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饮料市场在不断的扩展,而且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现在非常注重营养与健康,因此会让很多企业突出的产品被冷落,其中有一款一年前推出的饮料产品在市场上被“冷落”,这或许意味着金嗓子想借此摆脱对喉宝类产品依赖的希望渺茫。
产品遇冷
金嗓子草本植物饮料最近“火”了,不是因为其销量大增、名声大振,而是因为在市场上推出一年半时间之后,居然难觅其踪。“不被曝出来,可能很多消费者还不知道有这么款产品,这也算坏事变好事。”天津的王先生对新金融观察记者打趣说。在此之前,他对“金嗓子”的印象只停留在喉片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场上,在被金嗓子视为主要渠道的商超和万达影院,并未发现金嗓子草本植物饮料(以下简称“草本饮料”)的身影。在部分药店中,虽然能见其身,但也是被放置在角落里,消费者很难注意到。
对此,金嗓子官方公开表示,金嗓子草本饮料贩卖的渠道是商超,药店里的饮料通常只是作为普通的促销品。至于为何在北京商超几乎看不见,其表示“正在推行阶段,只有少部分进入北京市场。”
反应到业绩上,似乎更不乐观。根据金嗓子2016年年报显示,当年公司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减少33.4%。而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草本植物饮料业务产生的亏损”。如果说新品上市需要铺货、前期需要大量投入,所以短时间内无法盈利能够被理解的话,那么如今运作了一年有余,仍在推行阶段,且知名度一般,或许有些说不过去了。
一位在饮料行业浸淫20多年的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饮料是快消品,这么长时间在一线城市还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基本判断营销不成功,后期再想做起来也不容易。”
期望落空
或许连金嗓子自己也没想到,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草本饮料会落到这般田地,毕竟,它肩上担负的是金嗓子摆脱对喉宝类产品的依赖、开辟新增长点的重任。
曾几何时,金嗓子的广告在电视上霸屏,几乎全国的消费者都对“保护嗓子,请使用金嗓子喉宝。”这句广告语耳熟能详,加上包装上罗纳尔多的微笑,使得金嗓子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中国喉片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并被誉为“国民喉片”。公开数据显示,按2014年零售值计,金嗓子润喉片产品(包括金嗓子喉片和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占中国润喉片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25.8%。之后的2015年,金嗓子乘胜追击,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后的金嗓子意识到了发展的瓶颈——对喉片类相关产品的过度依赖。根据金嗓子历年财报数据显示,从2012—2015年,金嗓子喉片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2.4%、92.4%、90.6%和91.8%。这很好地证明了喉片类产品对金嗓子的重要性,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喉片产品不景气,公司整体的业绩将受到致命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金嗓子开始重新找出路,草本饮料适时而生。2016年4月,从事草本植物饮料浓浆研发、加工及贩卖的金嗓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之后一个月,金嗓子正式推出含有有糖和无糖两个系列的草本饮料。渠道方面,金嗓子不仅与原红牛高层王睿担任负责人的公司签署了分销协议,还在去年年底与万达传媒进行合作,欲在今年进入全国的万达院线售卖。只可惜,2017年即将过去,万达院线里却不见草本饮料的踪影。
2017年上半年,金嗓子净利润锐减78%,原因是金嗓子喉片销量削减。显然,草本饮料未能弥补明星产品下滑带来的损失。
亟待突破
与有些公司动辄跨界到自己毫不了解的领域相比,金嗓子依旧从“清咽利喉”继续深挖还是靠谱的,至少这种功能的发挥是自己擅长的。“但即使这样,在品类的选择、产品的定位等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妥当。”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首先,整体饮料行业已经是竞争的红海了。金嗓子贸然进入这个快消领域,无论在市场培育、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渠道等方面都是没有经验的,“此前金嗓子喉宝的销售运营和快消品根本不是一个路数,要想突围非常困难。”
此外,在定位上,草本饮料也是有问题的。在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看来,金嗓子之前的消费群体年龄层偏大,而饮料市场上,年轻人才是消费的主力,因此“主打清咽利喉功能把很多年轻消费者给剔除出去了,年轻人注重的是口感、时尚,对功能性的需求没有那么强。”
更重要的是,作为饮料,这款产品的口感并不好。多数消费者认为“口感差”甚至“难喝”,这对饮料产品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至此,对其草本饮料的未来很难估计。有业内人士认为,只要金嗓子能够仔细分析目标消费群体,并对口味、价格、包装、渠道等做相应的改变,还是有机会的。但在史立臣看来,应该及时暂停止损,“开发口腔清洁剂、漱口液等产品能够和清咽利喉的功能对应上。”
金嗓子的产品虽然被“冷落”,但是无论如何,金嗓子都应该尽快找到新的增长点,别让自己“卡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