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零添加”“无添加”风潮,可能要踩刹车了。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对《食品标志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不得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等字样。
如今,不少食品包装都标注“零添加”“不添加合成着色素、不添加增味剂”等字样。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消费者青睐。
“零添加”直接理解就是没有任何添加剂,但事实确实如此吗?
在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当下,企业加工的预包装食品,想找到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恐怕很难。即使是家庭蒸馒头、烤面包,有时也少不了相关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妖魔鬼怪,食品添加剂不等于违法添加物,只要按照标准合法适量使用,不仅无碍健康,还会让食品保鲜、增进口感。而且,即便真的“零添加”,也不等于一定安全。比如:不添加防腐剂,就可能无法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导致食品容易变质。
真正的问题是,有的食品包装瞒天过海,醒目标注“零添加”,而实质上却添加了。也就是说,所谓“零添加”有时只是商家宣传的伎俩,不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而且扰乱食品市场竞争秩序。如此现实语境下,上述意见稿明确不得标注“零添加”等字样,一旦正式通过,将具有多重意义!
1.大大压缩部分商家用“零添加”忽悠消费者的空间;2.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3.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在禁止标注“零添加”之外,还要对商家在食品标志、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努力形成闭环监管。
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对人的危害?
1.食品添加剂中含有很多的酸性物质,物质难以吸收并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会给主要的代谢器官例如肾脏、肝脏、胆囊带来危害;2.食品添加剂还会影响人类在日常饮食中营养的摄取、钙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都无法利用吸收;3.食品添加剂过多食用容易影响到胃肠功能的情况导致出现有腹泻呕吐等情况的发生,也会有害于骨骼的情况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此前,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科普相对滞后,这给了相关谣言以及商家公开忽悠的机会。希望在未来的科普中,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为人们正确认知添加剂多做工作,再配合相关制度来规范商业行为,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时,继续完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
食品添加剂检测项目:
理化指标:颜色、气味、PH值、纯度、 澄清度、含量均匀度、杂质、水分、灰分、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密度、溶解度、熔点测定、灼烧残渣、干燥失重、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病菌等。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指标:铅,砷,无机砷,汞,甲基汞,铜,镁,锌,锡,钙,铬,镉,磷,氟,碘,硒,钾,钠,铝,铁,锰等。
食品添加剂检测范围:
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食品检测服务:
食品检测是按照国际、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对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食品检测的内容包括对食品的感官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检测等,并出具准确分析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