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容易人为添加有害物质,同时,散装食品本身在卫生方面也有很多隐患,这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也是执法队员监管的难点。所以,禁止销售散装食品确实可以提到议事日程了。”但是,很多消费者一直保持着消费散装酒的习惯,比如,夏天到了习惯喝一些自家酿的梅子酒、荔枝酒。同时,深圳从事散装酒生意的小商铺大概有200多家,如果对散装食品“一刀切”,他们怎么去安身立命。
这是近日深圳关于是否有必要禁止散装白酒立法听证会上各方不同的观点,处于非产酒区的深圳为何屡屡提出禁售散装白酒?散装白酒核心的隐患到底是什么?监管部门为何执法无门?为何10年间散装白酒依然没有相关包装标准?
散酒的问题是包装问题?
深圳从去年便开始“吹风”禁止销售散装白酒等一些散装食品,一直到最近召开立法听证会。对于“是否有必要禁止散装白酒”这一议题同样在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
“我觉得包装是禁售散装白酒最主要的问题。这些年酒行业都在提倡放心酒工程,但是因为散装酒没有包装所以导致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同样也给经销商和终端店留下作假的机会。”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说。
近十年来,朱思旭一直关注散装白酒的核心包装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白酒需求的变化都在影响着散装酒的发展。
朱思旭介绍,近年来散装白酒在广东省城市内销售的量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乡镇销售,目前广州和深圳市内很少销售散酒。现在销售中低档酒的量不是特别大,同时一些比较大的酒厂生产的低端酒也都有包装,目前生产散装酒基本都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像一些小作坊等,大企业极少去卖散白酒。
“现在没有相关的散酒包装标准,但是,我认为散酒未来能不能像卖桶装水那样卖酒呢?能不能学习有一些卖水的模式,用一种比较环保的容器统一做散酒的包装,把酒卖完之后厂家回收容器,瓶子回收后再把白酒装进去,保证一个安全可靠循环的过程,有点像最早啤酒回收酒瓶的模式。”朱思旭表示,未来能不能实现除了酒厂能把散酒灌进容器,一般的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只能把散酒倒出来。酒灌不进去,这样经销商和终端店很难作假,这个技术解决的话,消除了消费者对散酒质量的顾虑,对厂家来说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最关键的还是保证了散酒的口碑。
散装酒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包装对散酒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溯源基础,现在散酒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用管理桶装水的模式来管理散装酒。
“现在有一些散酒龙头企业也在改包装,把大包装改成小包装,从主流的容积51升,改变为20升或者10升,这是在学习桶装水的方式。容器的改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必须要降低利润,必须要做改变,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其实,市场也有桶装的散酒销售,大部分走商超渠道,价格相对会比较高,专门做散酒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专卖专营,还是价格的问题。”散装酒行业的相关人士说。
现在大部分散酒终端店还是在用陶缸容器,因为散酒的消费群体流动性不大,一般散酒消费都是老客户比较多,通常情况是“拿桶来,提桶走”。
“现在市面上的散酒以浓香、清香为主,也有一些米香,不同区域消费不同,价格都比较便宜,通常是5元左右一斤。但是,今年的大环境不好,喝酒的人在减少,现在的80、90后可喝可不喝,所以喝的少了。今年虽然没有瓶装酒影响那么大,但对散装酒的影响也不小。”散装酒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现在散酒企业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一方面是安全疑问,另一方面是消费群体的断代。
“散装白酒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包装问题必须要解决,可能这会有利于这个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朱思旭说。
不能因不好管不管
深圳禁售散酒听证会上一名销售散装酒的企业家说,改革要于法有据,法律都没有禁止销售散装酒,为什么深圳的法规要在这方面“突破”,“不能因为政府不好监管,断了我们的生路”,“你们政府部门觉得不好管理禁止掉了,其实是你们偷懒”。这样的呼声确实引起了很多从业者的共鸣。
“现在确实很少能够见到卖散酒的,比较多见的是酒店会卖一些用药材泡的药酒。近几年,深圳也没有出现关于散装白酒的安全事故,散酒这几年的量虽然不大,但是企业自律做的确实不错。”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克建说。
对于散酒监管的问题,不仅在深圳,在全国来说都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10年前,朱思旭在谈散装白酒的问题,需要建立原产地保护制度,提高含金量,当时的现状是对散酒没有专门的酒法;此前散酒没有明确界定,没有包装标准;生产环节存在厂家证件不齐或者无证经营的情况;在流通环节没有规定;产销衔接部分监管漏洞较大,不少问题出现在产销之间的灰色地带。
当时朱思旭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议把法规操作性加强,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为酒类统一立法;凡是正规厂家出厂,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识标准,进入销售领域散卖的白酒,建议实行桶装;生产厂家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等。取缔无证生产厂家;散装酒经营单位,必须办理经营许可证,领取许可证的商家在厂家指定的地方设点销售;加强产销衔接部分的监管,对照《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行,建议建立专卖店。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建议至今没能落实,导致散装酒成为边缘产业,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
“现在对散酒依然没有法规,只有标签标准但没有包装标准,在流通方面经营酒类产品有许可证,但是没有细致到散酒领域,所以散酒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然而,在产销环节有所改变,因为现在成品比较多,散装酒毕竟不是主流产品,还是少,现在在全国很多低端产品也都会有比较简单的包装。”朱思旭表示,目前散酒的问题和10年前的情况差不多,变化在于,可能之前的量会大一些,现在的量会少一些。从去年10月开始,酒水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都归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管理,这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从监管的角度讲,归口管理有利于酒水行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加大力度保持常规的定期抽查,要加强抽检,卫生指标,安全指标。第二个要规范,像管理水一样,用大桶来装,要建立标准。在包装上建立防伪溯源体系,散装白酒目前在监管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容器上和质量上不断加强。我认为,销售、饮用是没有问题的,也不一定要一刀切,不许散酒销售、流通。”朱思旭说。
散装酒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取缔不是很规范,散酒基本是下岗职工在经营,一直都在向规范化方向去努力,其实需要市场化模式,达不到标准自动退出,达到了标准继续经营,现在很多散酒企业都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供货管控,代理商梳理,定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经销商明白质量的严重性,提高自身意识和经营能力。
“现在为什么有人在卖散酒,是因为有人在买。如果一刀切,很多老百姓喝不起酒了。同时,这几年很多小酒厂都开始生产散酒,应该积极规范散酒行业,提高一定的门槛,一刀切的话可能不是的办法。”散装酒行业的相关人士说。
广东省酒业协会秘书长彭洪表示,个人认为不一定要禁止,禁止销售的话,这种销售确实是存在的,还要看怎么去规范这个环节。规范以后散酒确实还有一定的需求,需要正确的引导。
“深圳这次听证会,如果通过禁售散酒,那么对本地区影响不大,因为深圳不是产酒区,且深圳具有一定的地方法规建立权。但是如果在全国实施的话可能会非常麻烦,现实是存在的,禁止销售,但是生产企业又都在生产,这个怎么办?怎么去监控?我认为监管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简单的管理,是叫停;另一方面是引导管理,用贴牌,卖给大厂等形式管理散酒问题。”彭洪说。
现在很多散酒的价格也在上涨,很多成本都花在了容器的研发和生产上,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希望相关的监管部门能够加强职能,能够教育企业。希望监管部门定期和企业沟通,教育企业规范化生产经营。同时,对于市场一些举报事件及时处理,这样对一些遵纪守法的企业来说是好事,有利于整个散酒行业的发展。