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段时间发生在各地的“杀牛倒奶”事件,再一次将牛奶产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前,牛奶多次登上报纸、网站头条,大多与其质量、安全等问题相关。“杀牛倒奶”事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不信任。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业市场遭受了重大打击,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被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逐渐击垮。奶制品到底安全不安全?如何选择奶制品?各地出现的鲜奶吧值得信任吗?记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方位采访,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刊发篇。
从三聚氰胺事件开始,中国奶制品似乎陷入了“负面”消息的漩涡,一次次质量安全事件将消费者的信心与耐心打(殆尽,从市场表现来看,“不买国产奶”成了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不相信国产奶”变成很多人的心声。那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奶制品到底安全吗?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奶业的质量安全有保证。
现状:消费者“不敢喝国产奶”
“我几乎不喝牛奶。”听到记者关于牛奶消费习惯的问题,秦女士给出的答案很直接。秦女士今年50多岁,目前退休在家,每月都有不少于3000元的退休金,在饮食与营养方面,秦女士从来不“亏待”自己,但是提到喝牛奶补充营养,秦女士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前几年牛奶经常出事,谁也保不准现在的牛奶会不会出问题,我可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冒险。牛奶中的营养我不要也罢。”
秦女士不是“拒喝国产奶”的个例,奶牛产业体系发布的2014中国奶业报告中提到,我国大中城市人均乳制品购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8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鲜奶消费量已从17公斤下降到14公斤左右;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速十分缓慢,目前人均消费只有6公斤左右。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33公斤,不到发展中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消费者对中国奶制品不信任,认为其不安全,所以选择不喝牛奶。”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这样解释上述数据变化。张志民介绍,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鲜奶消费量比现在要大得多,其实,现在而言,很多消费者并非不认可牛奶的营养价值,之所以不选择这样一种营养价值高、价格适中的食品,是因为近年来发生的涉及牛奶的食品安全事件,像秦女士所言,很多消费者“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冒险”.: 建管理系统,设追溯体系
我们的国产奶到底安全不安全?面对种类繁多的奶制品,很多消费者心里会打个问号。
记者了解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的行为均进行了约束。
今年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奶业的质量安全有保证,农业部连续6年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实施监测规划,累计抽检了12.5万批次,结果表明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状况是放心的,而且会持续向好。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监管,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农业部明确,将着力完成“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奶站信息化管理。继续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重点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监测抽检,加大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制定生鲜乳运输车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生鲜乳和各种违禁添加行为。将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奶站、运输车、奶牛场(小区)都要建档立案,纳入重点监管。
企业:完善工艺流程,防范安全风险
出台各项政策的同时,各奶企也在保障奶制品安全方面“使出浑身解数”.
去年,伊利集团设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揭牌成立,食品安全作为该中心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备受瞩目。此外,围绕“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两个核心,伊利先后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涵盖“集团、事业部、工厂”的“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从原奶从进厂到出厂要检测数百项指标。
记者联系蒙牛集团山东大区公关部门了解到,近两年,蒙牛在大战略股东中粮集团的支持下,在品质管控以及全产业链的完善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先后与丹麦Arla爱氏晨曦、法国达能、新西兰安硕等国际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引进全球的经验与技术,落实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牛奶产品的承诺,而通过增持现代牧业与控股雅士利,也令蒙牛实现了从奶源到产品的全面提升。
蒙牛集团山东大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蒙牛打造从田间草料、饲养奶牛的牧场到消费者餐桌的全产业链端到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而言,从全产业的每个环节入手,在保证有效运行HACCP和ISO9001等质量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外,公司内部创造自己独特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首先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然后实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技术创新、质量改进、质量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未来:提升国人消费信心是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奶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任务已经从恢复生产转变为提升消费信心和应对国际进口冲击。张志民告诉记者,实现提升消费者信心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企业要诚信。前述2014中国奶业报告中提到,应对国人消费信心问题,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公益广告和行业宣传等方式,倡导健康饮奶,提倡每天饮奶,宣传国内奶业近年来在质量安全方面取得的进步,增加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和对国产牛奶的信心。在乳制品加工市场严格执行“液态乳标鲜、标纯、标复原”的三标规定,完善检测方法,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纠正乳制品加工的乱象,给消费者以知情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加启建议,我国奶业的出路是实施优质乳工程,他提出,优质乳工程是能够同时解决消费信心低迷和利益分配失衡的核心纽带,是奶业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口,优质乳工程包括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保障优质原料奶的稳定生产供给,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