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国人喝奶习惯调查”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据了解,1988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提出“300克牛奶计划”,即建议我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及奶制品。然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虽有近半数国人意识到摄入奶制品的重要性,但仍有近8成国人每日摄取量不达标。
对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铁城表示,奶制品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食品,然而摄入量不足、认识误区、谣言影响、生活习惯等综合因素导致有8成老百姓喝奶量不达标,当前现状值得重视也急需改善。
据了解,此次中国人喝奶习惯调查“采用宏观研究、医学专家访谈以及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样本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历时一个月,获得有效样本5440个,其中54.6%被访者是正在哺育0-6岁婴幼儿的家庭。同时,该数据库包括被访者基本信息以及日常食用奶制品情况,经数量分析、交叉分析等专业统计分析得出中国人喝奶习惯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奶制品选择种类方面,70.9%的受访者偏向于选择牛奶和酸奶,奶酪只占7.7%,说明国人在奶制品选择方面对种类的认知比较单一。同时,调查发现,食品安全、奶源污染、激素、发胖等成为国人食用奶制品最担心的问题。其中,有57.9%的人担心奶制品安全问题,担心奶源污染和激素分别占45.7%和42.5%,担忧发胖和致癌的占比分别是24.3%、19.4%。
”食品安全和虚假谣言严重伤害了中国人食用奶制品的信心,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应遵照科学,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应足量、多元食用奶制品。奶类是每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的营养食物之一,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缓解便秘等健康问题。“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医师、营养专家陈伟表示,诸如牛奶含激素、致癌等谣言的广泛散播,说明大众对奶制品知识的匮乏。
据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年消费乳品36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通过各国膳食指南对成年人奶制品的建议摄入量来看,我国推荐量大大低于欧美。据了解,澳大利亚、美国对国人每日的奶制品摄入量建议均超过700克。
干妈育儿联合创始人张梦然表示:”从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到,我国居民牛奶摄入量提升缓慢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营养知识的匮乏。第二,没有养成喝奶的习惯。第三,奶制品种类少。第四,消费者听信谣言。“在会上,陈伟纠正了关于食用奶制品的常见误区,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认知。比如,饭后喝酸奶确实有助于消化,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活的乳酸菌;空腹饮用牛奶并不会伤胃,反而有利于胃部健康;定量食用奶酪不会使人发胖;牛奶和可乐同食并不会得结石,因为两者在胃中都会慢慢溶解,且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乳糖不耐受后天可以克服,选用酸奶或低乳糖奶制品,不空腹饮奶即可;牛奶和水果是好搭档,可同食对身体无害。
此外,此次调查还特别针对婴幼儿的喂养及奶制品消费做了专项研究。结果显示:近5成国人给1到3岁幼儿食用母乳或配方奶量不足,三分之二的中庭在幼儿3到6岁时不喂养配方奶粉,12.2%的中庭甚至不给幼儿食用任何奶制品。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娟表示:”母乳是婴儿最宝贵的食品。配方奶可以作为母乳不足或者无法母乳喂养时的一种替代的食品。1-3岁幼儿仍应补充足量母乳和婴幼儿配方奶粉;有条件的家庭应给婴幼儿摄入婴儿配方奶粉至6周岁。同时,乳母也应注意自身营养状况,适度补钙。“谈到行业发展,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菲仕兰一直致力于确保奶源安全和最终产品的品质。荷兰两万名奶农既是公司真正的拥有者,又是原奶的供给方。针对这次调查反映出来的乳品认知不到位、认知误区,菲仕兰将加大相关科普宣传,在牛奶的好处和科学选用奶制品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希望能帮助中国老百姓放心、安心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