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太原消协公布了超市消费体察结果:美特好等五家超市存在九大问题,再一次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超市,无疑是汇集了多个同类型企业,多个生产、销售环节的综合性企业,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省、市相关部门狠抓食品安全问题,并向社会发布了抽检公告。为进一步查找超市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今年 7月-8月,太原消协组织社会监督员分为6组,分别对美特好、沃尔玛、家乐福、山姆士、华联等五家超市的十几家分店进行了消费体察。内容主要为食品的存 放、标示、售价,操作人员的着装规范及售后保障等。9月11日,太原消协公布了消费体察结果,结果显示五家超市存在九大问题。
问题一:现场加工食品及果蔬存在安全问题。
在很多超市,现场加工食品的原料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并且消费者看不到现场加工食品的原料的保质期、加工原料来源,原料是否还在保质期内不清楚。
一些水果和蔬菜,因为储存时间长,已经不新鲜,多次上架下架重新包装,再次去掉残枝烂叶之后上架。将坏损的部分切除掉,重新标写日期,一些水果切除腐烂部分,成为试吃品,也存在销售变质水果的现象。部分膨化食品有漏气。鱼罐头在保质期内,可打开后盖子上面全是霉菌。
在“一元菜”方面,有的超市蔬菜不够新鲜,“一元菜”销售区的提示牌话语有些不合适。提示牌内容大致是“一元菜”是经政府补贴、企业赔钱销售的蔬 菜,禁止顾客在购买过程中掐茎、剥皮、去根,否则将按精菜计价收费。其实,为了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政府对蔬菜的种类、品质都有要求,给企业的补贴中已 包含了价差、产品损耗、企业人员、运输成本等合理内容。因此,相关“一元菜”的产品质量一定得保证,且不能再将损耗转嫁给顾客。
问题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卫生意识欠缺。
部分人员不能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不严格按照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发现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佩戴口罩不规范,主要是佩戴口罩仅遮口不遮鼻,还有的把口罩弄到下巴处,这种现象在几个超市都存在。更有甚者,食品加工人员穿着工作服上厕所或到其他场所走动不换衣服。
问题三: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不规范。
包装上有标签,也有相应的标示,但是有的里面还有小包装,上面也标有生产日期,与外面大包装不一致,有时还被遮挡,看不清是否过期。
问题四:冷藏区食品未分类,冷藏温度不达标。
冷藏区的食品(牛奶、饺子、馄饨、小面包、汤圆、粽子等)物品都在相同温度的冷藏柜里面,各自的冷藏温度不一样,但是冷藏区的温度设定是一样的,达 不到冷藏食品的冷藏温度要求,并且混合冷藏的方式造成交叉感染,对于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大超市有着相对区分的冷藏区,小超市基本上所有的物品都在一起冷 藏。消费者在看冷藏食品的时候,对于食品挑拣,随意开关冷藏门,对冷藏食品的温度要求有影响。在橱柜周边未发现温度指示装置,也未见向消费者明示限定温度 范围及实际温度。
问题五:价格标注与结账处不一致。
有时候,标签价格和实际付款不一致,购物发票上的价格往往要比价签上的价位高一些。消费者发现后,经营者常常解释为促销活动后没来得及换标签。
问题六:一些打折食品已临近保质期,缺乏适当提醒。
问题七:常温陈列食品缺乏防尘覆盖。
1.散装食品:很多超市都有卖一些散装米、豆子等,但这些东西往往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且多散放暴露,超市是人流较大的场所,有常识的顾客可能会使用工具取放,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用手来抓取的,这很不符合入口食品要求。
2.自制糕点等:很多超市的馒头、蛋糕等食品没有遮盖,露天陈放,也没有食品夹子,人们随意拿手翻动。
问题八:售后制度:只有基本完整的售后服务制度与专门的工作人员,能执行的退换货规定。
问题九:其他
1.过期的促销公告不及时撤出,容易误导消费者。
2.赠品发放存在漏洞。赠品一般作为产品促销的一种营销方式,激发顾客的购买需求,但是在赠品赠送中,随意性往往很大,一些超市的赠品上贴有标签, 此为赠品,不得买卖。还有一些超市写着赠品有限,送完为止。具体赠品的数量、件数、赠送规格等都不得而知,致使赠品有名无实、有数无量。
3.非售后人员态度不够专业、友好。有的培训三天上岗,没有相关的礼仪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