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全国各地成立了140多个经营实体,以果汁产业为主体,形成了汇源果汁、汇源果业、汇源农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008年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可口可乐公司将以总价179亿港元(合24亿美元)现金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不少消费者私下议论,朱新礼先生的子女似乎并无意愿接管汇源,出售或许是汇源的一条出路,但是汇源的出售或涉及到了反垄断法因而搁置。而2008年汇源的急速扩张,或多或少的引起了现在汇源抛售12个旗下子公司,发行200万欧债,资金捉襟见肘的局面。
汇源果汁大事记
2007年2月23日, 汇源果汁在香港挂牌上市,其发行价最终定价6港元,为招股价区范围4.8港元至6港元的上限,筹资规模达24亿港元,成为香港2007年以来规模的IPO.当日收盘9.98港元,比招股价高出66%.
汇源果汁入选2007年度网民十大品牌。
2008年9月3日,汇源果汁在香港公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案反垄断审查做出裁决,声明表示,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
2009年4月14日,汇源果汁集团在香港发布2008年业绩年报,去年公司净利大幅下挫超过三成。
2012年8月底,果汁饮料巨头汇源陷入一连串的负面新闻:先是因“倒卖”汇源商标官司一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接着汇源中期报告显示,汇源上半年由盈转亏,亏损额高达3200多万元。
2013年3月,已经在上游布局庞大的汇源集团再次启动了扩张步伐,拟通过汇源果汁(01886.HK)再次扩张上游浓缩果汁及果浆生产业务。
2013年7月15日,汇源果汁突然对外宣布,现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裁朱新礼辞去公司总裁一职,但仍留任汇源果汁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同时任命苏盈福为公司行政总裁。
2013年8月19日,在港上市的汇源果汁晚间宣布出售旗下一家名为汇福的附属公司,套现3.5亿元。
2014年3月18日,汇源果汁公布的2013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3.1%;实现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13.1倍;实现经调整扣除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的核心盈利9.7亿元,同比上升60.6%,政府补贴成主要来源。
2014年3月20日,汇源果汁发布的公告显示,汇源旗下一家国内附属公司拟向三得利中国收购三得利食品的全部权益及三得利贸易的50%权益,总现金代价为1.18亿元人民币。
2015年8月31日,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汇源果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9.66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2047万元,按年减少82%.同时另一份公告称,苏盈福已辞任执行总裁,相关职位将由洪莉继任。
2015年2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盈利警告,称公司全年业绩预亏,公司在上半年盈利为2049.2万元,经调整后上半年业绩亏损1.59亿元。朱新礼赌合伙人制,汇源果汁在2014年12月份开始在内部经过层层评选和评估后选出14名合伙人负责集团核心的品项,将原来的市场部重新划分成立了12个产品项目部和2个产品事业部,这些合伙人既是产品经理,也是合伙人,他们分别承担了1-20亿元不等的销售目标,要对从瓶标采购、生产、销售,最终到消费者的每个环节进行层层把控和负责。
2015年6月, 汇源果汁公布,以18.12亿元出售旗下一批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本权益予方正富邦,出售的公司包括北京汇源、江西汇源、吉林汇源、锦 州汇源、山东汇源、山东圣水峪、山东新明汇源、山西汇源及肇东汇源。主要业务为制造、加工及销售果汁、饮料产品及瓶装水。
对于汇源的业绩不振,许多专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包括2008年前后的急速扩张,引起了资金危机,家族化管理存在缺陷,企业多元化道路影响了主业发展。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传统企业汇源的发展呢?
汇源果汁营销现状
自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被商务部否决后,汇源果汁便一路消沉至今。几年间,当汇源在“去家族化”的道路上进退维谷之际,在饮料市场上,从渠道到营销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在竞争方面,汇源除了面对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农夫等强势品牌的围攻,在高浓度果汁领域,还面临来自鲜榨果汁门店兴起的挑战。
根据汇源的财报显示,在2014年,汇源仅在高浓度果汁领域销售额增长不到5%,在中低浓度果汁领域销售额都有所下滑。尽管在中高浓度果汁市场仍然保持着行业的地位,但是在25%以下果汁饮料的市场占有率仅2.1%,可以说是阵地尽失。
在主要领域经营不佳的同时,汇源近年来频频推出新品,谋求产品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并未见到真正有亮点、可以带动整体业绩发展的产品出现。
近年来,汇源接连推出的“爱上小时光”植物蛋白饮料系列、“飞能”活力补充饮料、“真炫”鸡尾酒系列,并收购了三得利,涉足茶饮料业务。虽然在品类选择上都契合了当下的消费热点,但是简单的跟风显然没有获得市场的肯定,销售情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