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饮料市场,碳酸饮料一直是销售比较火爆的产品,但是在美国,这种情况截然相反。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在美销售连续9年呈下降趋势。
据日本《朝日新闻》3月5日报道,家住纽约的玛丽亚一家,在家中只喝果汁或矿泉水。考虑到过多摄入蔗糖会导致糖尿病,她嘱咐13岁和8岁的孩子“不能喝碳酸饮料”.
美国的学校里,自动售货机销售碳酸饮料的情况很常见,但现已逐渐开始禁止这一做法。东部地区波特兰州的公立学校内,已全面禁售碳酸饮料。负责教育行政的特纳先生介绍说,“学生的健康是大事。已经在改变环境避免让孩子们变得肥胖”.
据美国饮料行业杂志报道,2013年美国的碳酸饮料销量比上年减少3%,为89亿箱(1箱约合5.7升),连续9年出现减少。
因为顾及健康,地方政府引入“苏打税”的动向在增强。该税将由饮料生产商负担。加利福尼亚州的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引入该税,超过30个城市正在讨论落实。
最早限制苏打饮料的是纽约市。2012年时任市长布隆伯格率先要求市内餐饮店和电影院禁止出售16盎司(约470毫升)以上大罐装碳酸饮料。他指出,“减少饮用碳酸饮料是最简单的防治肥胖对策”.虽然这一尝试以失败告终,但类似的运动在美国全境出现。
碳酸饮料不受欢迎,直接减少了饮料生产商的业绩。美国可口可乐公司2014年全年决算显示,纯利润比上年减少17%.2014年第四季度决算显示,纯利润比上年同期降低55%.
作为对策,公司将推出比常见的12盎司(约350毫升)包装更小的7.5盎司(约222毫升)“迷你罐”和低卡路里的“绿色可乐”.但是,由于销售额的大约七成是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公司最近开始向美国健康饮料生产商和咖啡生产商出资。
可口可乐的对手百事可乐公司,在休闲糕点等食品领域投入了较大力量。其业绩下滑幅度不及可口可乐,公司对饮料和食品两手抓的战略颇为奏效。
延伸阅读美媒:含糖碳酸饮料可能伤害肾脏
外媒称,新研究表明,嗜好含糖碳酸饮料的人患肾病的风险也许会增加。
据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11月9日报道,在日本一所大学的众多雇员中,每天喝两杯以上碳酸饮料的人与喝碳酸饮料较少或完全不喝的人相比,出现尿蛋白的可能性更大。尿蛋白被视为肾脏受损的早期但可逆转的标志。
新研究表明,喝碳酸饮料与肾脏受损风险加大间存在联系,但未必证明碳酸饮料是罪魁祸首。
该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每年在健康中心接受体检的1.2万多名大学雇员。体检的一部分是,检测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在3年随访期间,自称每天喝两杯或两杯以上碳酸饮料的人中,将近11%出现了尿蛋白。相比之下,在不喝碳酸饮料的人中,只有8.4%尿蛋白检测呈阳性,在每天喝一杯碳酸饮料的人中,将近9%呈阳性。
报道称,以鼠为对象的一项相关研究发现,适度摄入一种被称为果糖的糖会增强肾脏对一种调节盐平衡的蛋白质的敏感度。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导致肾脏细胞增加对盐的重吸收,这也许能解释为何摄入碳酸饮料被认为与糖尿病、肥胖、肾衰竭和高血压有关。
两项研究成果都会在将于亚特兰大召开的美国肾病学会年会上提交。专家们说,新研究成果为摄入过多碳酸饮料会对健康产生副作用这一论点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研究肾脏的专家奥兰多·古铁雷斯博士说,尿蛋白可能预示着更多,而不仅仅是肾病。他说:“我们如今知道,尿蛋白也许是心脏病、中风和心力衰竭的早期征兆。”
古铁雷斯说:“我们可以假设,这是一个健康的群体,因此,我认为,结果是相对于较健康人群、而不是那些有肾病的人而言的。”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肾脏的专家阿尼尔·阿加瓦尔博士同意他的看法。阿加瓦尔说:“新研究表明,如果喝太多碳酸饮料,算是肾功能正常的个体也可能受损。”
以高果糖玉米糖浆为甜味剂的软饮料也许最危险。他说:“果糖比葡萄糖更甜,而且不会使人产生饱足感。”果糖也许会通过一种与葡萄糖不同的方式导致损害。他说,果糖虽然对血糖影响较小,但也许会影响肾脏。
阿加瓦尔还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剂量碳酸饮料。看一看我们每天能够安全摄入的推荐糖量知道了,一罐碳酸饮料超标了。”
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指导原则称,成年男性每天推荐摄入的糖是9茶匙,成年女性是5茶匙,儿童是3茶匙。一罐12盎司的非减肥型碳酸饮料含有大约7茶匙糖。
纽约市芒特西奈医疗中心研究肾脏的专家贾梅·乌里瓦里博士说,新研究成果“再次证实,碳酸饮料与健康问题间存在联系”.他还说,减肥型碳酸饮料也能导致健康问题。
结论是什么?乌里瓦里说:“用水取代碳酸饮料。”
延伸阅读:印度总理呼吁百事和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中添加果汁
北京时间9月25日凌晨消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周三表示,跨国碳酸饮料巨头百事可乐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应该在他们的碳酸饮料中添加新鲜果汁,以此帮助印度农民增加水果销量。
莫迪周三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南部州表示:“成百数千万的人购买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我已经询问过这些公司,他们是否能够在他们的饮料中添加百分之五的天然果汁。”他表示:“如果他们可以采纳我的建议的话,我们的农民将能够赚很多的钱,他们不用将他们辛苦种植的水果扔掉。”
印度食品加工部长上月曾表示,百事公司应减少其饮料中糖的含量,并要求该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营养加工食品。
目前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公司尚未此作出回应。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水果和蔬菜生产国,由于印度国内缺乏冷藏设施和冷藏运输工具,该国每年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农产品被迫扔掉。
莫迪几天后将对美国进行访问,届时他将会见许多美国跨国企业高管,其中包括来自百事可乐公司的高管。
印度目前仅拥有约6500处冷藏设施,莫迪正在寻求外国投资和技术升级,以减少食物的浪费和扩大食品加工网络。
这两家总部位于美国的饮料公司早些时候已经表示,他们将会扩大在印度这一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中的存在,因为在印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有增加在速食饮料和食品上的开支。
百事可乐公司去年表示,该公司计划在印度投资55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在2012年划拨50亿美元,以扩大2020年以前在印度的投资。
延伸阅读:美研究称常喝碳酸饮料的儿童好斗
新华网华盛顿8月17日电(记者 林小春)美国一项调查发现,经常喝碳酸饮料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为问题。
近些年来,碳酸饮料加剧青少年肥胖成为讨论较多的话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佛蒙特大学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则评估了碳酸饮料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儿科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以美国20个大城市约3000名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请这些儿童的母亲报告此前两个月中孩子喝了多少碳酸饮料,并填写一份“儿童行为清单”问卷。
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每天喝碳酸饮料越多,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为问题,其中每天喝4杯或4杯以上的儿童,破坏别人东西、与人吵架或殴打别人的可能性是不喝碳酸饮料儿童的两倍。
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莎基拉·苏利亚在一份声明中说,每天每多喝一杯碳酸饮料,都会增加孩子的攻击行为。尽管这一研究没有找到喝碳酸饮料与行为问题之间关系的真正原因,但限制甚至不让孩子喝碳酸饮料或许会减少他们的行为问题。
饮料行业对这一研究迅速做出回应。美国饮料业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喝碳酸饮料会导致行为问题,这个结论下得过早,科学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另外协会的成员公司也不向5岁左右的儿童推广碳酸饮料。
延伸阅读:摩纳哥女子患心脏病 或因16年里只喝碳酸饮料
据美国媒体6月25日报道,一名31岁的摩纳哥女子近日查出心脏有问题,患病原因可能与她16年里只喝碳酸饮料有关。
这名女子在晕倒后被送到了医院。血液检测显示,她体内的钾含量过低;心电图检查表明,她患有长QT综合征,这种症状会造成心律不齐。
该女子的家族中没有出现过心脏或激素问题历史。但是现年31岁的她从15岁开始只喝碳酸饮料,特别是可乐。她告诉医生,自己每天喝2公升可乐。
在不喝碳酸饮料一周后,该女子体内的钾含量和心脏图检测都恢复正常了。
研究显示,喝太多可乐可能会导致过量的水进入肠道,进而导致腹泻和钾的流失。大量的咖啡因也会导致小便增多,并降低钾的再吸收。而钾含量过低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
摩纳哥格蕾丝王妃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心脏病专家需要知道饮用可乐和钾的流失之间的关系,应该询问QT综合征患者喝饮料的习惯。”此外,未来研究人员还应该检验,过量饮用可乐的人体内的钾含量是否比不饮用可乐的人低。
在查阅类似病例后,研究者共发现了6例据信是由过度饮用可乐导致的疾病,其中包括心脏问题。
延伸阅读:健康专家支持纽约含糖碳酸饮料限售提案
纽约市政府提出的引发广泛争议的含糖碳酸饮料限售提案将于下周投票表决。在纽约市长布隆伯格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多位健康问题专家表示支持这一提案。
布隆伯格今年6月向纽约市卫生委员会递交的提案拟在纽约市内餐馆、熟食店、电影院、体育比赛场所、街头餐饮车禁售重逾16盎司(约合454克)的大容量含糖碳酸饮料。委员会将于9月13日对提案投票表决,如果通过,提案最早将于2013年3月生效。
布隆伯格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含糖碳酸饮料是导致肥胖的主因之一,“饮料瓶变大,我们的体重也变大-同时得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几率也在增加”.
多位健康问题专家表示支持限售令。提倡通过调整饮食减肥的“杜坎减肥法”发明人杜坎博士说,糖和胰岛素已被证实是引起肥胖的两个主因,减少摄入含糖碳酸饮料,限制饮食中的含糖量对减肥至关重要。
这一限售提案早在今年5月底布隆伯格对媒体透露内容时即引起广泛争议。可口可乐公司认为限售令“毫无意义”,指责布隆伯格“蛮横”.有些人认为减肥是个人的事,布隆伯格干涉个人自由。有关民调显示,42%的人支持提案,不支持者占53%.
纽约市卫生局资料显示,纽约市60%的成年人和40%的儿童体重超标或肥胖,八分之一的成年人患糖尿病。在纽约市,每年约5800名市民因肥胖症死亡,肥胖症相关医疗花费达40亿美元(约合254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