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内食品行业适应新经济新常态,在需求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平稳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在保障民生、拉动消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柱性作用。
在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食品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们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问题,围绕如何促进新消费、如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如何保证食品安全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食品工业资产占全国工业的7.1%,主营业务收入占10.4%,利润总额占12.0%。今年以来,生鲜、食品、餐饮类等电商平台体量在增速加快的同时,其以细分化、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也将消费者群体区分开来。
今年9月份,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了《走进零售新时代——深度解读新零售》调研报告,首次全面定义了新零售的内涵与特点,并新零售如何健康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可以说,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趋势给食品工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如何应对消费升级的新业态?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消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对企业来说只有坚持品质、依靠创新,才能抓住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近年来,伊利通过大力发展‘智慧乳业’,在应对消费升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张轶鹏介绍,伊利依托500万销售终端、11亿消费者大数据,搭建了覆盖420个数据源的大数据雷达平台,以洞察消费者需求。这些需求数据经过深入分析,回溯到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从而指导新产品的研发,甚至原奶生产的把控。张轶鹏坦言,面对消费升级的新时代,伊利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已经实现了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与消费需求的深度契合。
农业是食品产业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关系重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陈金发说,在“四个最严”的总要求下,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日益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如农产品供求关系、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等。陈金发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要积极应对这些变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小觑,进口食品安全更不能大意。面对进口食品大幅增长的态势,北京中海通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实验室首席分析师黄胜辉表示,“进口的”不一定等于“高品质”,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消费。针对进口食品增长快、品种多,食品安全风险加剧等问题,今年以来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建立了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三个环节的进口食品全过程治理体系。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综合处处长熊先军表示,质检系统抓住国内生产方式粗放、基础薄弱,尤其是有些农业化学投入品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这个“症结”,提出了“区域化管理”的理念,在山东等省率先实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当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时,发展最为迅猛的当数网络餐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3500多亿元,占全国餐饮业营业总额10%左右。然而,“互联网+食品”在极大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
食药监总局食监二司副司长范学慧介绍说,网络食品主要问题在于,网络食品经营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审查把关不严;部分入网食品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经营条件较简陋,食品安全存在隐患;与传统食品经营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相比,网络食品经营由于是虚拟市场交易,涉及信息发布、第三方平台、线上线下结算、商品配送等方面,法律关系更加复杂。此外,网络食品的监管难度较大,网络食品的虚拟性和跨地域特点给行政管辖、案件调查、证据固定、行政处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带来了一些问题。
11月初,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指出,将按照“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强化经营信息公开,并明确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自建网站及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范学慧表示,下一步,食药监总局将坚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根本目标,指导各地贯彻落实《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和《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大网络食品安全的监测和违法查处力度。同时,也将不断探索网络食品经营监管方式和方法,促进网络食品经营健康发展。
以上是对线上线下融合,加速食品业升级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国内经济新常态发展迅速,食品行业将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