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卢敏放作为中国乳业代表如何发展乳业做了重要发言。
得益于开放的市场,仅有20年发展历史的蒙牛已经成为“环球大买家”——从美洲购买质苜蓿,从欧洲引进的加工设备,目的是构架“Global for China”的成熟产业链,实现集全球乳业之精粹打造一杯好奶,创造世界品质的乳品“新国货”。
中国是乳业消费第二大国,去年乳制品消费量接近2700万吨,但由于中国乳业自给率不足50%,另一半基本依赖进口,中国是全球的乳业进口国。
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275.7万吨,同比增长7.8%,进口金额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2009至2018的十年间,中国乳制品进口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9%,比同期食品进口年均复合增长率(13.6%)高出5.3个百分点,可以说,中国乳制品升级,是中国整体消费升级需求的一个缩影。
但受制于人的一面在于,中国在乳品深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仍有短板,产业链不够完善,例如乳清蛋白、乳糖等深加工产品几乎需要从美国、西欧进口,这一现象短期之内也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再加上还存在奶源南北差异、国内外市场差异、销售季节差异等诸多现状,使得中国乳业经常出现“卡脖子“的情况。
这一现状对于蒙牛这样一个乳企巨头而言,全产业链布局国际优质奶源显得尤为迫切,为此蒙牛有了一些列大买家的动作。
在进博会现场,蒙牛已经有所收获。11月6日,蒙牛与法国动物营养企业巨头安迪苏(10.680, 0.12,1.14%)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的蛋氨酸、奶牛专用蛋氨酸、酶制剂等产品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签约后,双方将在奶牛养殖技术研发与合作、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交流、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很显然,蒙牛意在提高其在产业链最前端的养殖环节的成效和技术,这也是卢敏放所言“以造飞机的方式造牛奶”的步。
这也是技术与消费趋势驱动让乳企展现出的蜕变。在卢敏放看来,现在中国乳业跟世界乳业从产业链、供应体系已经深度融合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全球现在乳制品的贸易量中国占比非常高,而且随着这种贸易量不断增加,未来中国消费将会改变全球乳业在资源供应链上的布局。
为此,不止是产业链方面的合作,蒙牛与全球乳企在奶源的收购和合作此展开。近年来,蒙牛通过收购和自建方式,在大洋洲拥有了自己的牧场和生产基地,同时与北欧、中东欧和南美洲的众多大型企业开展奶源战略合作。
这一通操作下来,效果显而易见。蒙牛乳业2019年中期报告显示,蒙牛常温、低温和冰淇淋等三十多个产品已销售至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1个及地区,连续两年位居全球乳业十强。
借助海外资源优势也让蒙牛在进博会新品推出方面“交了作业”。11月8日,由蒙牛集团承办的第二届全球全球乳业合作论坛上,蒙牛专营奶酪单元的爱氏晨曦宣布2019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儿童奶酪杯、单体快速冷冻(IQF)马苏里拉奶酪丝两款新品,均为欧洲原装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