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钱的饮料是哪一种?是老少皆宜的农夫山泉?还是随处可见的康师傅?或者是国际巨头可口可乐?其实都不是,钱的饮料单品是红牛。
中国钱的饮料单品是「红牛」。
2016年,红牛中国地区的销售额高达221.8亿,不仅稳坐功能饮料的头把交椅,还创造了国内饮料行业单品的销售纪录。2017年,红牛的销售额虽然稍微下滑,但依旧稳定于196亿。
这个销售记录让红牛站在了国内饮料单品的高峰。
每年近200多亿的销售量也将红牛中国区的严彬送上了全球首富榜的位置。
红牛在中国的掌控者
北京国贸CBD的东南角,有一座通体由玫瑰金玻璃包裹、外形酷似凯旋门的雄伟建筑。晴天的时候,它会折射出瑰丽的色彩,与楼脚下的一众豪车交相辉映。这是北京知名地标之一,它的名字叫华彬中心。
华彬中心的主人是泰籍华人严彬,在其财富版图里,这片11万平米的建筑群只是小小的一块,剩余的绝大部分来自大名鼎鼎的红牛。
过去20年间,严彬是中国红牛的实际掌控者,这款风靡全国的功能饮料,为之贡献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2017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严彬凭借110亿美元的身家,与苏宁张近东、美的何享健并列第107位。
张近东创造了中国的商业零售企业,何享健打造了全球的白电集团,严彬的辉煌战绩,则几乎根植于红牛这一单品。
《2017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严彬凭借110亿美元的身家,与苏宁张近东、美的何享健并列第107位。
在全球消费市场,红牛可谓独树一帜,这个小小的罐装饮料,缔造了三位别的超级富豪,而三方之间的争斗、摩擦与利益纠葛,更是"超乎你的想象"。
红牛的创始人是许书标。这位泰籍华人白手起家,在40岁那年创立了一家制药厂。药厂并没有给许书标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无心插柳的举动却令其成了首富级的人物。
管理药厂期间,许书标发现倒班工人、卡车司机等蓝领经常出现疲惫状况,于是,他命令药厂尽快研制一款"保健品",帮助他们恢复体力。
1966年,一款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新品被研制出来,许书标其定位为"滋补性饮料",取名Krating Daeng,这便是红牛的前身。
此后的十几年里,红牛经过了一段平稳的发展期,直到迎来其全球化最关键的人物——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
马特希茨原本是一位销售,1982年,他在曼谷喝了一罐Krating Daeng,"顿感所有疲惫一扫而空"。
几经思考,马特希茨决定放弃工作,投入全部身家做大这款饮料。他想方设法联系上了许书标,提出了全球推广的计划,两人一拍即合。
合资的几十年里,许书标和马特希茨始终"分区而治",前者执掌东南亚市场,后者大举进攻全球市场,双方均依靠红牛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在全球呼风唤雨的马特希茨,仍有一块挥之不去的"伤心地"——他从未能有效染指庞大的中国市场,因为这片市场属于严彬。
坐拥中国市场的严彬
严彬1954年出生于山东一个贫苦家庭,17岁那年,因为实在"饿怕了",他远赴泰国寻找出路。
在异国他乡,他从语言不通、卖血度日,依靠勤奋肯干严彬脱颖而出,1984年,严彬创办了华彬国际集团,主营地产项目。
1991年11月,许书标携全家回故土海南,做出了投资了决定,2年后,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正式创立。
1995年12月,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北京怀柔正式成立,这家公司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红牛"的主体。
红牛维他命的董事长是严彬,大股东则是许氏家族,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的信息显示,直到,许氏依旧占据着红牛维他命88%的股权。
红牛刚到中国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功能饮料的概念,初期走得异常艰难。为了迎合中国本土消费者的口味,严彬还进行了多次改良,大大减少了牛磺酸的含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中国,红牛成了综合性的代名词:它是运动饮料、是饮料、也是多功能性的饮料。从赛场、宴席,到网吧、驾驶室,红牛俘获众多群体,一度占据功能饮料超过80%的市场份额。
但有利益,便有了纷争,何况是这么大的利益。严彬和许氏家族的纠葛,在十几年前便已初现端倪。
分歧终现
许氏对于中国红牛的态度是:不管经营,但要求的控股权和商标所有权,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利润和未来发展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但严彬不是易于之辈,怎么甘心白白为他人打江山?于是,在红牛的发展过程中,他特意留了一手。
红牛维他命官方的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为了扩大产能,红牛先后成立了湖北公司、广东公司和江苏公司。这3家公司,兼具生产与销售业务,但却独立于原先的红牛主体(海南、北京公司),均归属华彬集团,由后者控股。
从那时候起,中国红牛的利益关系,相当错综复杂了。
这些长年累月的纠纷与摩擦,造了红牛如今鹿死谁手的难题。
红牛在中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最早的海南基地一直是许氏家族的资产,由许书标的儿子许馨雄担任董事长。第二个建立的北京基地,从股权结构上看也是许家的资产,但实际控制人是严彬,而后创立的三个规模更大的基地,均姓"严"而非"许"。
对于如此巨大的变动,许氏家族即便极为不爽,也很难有所作为,因为严彬不仅掌控了生产,也牢牢把握住了整个品牌与销售体系。
同时掌握生产和渠道,几乎等同于掌控话语权。不过,即便是"算无遗策"的严彬,也吃了一个天然的大亏,那是品牌归属权。严彬虽然从1998年起积极抢注商标,但他终究争不过"本家"。
这些长年累月的纠纷与摩擦,造了红牛如今鹿死谁手的难题。
“老大”不好当
如今,红牛陷入商标纠纷,这对于紧追红牛之后的乐虎、东鹏特饮,以及外来品牌魔爪等,正是发力的好时机,随时准备抢夺市场份额。更不提此后加入的众多新品牌,连“国民老公”王思聪,都携粉色能量饮料爱洛欲分一杯羹。
若将整个功能饮料市场都算上,市场潜力更加巨大,但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在大的功能饮料板块,红牛的影响力还要输给脉动一筹,新入局者也更加众多。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虽然红牛是华彬集团旗下最有竞争力、占营收比的产品,但仍有自主功能饮料品牌战马、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儿童果汁品牌果倍爽等其他品类的产品可以为华彬集团增加底气。华彬旗下高端矿泉水品牌VOSS也从2017年开始加速项目投产规划。公开资料显示,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30万吨矿泉水。
根据以上报道,虽然红牛是国内钱的饮料,但是能量“老大”不好当,未来将会怎样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