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作为大众喜爱的零食购物场所,又在不久前的双十二大展手脚。我们从下面的一段描述可以看出良品铺子的销售火热现象。
12月12日21点,良品铺子的店长丝毫没有下班的准备。这是口碑双12的3小时,但良品铺子的每家门店都挤满了消费者,总部仍在马不停蹄地进行补货。为了尽能力满足消费者,他们只能延长营业时间。
数据显示,双12当天,良品铺子日常销售的800款产品中,手撕面包卖出600万个、脆冬枣卖出120万袋、对对虾卖出35万袋……作为新零售的先行者,良品铺子已经连续4年参加口碑双12,今年共有2100家智慧门店参加口碑双12,当天销售额超过8000万,线下订单超过90万笔,继续蝉联零食类目。
双12已经成为一场线下的消费狂欢节。口碑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2,全国总共有300多个城市的商家参与。仅仅双12,口碑帮商家发出了1.4亿张优惠券,当天转化了6500万笔交易。
对于良品铺子而言,口碑的价值不仅仅是引流、提升客单价,而是在数据赋能和场景挖掘上——通过一系列营销工具,帮助商家对用户形成更有效的营销。随着消费升级,良品铺子开始越来越重视会员的营销,零售品牌如何才能利用数据化进行营销呢?
“良品铺子和口碑已经打通线上线下的会员体系,这些多层次、多行为、多标签的用户数据,让我们比消费者自身更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习惯。”良品铺子数字化副总裁莫俊介绍,每一条促销短信,每一款商品推介,好像一个熟悉的朋友在最恰当的时机默默给会员们“种草”。
如今,良品铺子已经成为数据化营销的经典案例。
用数据挖掘新场景来做新零售
2006年8月,良品铺子的家门店在武汉开业,十年间,良品铺子一路开了2000多家门店。作为传统零售品牌,良品铺子一直在尝试互联网,它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相互融合,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下为顾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让用户的粘性更高。
2015年,良品铺子次接触本地生活平台口碑。对于良品铺子而言,口碑能给予的核心价值是在数据赋能和场景挖掘,运营线上线下的流量,并通过营销工具为用户提供更的服务。
一般情况下,商家只会将消费者分为老客户和新客户两类。而口碑可以给良品铺子提供的人群分类的工具,将人群分为白领、大学生、妈妈,从而实现营销,减少广告投放的浪费。
随着用户画像逐渐清晰,良品铺子可通过数据的挖掘寻找用户的消费场景。例如,基于地理位置数据推算某个用户在写字楼里待12个小时,说明他经常加班。基于数据推算行为,依靠行为去与消费场景关联,在加班的场景环境下,如果下午四点用户饿了,到底是选择良品铺子还是选择其他食品。
“这里其实考验的不仅是如何找到目标用户,而是考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满足它的需求。我们需要用数据去识别用户,识别用户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去识别用户需求发生的时间,比如他具体的价值点、价值主张、价值需求。然后我们再去对它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莫俊坦言。
“更进一步来说,我们也需要口碑这样的营销平台去把我们的资源,匹配到最适合消费者身上。”
除了利用数据去挖掘用户的消费场景,数据对良品铺子还意味着什么?
“利用数据去优化我们的营销效率。”在莫俊看来,每投资一笔营销费用,是需要有及时反馈,不能总用消费者不喜欢的方式去触达他,品牌方需要能够有数据的评估和回传,再基于数据累积去尝试各种的营销方式,再基于用户对各种营销行为去做反馈和调整。
这是一个个人消费主权的时代,用户正在变得个性化、差异化。因此,良品铺子正在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的营销方式。
如何用个性化实现千店千面?
当营销转向个性化之后,你的产品不会再被所有人接受。所以良品铺子要通过数据分层,把有效的资源投到头部的20%客户身上。
“头部20%的客户,占据了我们60%的销售额。”莫俊解释,正是因为你是头部客户,所以良品铺子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在你的喜好。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你平时在良品铺子购买零食并不多,但是从口碑的数据标签调出来看,发现你是重度的零食用户。这时,良品铺子会去分析究竟是什么产品没做好,把潜在客户得罪了,又应该从哪些地方进行挖掘,从而更好的服务、打动你,让你成为良品铺子的忠诚顾客。
所以口碑的数据,更多的是扮演这个角色。“虽然不能替代我做品类用户的细分,但是口碑可以用整体的数据帮良品铺子做校验,让我们能更好的跟用户沟通。”莫俊解释。
随着个性化营销的实现,物理店面的个性化便顺理成章。如今,良品铺子依靠数据把门店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基于电影院、基于校园、基于核心商圈、基于社区其细分业态,会基于门店的分类去配货,从而实现店面的千人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