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洲坚果协会(Australian Macadamia Society)公布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澳洲坚果对中国出口量增长了十一倍。澳洲国民银行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将成为的优质坚果进口市场之一,这也吸引了澳洲、南非等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事实上,在2017年的年货市场,坚果已经取代糖果成为大年货食品。澳洲坚果协会CEO Jolyon Burnett(博奈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坚果市场大爆发让国外几大坚果主产国将目光瞄向了中国,未来中国坚果市场的发展对全球坚果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坚强”的坚果
在坚果行业流传一个说法,“经济越不景气,越需要零食来舒缓压力”。的确,随着这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坚果行业倒坚挺了起来。
坚果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商渠道体现最明显。天猫快消总经理赵磊提到,坚果籽类在阿里的线上发展增速高于中国整体电商增长,2016年1月到7月,坚果类目的销量排名显示,前三名为澳洲坚果(又称夏威夷果)、松子、碧根果,其中澳洲坚果最受青睐,而瓜子和巴旦木增长更快。
在2017年食品销售旺季的春节期间,坚果的销量已经“碾压”了传统热销品类糖果。在阿里2017年年货大数据里,年货品类中,传统食品类目仍然占了大头。其中,零食坚果的消费比重,销售额占食品类目的45%。
几大坚果电商也步入发展快车道。三只松鼠、百草味和良品铺子等零食电商靠着坚果一路狂飙,它们的线上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77.48%、82.09%和216.23%。其中,靠坚果起家的三只松鼠,2012年成立,仅五年营收已经达到44亿元(2016年),今年4月,三只松鼠正式提交上市招股书,拟登陆创业板。
百草味VP兼CMO王镜钥表示,2015年百草味坚果销售5亿,2016年百草味坚果销量突破11亿,同比增长120%。而且近些年来都是这样的比例。背后的原因是随着消费升级、健康需求加强,高端、健康的坚果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坚果协会常务副会长翁洋洋表示,2015年全国坚果炒货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约为1200亿元,同比增长7.8%。坚果行业大爆发背后是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选择同样表现出健康化的趋势,糖果巧克力和蜜饯果干两类高糖分食品的占比下降明显,而饼干糕点和坚果炒货类相对健康的品类占比则出现上升,休闲食品向更加健康高端的方向升级。
海外坚果“抢滩”中国
中国坚果市场的爆发也吸引了海外坚果主产国。
澳洲坚果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间,澳洲坚果对中国出口量从1,294吨上涨到16,311吨,增长11.6倍。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澳洲坚果对中国出口量(MAT)增长493%,迎来了在中国市场急速发展的大拐点。2016年底,中国市场占据澳洲坚果全球出口市场的32%,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澳洲坚果进口国。
除了澳洲,美国也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在近期举办的坚果炒货展上,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农业贸易处副领事白克明表示,中国坚果市场需求增长快速,美国坚果出口市场15%的占有率来自中国。“美国坚果企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拓展。参与展会的协会和出口商也在逐年增加,像今年增加了蔓越莓干果产品,明年还计划带来佐治亚州的碧根果。”白克明表示。
博奈特向记者表示,澳洲坚果对中国出口量也连续四年保持稳步增长。2017年,这一数据还将继续增长。在博奈特看来,中国市场持续发展对澳洲坚果行业以及全球的坚果行业都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博奈特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高端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澳洲等海外坚果在中国市场销量不断上升,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大。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将产品扩展到三、四线城市。”
目前,澳大利亚、南非是中国市场澳洲坚果的主要供应商。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市场,澳洲等甚至开始推行本土种植策略。博奈特表示:“我们在中国本土大力推广澳洲坚果的种植,比如2015年,澳洲坚果协会与中国云南坚果协会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在云南推广种植澳洲坚果果树,并协助该产业的发展。”
面对海外坚果主产地的抢滩登陆,本土坚果品牌并不担忧,一位本土坚果企业负责人表示,海外坚果企业在中国主要是以供应商的身份出现,他们给中国的产品带来补充,丰富了中国坚果产业的品类,也带来了现金的生产技术和理念,一些产品较为优质也符合中国消费升级的需求,对于海外坚果企业的进入,我们更多是以合作共赢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当做抢食者。
中国坚果市场的发展的确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企业进入,不过,坚果协会常务副会长翁洋洋表示,坚果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长期困扰坚果炒货行业发展的瓶颈也不少,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谣言以及不实的打假行为对行业的冲击与伤害。一些不实言论影响到行业,造成不正当竞争。
对于未来坚果产业的发展,王镜钥表示,从品类上讲,将会向着多元化、创新化、细分化方向发展。从销售渠道上讲,除了大宗的流通渠道、互联网销售渠道,还多了非常多针对特定人群和生活路径的购物渠道,比如便利店、微商、垂直类购物APP。而这些发展方向,也是企业着力需要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