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作为乳制品的领头行业,伊利这些年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说起伊利,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伊利的近况吧!每天,超过1亿份伊利产品,会到达消费者手中。安慕希、优酸乳、畅意等经典产品都是浙江人民餐桌上的“熟客”。殊不知,“隐藏”在衢州龙游的伊利工厂是这些产品的制造商。
在龙游县经济开发区,伊利龙游、维达纸业、年年红红木家具形成了企业“金三角”。2013年,伊利集团投资5亿元在龙游建设大型乳业生产项目,这是浙江省内家单体液态奶生产基地。
10月11日,伊利龙游工厂迎来一批客人——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在内的“中国好乳品 ‘浙’里有底气”全国主流媒体看浙江乳业媒体采访团。媒体记者一行参观了该厂的生产加工和包装过程及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环节,惊叹于该厂的生产线和严苛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衢州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绿色屏障,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而龙游县,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水资源总量近一百亿立方米,绝大部分地表水达到一、二级饮用水标准。近年来,龙游县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这与伊利倡导的绿色产业链不谋而合。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入驻,伊利龙游工厂是其中之一。
“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在《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明确指出,乳品消费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在全球化的布局下,伊利集团在国内的拥有数十家工厂,还在海外建立了工厂。为更好更快地满足华东市场的需求,让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四省人民能够更好更快地喝上新鲜的伊利奶,伊利决定在龙游建厂。
在伊利,所有工厂都将选用目前世界上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设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保持在世界水平,龙游工厂也不例外。通过成熟的冷链技术,由安徽、南京等省份牧场供应的新鲜奶源,每天都会“乘”着全车恒温4℃的冷链车来到工厂。从挤奶、运输到工厂,全程仅需20个小时,可准备下一步加工制作。
走进生产车间,24小时流水线正在井然有序地运转着。分离、均质、超高温灭菌、灌装,全封闭式、不见光的生产环节都在奶管中悄然完成。哪怕是全自动化,在每台机器前,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正监测着操控界面,确保流水线的正常工作。
“智能化的生产流程让我们提高了产能,减少了人力成本,我们的高速包装机,每小时可以完成24000个产品,码垛机可以为我们至少节省60个人力。”浙江伊利乳业有限公司产品质量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伊利龙游工厂拥有2条优酸乳生产线、4条安慕希生产线、2条方瓶儿童奶生产线及2条畅意生产线,日均产量618吨。
严格遵循“质量标准三条线”
供应商们直呼“太严格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品质的背后必须是由先进而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和监督。长期以来,伊利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率先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预防。这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伊利在全球同行业内率先设置的“质量标准三条线”法则,严苛程度闻名业界,分别是标准线、企业标准线和内部控制线。伊利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三条线层层把关,确保了质量管控和产品品质。“伊利即品质”,也是企业信条的坚守。
2014年,伊利在新西兰建立了全球的一体化乳业基地。虽然采用当地的原料,但原料使用的标准却和伊利一贯的高标准是一致的。按照“三条线”标准,对原料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增多不少,还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
“这太苛刻了!”外国供应商在拿到这份标准时忍不住叫出声来。因为在新西兰、美国等,对原料奶根本没有这么严格的标准。
企业的高品质把控,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据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陈光明介绍,监管部门对终端产品的每年至少有1次抽检,尤其是三聚氰胺这一项,在乳制品的原料、成品做到了批批抽检,衢州市每年光这一项的抽检费用,达到了20多万元。
截至2017年年底,伊利检测设备累计投入6.35亿元,检测费用投入近3亿元。
小包装里大讲究
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
除了在生产环节严加把控外,看似简单的产品包装,伊利也是下足了功夫。董事长潘刚提出了“绿色领导力”的理念,通过与瑞典利乐、嘉吉亚太、美国杜邦等世界知名供应商紧密合作,形成了“绿色产业链”。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更优化了包装,由塑料、铝膜等材料组成的7层复合材料膜,安全阻挡了空气与阳光的“干扰”,保证了奶品的品质感。
包装盒在完成包装“使命”后,可以回收再利用。通过集中处理分类,纸浆分离,可以做成文具、桌椅、建筑材料,达到“废而不弃”。目前,龙游工厂已经与杭州一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为后端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