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万洲国际是全球的猪肉食品企业,而美国的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简称SFD),俩者谁更强一筹呢?
拥有亚洲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发展、美国的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简称SFD)等,万洲国际在肉制品、生鲜品和生猪养殖三大领域均排名全球。2017年11月22日,河南企业家联合会发布《2017河南企业100强》榜单,万洲国际以1430.57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首位。
万洲国际之双汇篇:年销售额超500亿元 双汇覆盖100万终端
中国是世界上的猪肉消费国,中国市场占万洲国际收入的36%,占利润的46%,然而按人均计算,一年的消费量只有55公斤左右,远低于美国的111公斤和德国的85公斤。中国市场仍是长远的增长动力,对于双汇而言仍然任重道远。
双汇是中国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部在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多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养殖、饲料、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等完善的产业链,年产销肉类产品300多万吨,拥有近百万个销售终端,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双汇的产品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
根据双汇发展年报显示,2013~2016年,双汇发展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9亿元、457亿元、447亿元和51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40亿元、42亿元和44亿元。2017年1~9月,双汇发展的营业收入373.39亿元,净利润31.51亿元。
2017年12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揭晓,双汇以品牌价值606.41亿元再度上榜,连续多年蝉联中国肉类行业。自中央电视台启动“品牌计划”后,双汇已经连续两年入选,在“中国品牌日”当天,“CCTV中国品牌榜”启动仪式公布首批入围名单,双汇成功入围。此外,双汇还加入了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
2017年底,双汇迎来重大发展节点,新总裁马相杰走马上任。在2018年2月举行的双汇员工大会上,马相杰次公开演讲,大尺度谈及对双汇的改革战略。他认为,双汇两大主营事业部都应该积极进行调整,包括改变固化的销售模式、僵化的市场思维,改变过分依赖经销商的现状,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新客户加盟。
根据太平洋证券的调研预测,2018年双汇发展全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576.9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
万洲国际之国际篇:接连收购国外肉企 美国业务占比已超中国
纵观国内肉制品行业,普遍效益不好,万洲国际董事长万隆在几年前也意识到中国肉制品行业的举步维艰,开始将眼光放在国外,陆续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等国外肉制品企业,也促成了公司利润的大大提升。
万洲国际“买买买”的对象分别为:2013年,以71亿美元收购拥有全球猪肉养殖和加工之称的美国肉业巨头史密斯菲尔德;2017年1月,1.45亿美元完成收购美国综合猪肉产品生产商及加工商Clougherty ;6月,收购3家波兰肉制品公司;7月,收购波兰生猪屠宰场Pini的33.5%权益;9月,收购两家罗马尼亚肉制品公司。
对于万洲国际来说,海外布局已经成为较大的营收来源,在万洲国际的业务板块中,美国业务收入早已超过中国。2017年上半年,万洲国际的核心业务肉制品业务在美国收入36.6亿美元,中国收入15.7亿美元,而新开拓的欧洲市场只有291万美元;在生鲜猪肉、生猪养殖等业务方面,美国仍然是万洲国际的收入来源(分别占比54.3%、89.8%),而欧洲一直占比较小,因此对于万洲国际来说,发展欧洲市场将是业绩提升的重要阶梯。
值得一提的是,史密斯菲尔德和双汇一直在进行业务整合。2015年12月18日,郑州双汇美式工厂投产,产品原料来自史密斯菲尔德,采用美国的工艺、技术,生产史密斯菲尔德品牌的培根、火腿、香肠三大类产品,郑州市也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满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2017年10月,双汇、史密斯菲尔德以及京东生鲜达成战略合作,京东生鲜成为史密斯菲尔德生肉类产品在中国的线上销售渠道。
万洲国际之创始人篇:拼搏34年一身“硬”气 无愧中国肉类工业教父
万隆,万洲国际的灵魂人物,创业经历堪称传奇。
1984年,万隆经民主选举当选漯河肉联厂(双汇前身)厂长。在万隆带领下,1992年双汇牌火腿肠问世; 1994年组建双汇集团;1998年双汇上市,成为肉类行业上市股;2000年条冷鲜肉生产线投产;2007年双汇完成国有股改造;2012年双汇实现整体上市。
万隆本人也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漯河市人民政府授予“漯河市特等功臣”,被中国肉类协会授予“中国肉类行业十大功勋企业家”,被业界尊称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被《美中时报》评为“美中经贸发展领军人物”,被美国中国总商会授予“国际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食神”.
万隆其人,在漯河素有“头发很少,头皮很硬”之称。出身在相对封闭、市场经济不甚发达的中原地区,他把一个亏损的小肉联厂,做成了中国的肉类加工基地,靠的是一股“硬”气。二十余年来,他和体制博弈,与资本过招,甚至与自己的年龄抗衡,连他自己都说,“换了别人,可能早出局了。”
希望双汇能越来越好,早日成为世界猪肉企业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