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两天能解决的,也不能盲目的去解决,应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最近台湾在对食品安全法发挥了亡羊补牢的功能,这样一来暴露了台湾对食品安全出现了手忙脚乱的形式。因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该针对当地的食品问题和资源来解决,必须重建食品安全治理的体系。
台湾历经多次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并未改变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的观念与架构,各党候选人虽然分别提出“食品安全五环”以及“三点对策”的政见,但是皆尚未深入食品安全问题的真正核心,食品安全治理依然缺乏领导统御,并无法解决各部会食品安全管理脱节、台当局地方断层的问题。
而食品标准紊乱、食品贩卖业者以及小型制造、餐饮业者仍未能纳入监管,自主管理既缺乏辅导亦无相关配套,使得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看似具备而实际却残缺不全。
“1年准备、2年反攻、3年扫荡、5年成功”是重塑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挽回民众信任的必要步骤。制定一个“食品安全作战行动计划”需要决心和大破大立的勇气。头一年的准备规划非常重要,要盘点各“部会”及台当局和地方的权责,务实订定有效合作的食品安全管理蓝图,纳管全部相关业者,界定上中下游的责任义务秩序。对于规模悬殊、性质迥异的食品业者,则予以区分类别订定等级;还要检讨食品原料及产品标准、统一名词定义及标示原则;建立产业自律自助环境,辅以科学研究、风险评估、检验分析、信息云端等协助机制。
重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无法一蹴可,至少必需花上2至3年时间,依据行动方案,分阶段循序推动、定期检讨。5年重建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必须建构在能够提升民众的信任为目标,包含业者、政府、监督媒体及消费者共同参与。
在执行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以业者登录制度所建立的数据为核心,各行政单位将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业者全面纳管,但规范标准应合理可行,且能纵向整合与横向合作,并且建立能有效检讨问题、及持续改进的有机体系。另一方面,产业界也要了解诚实、透明、负责、信任、合作必定是未来社会的基本要求,安全安心应该凌驾于商业利益,食品安全应该以“零风险”的标准作为目标。
台湾历次食品安全事件都在“食品安全法”锯箭、补锅式的修法下落幕,虽然已订定巨额罚则、加强检验稽核的条文,然而却无法杜绝问题再次发生,因为架构依旧脱节断层,管理未能全面涵盖,执法没有配套,良性的产业秩序并未建立。倘若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源问题迟迟无法解决,下次风暴的发生只是时间与机率问题。重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其实是一场战争,必须全体动员,制定全盘作战计划,分期执行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