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百味王,也是三餐必备调味品,备受关注的盐业改革破冰一周年,我国全面开放食盐价格,允许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如今,超市货柜上,海晶盐、井矿盐琳琅满目,特色场景盐、口味盐越来越多,不同产区中高端盐涌入市场,引起一股食盐消费热潮。
超市食盐五花八门
郝女士在家门口的超市盐品货柜前站了足足有十分钟,她拿了一袋加碘岩盐,售价3元。而她刚刚放下的一款调味竹盐6.5元一袋,低钠竹盐7.6元一袋。“各种功能的盐多了,除了低钠、加碘的差别,我真是不太懂其他的。”
原来在超市只能买到一种盐——碘盐,而现在,超市食盐区域的货架最多的有6层,供市民挑选的盐类产品越来越多,海藻碘深井晶盐、低钠钙盐、高纯晶岩盐、红枣碘盐等眼花缭乱。湖盐、海盐、井盐、岛盐,这些不同品类的盐逐渐上市,不同产区的盐出现在同一市场。
除了无碘盐、低钠盐等功能性盐品越来越多,口味盐也开始出现。在ole精品超市(国贸店)里,记者发现了枸杞碘盐,售价6.5元(320g),翻看背面的配料表,可以看到该盐其余配料与普通碘盐一样,只是添加了枸杞粉。在伊藤洋华堂超市,记者找到了沙棘碘盐,售价6.8元(320g),还有泡菜盐、炖煮盐和凉拌盐,售价均在3到4元(320g)之间。此外,场景化盐类产品也越来越多,如牛排盐、研磨餐桌盐等,售价高低不等,包装从袋装变成瓶装。
海外盐涌入市场
瑞典盐业、澳大利亚索特圣斯等盐企,均带着不同的盐类产品,欲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ole精品超市(国贸店)6层货柜上约有近20种不同品类的盐,只有两种是中盐产普通盐,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的食盐琳琅满目。同样6层货柜的伊藤洋华堂超市(亚运村店)一米长的区域内有13种盐品,其中也有三分之一来自海外。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东中街一个叫做“APRIL GROURMET”的高端便利店里,17种盐中10种是海外盐,产地有法国、新西兰、西班牙等。不仅国外盐企来了,国内各大盐业集团几乎均有上架“澳洲盐”,在家乐福(九棵树店)里,一袋300g中盐品牌澳洲海盐售价5.9元,较国产同类盐产品略贵一点。
“从全国来看,食用盐是产大于销,但是随着民众生活条件的提升,中高端食用盐的需求大增,有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盐旗下一企业市场负责人说,虽然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食用盐里99%的成分都是氯化钠,但一袋超市里的精制加碘盐只要2块钱,而法国盖郎德(Guerande)的盐之花,一样的分量近400块。普通盐是普通的生产环境,高端盐要求更严苛的生产环境,在选材、包装上都能满足差异化的需求,从销售数据看,中高端盐的销量是增长的。
“食盐品种越来越多,这是我国推行供给侧改革的一个侧影。”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去年,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丹蓬表示,原来国内盐企多品种盐的数量及定价与国外市场仍有很大差距,盐改后食盐定价市场化,将激发生产企业创新活力,民营企业、海外企业涌入,利于多品种盐开发,多品种盐未来有望成为主流用盐,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难觅外省食盐品牌
尽管种类繁多,不同产区的食盐涌向一个市场,但在北京的大型超市里仍然难觅外地盐品牌。在家乐福、沃尔玛、物美、京客隆、永辉等大型超市,记者还未发现外省盐如鲁盐、浙盐、粤盐等身影。
在家乐福(九棵树)店盐品区域摆满了六七种食盐,产地来自于山东、天津等地,但包装袋上都写着“中国盐业总公司”,“这里仅有中盐可买,找不到外省盐的身影。”
“现在卖外地盐还是会有一些阻碍。” 超市导购严杰向记者透露。家乐福和沃尔玛所售的商品都是由大区或总部采购,本地大型超市也多在该地域采购,会有更多的利益需要兼顾。
国务院公布从去年1月1日开始,开放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在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此前有专家预测盐改后食盐价格将呈现高低差异,食盐品牌也会多元发展。
朱丹蓬认为,盐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外省品牌进京尚需时日。“这是中国盐企相互之间的一个默契问题,你不要进来,我也不去你那里,保持那一份平衡。”我国食盐专营制度已有2600年历史,过去一年作为盐改元年,难觅外省品牌比较正常,“这个过程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只是暂时的。”本次盐改核心是优化专营制度,允许生产企业参与流通和销售环节,对生产企业是重大利好,将倒逼盐业公司主动寻求与食盐生产企业展开合作,原来品牌优势不明显,渠道不完善的地方盐业公司面临整合或淘汰,优质的盐业公司则借助渠道和品牌优势,将自身业务做大做强,食盐销售格局的洗牌需要一个过程。
产业为主消费为辅
“2018年仍然是产业为主消费为辅的格局。”
朱丹蓬认为,盐改显示出政府对于整个行业打破垄断有所作为,为食盐销售市场化奠定了法律基础,属于顶层设计。“随着盐改落地和实施,不同产区的盐互相流通,国外盐企大面积进入中国市场,民营企业也加入分一杯羹,侧面显示了食盐市场的活跃度和多样性,对食盐功能细化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过去一年,消费端出现了很多食盐细分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对盐的需求更多地体现在功能和场景上。”朱丹蓬分析,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在食品选择上有“大健康”的苗头,但仍处于对食盐缺乏专业认知的阶段,很多企业试水寻找卖点,进行差异化竞争,“尽管有些是伪创新,也只是一个品类发展初期的表现。”
2018年仍然是“产业为主消费为辅”的盐业结构。“食盐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其他行业多是消费者倒逼产业发展,但对盐业来说,它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由产业去引导消费者,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更多品类的盐上市,与消费者慢慢磨合。”朱丹蓬预测,随着大健康时代来临和消费升级影响的深入,2018年盐企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将围绕高端盐品类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