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一直居高不下,每年数万起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事故,这对人民群众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到底问题处在什么地方呢?
数据显示,肉与肉制品、蔬菜与蔬菜制品、酒类、水果与水果制品和饮料是发生事件量最多的五大类食品,发生事件量之和占总量的40.54%。食品供应链各个主要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安全事件,但60.16%的事件发生在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75.50%的事件是由人为因素所导致,其中不规范使用添加剂引发的事件最多,占总数的31.24%,其他依次为造假或欺诈、使用过期原料或出售过期产品、无证或无照的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违禁物等。
《分析报告》还指出,2005—2014年的十年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成因十分复杂,是长期以来各种矛盾累积的必然结果。我国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的组织形态虽然在转型中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以“小、散、低”为主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多发性具有现实基础;同时由于我国食品工业的基数大、产业链长、触点多,更由于诚信和道德的缺失,且经济处罚与法律制裁不到位,在“破窗效应”的影响下,必然诱发人源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此外,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探索中逐步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市场与社会间,地方政府负总责与治理能力间的匹配关系,体制滞后是事件多发的体制原因。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认为,2014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供应数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总体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以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实现了新提升。虽然近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同的人士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是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