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生生长于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1989年于企业管理专业毕业,2013年春,距穆棱市区15公里的山林再建设开发,王树生亲自上山考察,在两周内必须植树完毕的紧迫条件下,果断决定,包山种树。
老妈心疼:“你也四十好几了,挨那个累干什么呀。”“趁我还年轻,干点有用的事,儿子做的是好事,您放心吧。”姐姐劝阻:“投资多、见效慢、回收期长,风险巨大,别人都不干,你干嘛当那个大头。”“正是别人都不干,我才要干。”妻子沉默了,因为她心里知道,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这是王树生。
三天时间敲定,五天时间造穴,立即开始植树,因为节气不等人啊。正是农忙开始时,通过朋友才招来不到十个工人,三天内必须植入7800棵大榛子,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人手远远不够啊。怎么办?第二天是五一了,平时他总是调侃,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有贵人相助。这个“有福之人”几个电话拨出去,十几人的亲友来了,帮他一起,上山植树。经过一小时王树生培训示范后,开始正式植树,累了,他们在草皮上一躺;饿了,吃点干粮拌菜;由于山场包在丛林中央,道路不畅通,物资供应非常困难,饮用水不够,有人干脆喝了空山水。三天后,榛子苗如期植入,王树生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了,可是后续漫长而艰难的的路,才刚刚开始。截伐后荒芜多年,林地整个被厚厚的草皮覆盖着,正好为植入的树苗营造了一个湿润的环境,却给作业带来诸多不便。
虽然王树生曾经密切关注平欧大榛子的种植,可毕竟他没有丰富的林业经验,经林场推荐,王树生请来了有几十年林业工作经验的哈哥,也是后来成为山场顶梁柱之一的个“傻瓜”.割带、覆膜、定植,建造工程房,山场的劳累远远超过了这个清瘦的东北疯子的负荷,两周后的一个晚上,累到瘫软的他,从楼梯滑下,右踝粉碎性骨折。勤劳厚道的哈哥,默默担起了山场建设的重担,“疯子”深深地感动,感谢这样好兄弟助我圆梦,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让哈哥过上好日子。
一个月后,芽胞抽出嫩叶,树木成活情况喜人,在这欢欣鼓舞的时候,虫害发生了王树生立刻上山,拄着拐进了园子,看着嫩叶被虫子啃食的残端,又是心疼又是忧虑,同业网络平台,早交流过这些问题,为防虫害发生,要打五、六遍农药,可是包山是想还人们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从没种过庄稼、从没施过化肥农药的宝地,怎能在我的手里污染了呢?!“坚决不用农药!”办法总会有的,王树生仔细查过资料,养赤蜂是除虫的好办法,可是虫害已发生,养蜂来不及了呀,刚植入的树苗,没了叶子等于没有了生命,“人工除虫”--又是一个疯狂的决定,王树生自己也拖着伤腿,加入了捉虫子的队伍,虫害暂时得到了控制。
接下来,怎么办,“养鸡!”对,养鸡可以吃虫,还能除草,鸡粪还可成为树木的有机肥,鸡刨食还能松土,王树生为自己的这个主意兴奋不已。可是这个一举多得的好想法,立即招来了行家们的反对,做兽医的同学说,这些年禽流感此起彼伏,养殖业岌岌可危,你的鸡漫山跑,又不好管理;做动物营养的同学,经过调研后告知他,散养鸡,不上分量,加上动物侵害损失多,同行经验“不赚钱”,所谓出力不讨好。王树生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再三考虑后决定,只抓三十只鸡试验一下。这样,榛园迎来了批客人,32只青脚麻小鸡。兽医同学上山一看,这些鸡不健康,呼吸道有炎症,叫声呼噜噜的,“需要上抗生素。”矛盾又来了,这树木都不打农药,要给鸡喂抗生素,又违背了他的原则,要养养的、要么不养,决定顺其自然。半个月后,奇迹发生了,鸡的叫声响亮了,羽毛也油光崭亮,在园子里跑来跑去,神采奕奕。王树生欣慰地舒了口气,同时决定,再抓1000只笨鸡上山。兽医同学在为王树生的疯狂而感到无奈的同时,也暗暗叹服森林氧吧的奇妙之处,基于多年的同学情谊,很自然地担起了义务的养殖顾问。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山上的鸡下蛋了,分给亲朋好友一吃,不得了,大家都说多少年没有吃到这么香的鸡蛋了,王树生心里暗暗庆幸:这回我又赢了。东北的冬天来得特别早,要越冬,没有足够大的鸡舍,落雪的时节,杀了批公鸡,中年人都说,这鸡,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漫山的白雪装扮了美丽而寂静的世界,却没有盖住王树生那颗驿动的心。几年后,榛子树长起来,剪枝、采摘都需要作业道,可伐后的树桩星布其间,碍事呀,不要紧,这点事难不倒曾经的致富能手,把树桩注入灵芝菌种,三年后长出灵芝,可做药材,树桩也随之腐化成肥料了。至此,榛园建设规划已初步成型,不安分的他又有了新想法,既然这种循环型农业的道路是可行的,我何不与有识之士合作,规模化经营,创出一条生态之路呢。
想到做到,王树生一直是一个行动力极强的人,想法一说,同学、兄弟,一拍即合,食品安全涉及你我,我们不抱怨,我们来改变!王树生乐了,榛园里又多了两个伙伴。
这,是一个特别的园子,她座落在丛林中间,四周被几十年的松林环绕着,地面被厚厚的草皮覆盖着,散发着青草的芳香,园边还有汩汩的清泉流过, 让人感觉仿佛到了现代农场。
深井水、动力电、工程房,一排排、一行行的榛子树,却见不到一个农药瓶和化肥袋子 .
王树生, 从小对树情有独钟。一直关注环保、关注深林覆盖率、关注生态农业。 关注带来了机遇, 偶然的机会, 看到了一块荒地。这是一块5、6年前截伐过的林地,四周深林环绕、杂草丛生、树根交错,山路崎岖泥泞,当地人没人愿意接手, 一直在撂荒。 像采金者发现了金矿一样, 王树生如获珍宝,一头扎了进去。
王树生经过详尽的测算, 综合分析了除虫、施肥、松土等因素, 决定马上自己培育1000个鸡雏,尽快上山工作,做进一步的尝试。
转眼间,大雪封山春节将至,已经完成使命的鸡们已是膘肥体壮,该出栏了。 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意想不到的是,朋友们听到山上的鸡可以吃了的时候蜂拥而至,300多只公鸡一抢而空,竟然卖出了天价,199元一只, 还都说“真值,是小时候的味道”
母鸡怎么不卖啊?王树生说, 母鸡要留着下蛋, 而且为了留些鸡让它们第二年尽早上山工作。
当山上的白雪还没有化净,绿草刚刚开始萌动的时候,这些鸡又上山了, 同时它们也到了产蛋期了, 可好, 东一个、西一个, 草棵里一个、树丛里一个,还真是不少。好东西不能独享、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呢?要想把事业做好,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有机食品,让更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 需要把这种纯生态的,种养殖结合的循环农业做好,需要更多的力量投入进来。这时候要开始规模化养殖了, 于是王树生又找来了于宝新,养殖专家、郭强,什么活都会干的全才,加上一直给他干的哈哥,林场老工人。 一个草台班子这么搭成了。
真是不按套路出牌,人家股份制公司的章程有很多条,他们的章程一条,持有机生态道路者,留;不坚持有机生态者,去。
而今。如果他在园中漫步,会感觉自己成了鸡司令,这些自由自在的鸡非常好客,总是跟在客人身后叽叽喳喳,因为这里的确是鸡的乐园,它们以山场为操场,以虫子为美食。冬天里,它们住的是阳光大棚,地面松软、干净、还散热!冬天地面还散热?还干净?没有鸡粪味?对了,不仅如此, 冬天还下蛋呢?而且这种冬天的笨蛋也是3元一个呢! 这你是科学,他们采用的是发酵床技术,阳光大棚里先铺上了一层锯末、然后撒上了一层EM菌(一种纯生物菌剂),又一层锯末,重复几次之后, 这种混合体达到50cm高。当鸡粪落地的时候被自然埋进了混合料里面,于是鸡粪自然、缓慢的发酵、散发出热量、消灭了鸡粪、没有了气味!
放着现代化的化肥农药不用,用原始的食物链生产, 这不是降低了生产效率么?这到底是创新、还是复古呢?这是黑土生态养殖基地总经理王树生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