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碳酸饮料,相信可口可乐是很多人戒不掉的一款碳酸饮料,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可口可乐的近况吧。“创新”的重要性正在逐年升高,单一产品难以应对越发挑剔的消费者。可口可乐对此感触颇深。去年,这家百年企业含净收入、营业利润在内等财务指标全线下滑。紧张感在蔓延,这一点从其2018年的频繁推新上或可窥得一二。
努力贴上“健康”标签
5月,饮料市场旺季已临,可口可乐也借机推出了茶饮料“淳茶舍”系列,卖点为无糖、真茶泡制。这是可口可乐今年在大陆市场推出的第4款新品。
梳理可口可乐今年推出的新品,不难发现,“减糖”是其现阶段的关键词之一。目前,在大陆市场的三款产品——纯悦神纤水、淳茶舍系列饮料及雪碧纤维+,主打概念便是“零糖、零脂肪”。而另一款产品——怡泉+C除更新包装外,更是主动减糖33%。
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是,“减糖”已逐渐成为趋势。部分地区的政策风向已直指“减糖”。
4月起,英国政府开始征收糖稅。业内针对糖分的过度摄入所带来的健康问题,进行了长期讨论。可口可乐则宣称,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所摄入卡路里的10%以下的指导方针,一直在改良产品的配方以减少或彻底去除饮料中的糖。
不过,可口可乐在减糖的路上也有“意外”。5月初,“唷!茶”将上市的消息流出。与“淳茶舍”系列不同,“唷!茶”并非纯茶饮料。无论是包装还是口味,它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统一企业旗下的产品“小茗同学”。
两款不同概念的茶饮料在一个月内接连上市,可口可乐究竟何意?
偶尔“纠结”的消费者
康师傅公司、统一企业的“冰红茶”、“冰绿茶”一度是中国大陆即饮茶市场中最受关注的产品。不过,消费者的喜好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包含统一企业在内的多家公司,在其年报中都提到了“高端化、个性化、健康化”。许多企业还趁机推出了无糖茶饮料,在包装和营销上,均可谓尽心尽力,典型如“东方树叶”。
不过,消费者的行为和其所宣扬的“健康”理念并非严丝合缝,有时候,还会“背道而驰”。
近几年,无糖茶并没有在国内市场取得良好的回馈。相较于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统一集团的“小茗同学”有着更为突出的业绩表现;“维他柠檬茶”在2016年成为“网红”饮料;“茶π”添加了果汁来提高口感,上市不到一年创造了10亿销售成绩。
再者,国内茶饮料消费市场相对复杂,除包装即饮茶外,消费者还可以选择自制冲泡的原茶和商家现制的茶饮。在此背景下,无糖即饮茶面对的消费人群到底是谁?消费者画像如何能更加清晰?这些问题仍待解决。
有了纠结的消费者,自然也有了“纠结”的可口可乐。其积极追求“健康”的同时,还要跟进一款“唷!茶”来补足,也可以理解了。
企业还需交更多“学费”
事实上,中国人对茶的热衷,有着更加久远的历史。但现代都市快节奏的日常,让很多人无法拥有安静地喝一杯茶的时间。
纯茶饮料的潜力自然不容小觑,企业“一窝蜂”地扎进,已经将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国内的纯茶产品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相反,邻国日本在茶领域的经验或可提供借鉴。
根据媒体报道,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的茶饮料生产国。
值得一提的是,其特保茶品类。在健康茶概念的普及上,特保茶可谓贡献突出。当然,这基于日本的特保食品制度,假如企业想宣称产品有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功能,它必须进行各种体内体外的人体实验,包含毒性的测试。一般来说,要申请一个特保产品的上市必须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还需经过不同部门的审批。
此制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日本三得利集团开放式创新经理 Alexandre Nicolau在3月份一次公开讲话中提到,旗下的一款“黑乌龙茶”已经持续5年的时间每年有3亿美元的销量,溢价超过标准茶饮品的15%以上。在消费者认同基础上,企业得以顺势在口味、消费人群等方面做多种细分,充分激发茶饮料的市场潜力。
尽管国内许多企业对纯茶市场都寄予厚望,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教育成本很高,仅无糖型产品而言,目前,企业都还在交学费”。
纵然产品更符合当下“健康”的消费趋势,但如何让消费者接受这个品类,企业还需在口感、研发、营销概念等方面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