够被实时监控,无论采购人员还是具体操作人员,都不敢麻痹大意,更不敢违规操作。,有利于监管部门监管,对学校食堂的约束力更强,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能够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还可有效缓解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然而,凡事没有。“明厨亮灶”也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灵丹妙药。毕竟,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阳光化,不仅仅是厨房的阳光化,“明厨亮灶”还难以“亮”出消费者担心的所有问题。餐饮安全涉及众多环节,食品原料的来源安全问题难以靠“明厨亮灶”来解决。因此,解决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最终还要靠学校管理者尽职尽责,食堂承包方诚信经营。作为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人的校长,应承担起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责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应守土有责,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加工全程监控,并强化问责处罚力度,才能杜绝不安全食品摆上学生餐桌,真正守护广大学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