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超市里的速食产品价格一再升高,方便面的价格已经在市场上卖到了二、三十块一包,由于速食产品都要达到高级化的消费,迫使很多大食品公司对公司做出一定的改变。比如,换上新的CEO。
上周四,星巴克前CMO Annie Young-Scrivner正式出任比利时巧克力品牌歌帝梵(GODIVA)CEO。
这波换CEO潮从去年已经开始。2016年5月,已经超过120岁的美国果酱制造商 The J.M. Smucker迎来家族第五代CEOMark Smucker。46岁的Mark取代的是67岁的叔叔Richard Smucker。
而截止今年8月末,在上市的大型食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中,已经有17家换了或者打算换掉CEO。先是肉类食品制造商荷美尔和泰森,紧接着是有机食品超市全食。然后,包括雀巢、可口可乐、亿滋、通用磨坊等等在内食品大公司都换上了新CEO。
投资咨询公司伯恩斯坦的分析师Alexia Howard表示,“短时间里有如此多公司在交接管理者,这种现象前所未有。”至少在近20年里,食品行业都被打上了安全、稳定和保守的标签。
等到了2015年,食品大公司的处境变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
首当其冲的是公司收入增长停滞,货都卖不动了。作为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是硬指标。CEO业绩不达标,董事会里自然会有大股东看不下去。
一位熟悉行业的专家曾透露,这波大规模的高管交接,也和急着分红的股东们脱不了关系。今年季,食品公司们的账本的确也不好看。另一方面,他们还在担心被恶意收购。与其到时别人动手来整顿公司,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当然,真正造成食品公司越来越不赚钱的是,它们自己更新缓慢的产品。你可以回忆下,这些大公司主打的产品肉罐头、碳酸饮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发明了。波士顿咨询的合伙人Jim Brennan认为,“如今它们不更新产品,只有等死。”
快消品黄金时代里,食品大公司的CEO们只要保证产量、广告营销过得去。那个时代,人口基数一年年地增长,公司年收入自然也会跟着涨。
不过,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那个追求温饱的时代早不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心理也发生改变。精细考究的生活方式才是这一代消费者想要的。
在食品领域,人们愈发崇尚健康。不管可口可乐把瓶子改小,还是卡夫食品公司宣布不再往招牌产品奶酪通心粉中添加人工合成色素,消费者是不愿意买单了。
代表未来消费市场的年轻人更是不会消费这些存在超过一个世纪的大众品牌。逆势崛起的是能够体现个性的小众品牌。比如精品咖啡Blue Bottle、精酿啤酒鹅岛(Goose Island)。食品饮料行业的大公司们也忙着把这波小品牌纳入自己的产品矩阵。
而这一切意味着,食品公司还得持续给自己找新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