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别北方地区出现了倾倒滞销油桃现象的时候,广州各大城市迎来了水果的季节。“今年夏天西瓜比去年便宜了约0.5~0.7元/斤,水蜜桃降价了两至三成。”周三,海珠区滨江东路白领刘女士兴奋地在水果专卖店采购,一口气买了90多元、4个类型的水果。她与闺蜜何女士均告诉记者:“瓜、桃类的价格同比降价幅度,水果的整体价格要比去年便宜。”
由于电商依靠“买手”制度大举进驻水果市场,水果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传统销售模式正在改变;而多个北方水果产地遭遇大丰收、进口水果数量增加,也使得水果市场的供大于求局面加重,个别北方地区还出现果农倒滞销油桃进河道的现象。
6月,多商家统计50%以上比例的水果价格同比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欢迎水果降价;但对于销售方来说,市场挑战不可避免,差异化、品牌化的经营方式,或许是未来的出路。
市场一 部分超市6月水果销售整体降价12%
广州日报记者调查了越秀、海珠与白云三区的多家超市与水果零售摊点,今夏水果价格普遍便宜成为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其中,桃类、瓜类的同比降价走势尤其明显。
在海珠区滨江东路菜市场冼大姐的摊位,黑美人西瓜的价格已低至1.3元/斤,而在去年这个时间段,黑美人的价格均在1.8~2元/斤;(厚皮)哈密瓜的价格为3.5元/斤,而去年的同期价格在4.5元/斤。河北产水蜜桃的价格目前在6~7.5元/斤,而去年同期,价格高至8~11元/斤;油桃的目前价格有两个档次,10元3斤或4.5元/斤,而去年此时,价格均在4.5元每斤以上。
广州日报记者从“本来生活网”、“广东乡村网”等电商大户处了解到,今年多地水果大丰收,导致水果的供应量增大,是导致水果价格走跌的主要原因。此外,从进口数据来看,山竹、榴莲、香蕉等水果的各地进口量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很多进口水果商放下身段做促销,拉低夏季水果的整体价格。,电商入市竞争激烈,倒逼各大超市、水果连锁店做了大量的促销活动,也加速了市场水果价格的下降。
从几家电商的统计数据来看,5月~6月超过七成的水果价格较2014年同期下降。广州本地一家知名水果连锁企业的负责人黄先生向广州日报记者透露,6月水果的整体降价幅度约为12%,进口水果的降价比例高于80%,本地水果的降价比例高达50%~60%。
市场二 价格两极分化 荔枝涨价20%~30%
对比往年,由于南方几个省暴雨天气连连,部分上市水果的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导致整个水果市场价格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走势。比较明显的是荔枝与李子。龙津路的桂味荔枝,目前价格为10~11元/斤,而去年这个时间段,只有8元每斤。李子的价格去年为8~10元/斤,而今价格为13~15元/斤,涨幅高达60%。
海珠区滨江东路的冼大姐告诉广州日报记者,去批发市场采购荔枝,不管哪个品种,对比去年同期的价格,都有20%~30%的升幅。
另外,据海珠区百佳、华润等超市的销售人员介绍,今年夏天,同类水果的价格差异也要高于往年的时间段。比如奇异果,同是进口品牌,有10元/只的,也有3元/只的;同是进口提子,贴上知名品牌标签、包装精美的,价格高达35元/斤,而便宜的进口红提也有15元/斤的。
对比:
部分超市净利率降至10%以下
广州日报记者深入了解到,今夏水果降价,在内地各大城市均有发生,并非天气原因带来的偶然性现象,而是折射出产业背后的变迁趋势,水果产业链也面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2014年开始,电商大举入市,由于砍了中间环节,已打破以往从果农-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固定销售模式,丰富了水果品种,加速了市场竞争。此后,水果降价不可避免,品牌化、价格分化也随之出现。
“以往我们超市水果的毛利率可达35%~50%净利有10%~15%。”广州天河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果蔬采购部经理刘先生告诉记者:“但目前的毛利率只有20%~30%,净利率一定在10%以下,多数产品的净利率在5%以下,相当数量的产品还在亏损。”
与之对比,电商平台的销售量却“芝麻开花节节高”,本来生活网的市场部黎亮介绍:“6月平台销售的新疆鲁克沁镇产哈密瓜的销售(月)环比增长近4倍;绿色奇异果的销售量则同比增长了3倍以上。”
产业链:
电商“买手”模式减少五成成本
黎亮认为,除了便宜,电商目前普遍推广的“水果买手”制度是导致销量大增的重要原因。所谓水果买手,是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农产品种植地直接品尝、购买水果的采购员,一旦“相中”,立即在网上开售,由此砍断了销售的若干个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目前来看,“买手”制度可将销售的单位成本降低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